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秦朝军事占领古代内蒙古部分地区以后 ,筑长城 ,置郡县 ,修筑道路 ,发展农业 ,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 ,加强古代内蒙古同中原的联系。中原政权如秦朝统治内蒙古的历史同样是古代内蒙古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生息繁衍的所在 ,多元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使古代内蒙古成为历史上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善邻协会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活跃在日本和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个重要组织。它以蒙古族、回族、汉族为对象,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开展了大量诊疗、教育、畜产指导、调查等方面的活动。善邻协会带有鲜明的侵略色彩。善邻协会在内蒙古的活动是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崔璇,斯琴内蒙古现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几乎都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河套人化石和由河套人创造的萨拉乌苏文化;发现了大窑和前乃莫板两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窑文化的石器制造场,以及大窑旧石器时代早期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治文化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转型,呈现出多民族政治文化和谐发展、以参与型为主的混合文化、以制度为基础的秩序型文化以及认同型的共识文化等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内蒙古政治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政治文化对内蒙古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内蒙古政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推动了内蒙古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有效维护了内蒙古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最富有魅力的文化资源,也是内蒙古特色民族经济形成的优势文化资源和内蒙古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对它的认识和利用,不仅有利于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内蒙古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还有助于创建节约型、环保型、资源型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保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关两国都经历过大面积的荒漠化.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天平原成为"尘暴重灾区"(Dust Bowl).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蒙古则一直是我国沙化土地扩展最快的地区.这两个地区的荒漠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毁草垦荒和超载过牧.对草地的毁灭性开发,在大平原主要是为追求利润而铤而走险及与之相应的资本主义文化,而在内蒙古则主要是因为人口压力、贫困及农耕文化及商业文化对游牧文化的侵蚀.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桌子山岩画文化内涵考论周延良一、引论内蒙古阴山山脉有分布面很广的古代岩画,乌海市桌子山的岩画群即是阴山岩画的一个分布区域。桌子山岩画,大致可以肯定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参照乌海市印制的《桌子山岩画》的介绍文字)。就桌子山岩画的文化形态看,它是...  相似文献   

8.
论清代走西口对内蒙古西部社会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6,19(3):49-53
走西口是一种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减少了蒙古族人民对单一的游牧经济的依赖性;加快了蒙古草原与内地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重要城镇的形成;也沟通了草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联系,丰富和发展了内蒙古西部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理应拥有一个与之相称的文化大区新形象。这一新形象的塑造应以重新确认内蒙古本土文化的价值为前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内蒙古本土文化资源对于塑造内蒙古文化大区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利用内蒙古本土文化资源是保持中华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的需要;内蒙古本土文化资源是内蒙古文化创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文化符号、文化形象之一。在"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10周年之际,哈萨、马永真主编,金海、周秀清、李春辉副主编的全国首部《草原文化》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约38万字,是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联袂组织编写的一部旨在传承弘扬草原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的蒙古族,根据其活动地域,历史上称为“东部蒙古”或“东部内蒙古”。在地理范围上,系指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一部分地区。这个地区的蒙古族,历史悠久,建制复杂,既有蒙古族自己的盟旗组织,又有和其并行的州县机构;既有札萨克,又有县知事。蒙汉杂处,旗县并置。一土之上,两种组织。其行政区划,职官设置,随历史发展,时有变化;而文献记载,又歧说不一。本文仅就所接触到的资料,对东北蒙古族的历史及其地方建制沿革做一概述。一、东北蒙古族的历史1.蒙古族源在东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唐朝时期的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理论,是思考草原文明时应遵循的理论原则。在基本概念上,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草原文明就是建立在草原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础之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具有传承价值的动态的物质、政治、精神的成果。建设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中,在内蒙古建设适应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这几个方面正确处理具有多民族特色的草原文明与创新的关系,并以此推进文化大区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系统地了解内蒙古地区多民族的历史,是我们认识草原文明发展的基本脉络,提高内蒙古各民族干部和群众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文物考古除却其在研究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其规律上的创史、补史和证史的重要作用之外,亦是研究我国北方以及全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已发现的许多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构成了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4.
就现阶段和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加快内蒙古城市化发展对内蒙古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内蒙古人口城市化发展进行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5~2006年期间,内蒙古城市化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7.67个百分点.2006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8.60%,显然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空间上,城市化水平高地区为乌海市、包头市、阿拉善盟等3个盟市,其中乌海市城市化水平达到最高(92.17%,);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兴安盟等6个盟市城市化水平达到中等地区;而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等3个市城市化水平低,均低于30%.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北、东北及东部分别与内蒙古、宁夏和陕西毗邻,南、西及西北分别与四川、青海和新疆相连,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甘肃有我国的核工业、航天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有国家大型石油化工及军工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又地处古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著名历史文化古迹闻名海内外,旅游资源丰富。甘肃还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两个民族自治州和7个民族自治县。省会兰州既是我国西北部的战略重镇,又是我国大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党委和人民政府把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确定为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并已全面启动了相关建设事宜。全区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正在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这项事业。但是文化大区的建设任务如同其他建设,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还需各行各业的齐心尽力,包括软、硬件工程建设。最近,由内蒙古旅游事业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编写的《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一套十册) ,正式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令人欣慰的文化大事。草原文化及其文明是祖国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也是文化、风俗资源的“…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必须构建和创新企业文化。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内蒙古北方重汽在"产业报国"价值观的指导下,创新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盘活了国有资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和员工的凝聚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创新对实现企业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天明 《阴山学刊》2004,17(6):36-40
在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全国,将文化的时代性同地区性、民族性结合起来,树立解决文化与经济发展及各类文化间的不平衡问题的宏观战略目标,把微观的诸多目标统一到社会发展对文化提出的要求上来.  相似文献   

19.
一、近代内蒙古民族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定涵义1.这里所说的近代,具体指.[840—1949年这一历史阶段,即包括清朝晚期、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这三个历史时期。2.我们所说的内蒙古民族运动,也就是内蒙占地区的蒙古民族运动,而不是指这一地区所有民族的民族运动。对此,有关学界虽然不尽明确,实则早有共识,有关论著中所说的内蒙古的民族运动,实际上均指蒙古民族运动而言,除非特加说明,不会被歧义为涵盖内蒙古地区其他民族的民族斗争或有关历史活动。3.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所谓“民族运动”,用比较通行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自然、文化交流、族源、历史、教派、政治、共同创造文化等7个要素分析了回族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并依据这些因素按照地理学科的分区原则,将回族地域文化分成西北、青藏、内蒙古、东北、中原、东南沿海、华中、西南、港澳台、中亚、东南亚等11个回族地域文化一级区。对于丰富回族文化理论,加强地区文化交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