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意识流与女性小说之关联是一个有待开拓的课题.伍尔夫的女性写作者身份与她对意识流小说的创新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考察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我们看到女性小说勘探女性自我世界的深层隐秘与意识流小说的表现对象有相通之处;女性小说"自白式"的话语方式与意识流的形式特征有一致性.意识流为女性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女性小说在寻找自己的"飞翔"姿态中创造性地化用了意识流艺术.  相似文献   

2.
王蒙与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融中西技巧手法于一体,既有西方意识流手法的现代主义色彩,又保持着在小说情节、结构以及主题内容的"传统"性根基作用,具有鲜明的意识流东方化特点。但双方意识流小说在具有文化同质性的基础上也具有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主题基调、小说叙述方位、叙述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豁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小说流派是西方20世纪现代派文学流派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英国著名作家雏吉尼亚@伍尔芙凭其独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和意识流小说文本,成为了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具体分析了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其意识流小说,即不同于其它意识流小说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在二十世纪的文学世界中,意识流小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当时非常风靡的小说题材之一。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典型代表人物,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推动了意识流小说的不断发展,使得意识流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色,能够给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从而能够使得更多的读者了解伍尔夫,了解其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点,从而使得伍尔夫的小说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蒙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带有东方意识流色彩的小说,是他自觉对新时期文学进行的有益尝试,这种"东方意识流"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识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自己的特色:基本不涉及"泛性欲"的心理描写,始终围绕在东方伦理道德范围之内;人物的意识流动是按照心理时间来进行的,少有西方的"无意识""潜意识"描写,且通常有秩序、轨迹可循,显得更为"理性";东方意识流扎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反映人物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现实的抗拒与脱离;东方的意识流描写渗透着中国传统美学和传统叙事模式,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传统和古典的极端反叛。同时,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将其置于汉语新文学这一概念中,更能发掘其作品广阔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革之后,壮族小说的叙事方式出现了明显变化:突破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大胆探索"心理时间"叙事;突破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视角,探索使用多元叙事视角;将意识流手法与民族审美习惯相融合,出现了多条叙事线索并存的现象;将象征主义与意识流手法相融合,出现了建立在象征关系上的多重叙事。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是20世纪初出现在西方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文章主要考察意识流文学步入中国初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一时期,鲁迅作为文化先觉的代表,不仅对意识流理论进行了译介,更是在创作中对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对意识流的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创作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8.
周和军 《南都学坛》2010,30(4):53-56
新时期由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具有革新思想的意识流小说作家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和理论主张,在文体样式、艺术技巧上打上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烙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成就,但从思想主题、反映内容上来看,更多地体现出作家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努力。不仅如此,新时期作家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整合和改造,凸显出一种"西体中用,以我为主"的民族化的努力。新时期意识流小说从最初的对西方意识流小说艺术技巧的借鉴模仿,发展到后来的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批判和国民劣根性等问题的探寻和思索,体现了新时期作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离骚》与意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意识流",人们总是把它与小说创作联系在一起.其实"意识流"与诗歌有着更密切的渊源关系.我国最早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诗歌.<离骚>中的意识流手法表现为意识过程的全知叙述或者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婉转起伏和瞬息万变;波澜壮阔的心理激流展示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潜入到<离骚>意识流世界的深层,我们会发现另一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简析英国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家弗吉尼亚&#183;沃尔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风起云涌,发展迅猛,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意识流小说异军突起,不仅在欧美各国盛行,而且在西方文坛掀起阵阵热浪。意识流大师沃尔夫独辟蹊径,别树一帜,他按照全新的价值观和文艺观不遗余力地投身于英语小说的重建工作。本文论述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基础、历史基础和文学渊源,浅析了以弗吉尼亚·沃尔夫为代表的意识流大师的作品,并揭示了英美意识流小说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写的一部应用意识流手法的小说.本文运用文艺评论家的悲剧理论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喧哗与骚动》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小说使用第一人称的“内心独自”“自由联想”手法,让“作家退出小说”,让读者直接面对书中人物,并采用时空错乱的立体结构,作家的意识由客观时间转向主观时间。这些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和作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很大的意义,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正是由于合理地使用了这些技巧,才使得其成为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西方现代派小说大师。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几乎涵盖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侧面,具有现代社会“百科全书”的美称。笔者本篇论文试图从宗教、军事和城市景观三方面解读《尤利西斯》中所展现的压抑的都柏林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了意识流、多视点叙事和象征主义等手法,从四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同一个故事,追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家庭衰败的历史,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中的叛逆女性对爱和新生活的追求以及作家对人性和仁爱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库切作为"后殖民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在叙事技巧上大都有别于传统文学。其小说《耻》重视心理描写和意识流动,运用了象征性描写,文体新颖但主题晦涩,表现了与以往写实主义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即运用象征主义与意识流创作手法来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使形式和内容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结合,因而受到了世界文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16.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伍尔夫是20世纪初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意识流小说试验中塑造了多位女性艺术家形象,这些女性艺术家形象普遍反映出女性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面临着父权文化的压制和艺术接受障碍的问题,伍尔夫在其小说文论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试图为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寻找出路。她笔下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在其小说人物形象中具有典型性,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呈现真实情感的女性世界,是连接其小说实践与小说理论的纽带之一,从其入手必然可以为伍尔夫小说与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在传入我国之后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学相结合,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鲁迅、郭沫若等对意识流理论与技巧的关注与尝试,新感觉派小说对意识流手法、技巧的采纳与运用,新时期小说对意识流理论、观念与技巧全方位的借鉴与扬弃。  相似文献   

18.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福克纳极其善于从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吸收艺术营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关于意识流的相关理论和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梦的机制以及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划分等均对福克纳的意识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到灯塔去》以“灯塔”取代传统小说的情节,让人物围绕这一道具展开感知、流动意识,不同人物的感知相互错位、对比,从而刻画出不同心理逻辑、塑造出不同人物形象。这些相互差异的心理逻辑,又因道具的统一,而在小说主题上实现深化统一。这部小说围绕灯塔还派生出窗口等众多次要道具,使人物心理错位进一步细腻、人物情感逻辑更加饱满充分,小说主题得到深化。小说中道具同时参与表层及深层文本的建构,这种道具手法近乎完美的运用,开辟了小说形式新的可能性,极大地拓宽了现代小说的审美域度。但这种意识流文本的优势对普通读者来说,却是一种阅读挑战。普通读者难以解读出人物意识逻辑的自洽性。伍尔夫的后期创作,在传统小说手法与道具手法间摇摆,也表明了意识流文本结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