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与讲授原则《英美文学选读》旨在通过对英美文学著名作品选段的学习,使学生对英美文学各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逐步达到理解、欣赏与评价三个层次的要求。理解与欣赏是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评价是应努力达到的较高要求。在讲授时,应着重讲授对原著的理解,特别是重要段落,重点句子,难度较大,含意较深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赏析作品的修辞手法、文体风格、人物塑造等艺术特色。对选段所代表的整部作品的总体情况和作家的生平、创作情况也应作简明的介绍。二、重点章节全书上下两册,英国…  相似文献   

2.
纪银平 《学术探索》2013,(10):72-75
分析《圣经》的语言、典故、意象等在文学作品中的借用以及探讨作品所涉及的基督教的罪与救赎、爱与宽恕等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进一步体会基督教文化对英美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近年来海外汉学家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著作,论著对文本的重新阐释、对文学作品价值和意义的重新发掘,都具有启发意义。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距离,再加上语言的隔阂和材料的缺失,《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在论及中国现当代作家生平、作品版本和作品内容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澄清这些误解,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对于更加理性地认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成果具有相当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典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承载着历史赋予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是凝练的语言精华。文学作品中典故的运用对于文章色彩、文章内涵的扩展以及文章的韵味和趣味的增加有着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多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寓言故事、《圣经》、优秀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等。鉴于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如何将英美文学中的典故以一种恰当的语言予以表达而不破坏其原有的语言风貌和要表达的思想精髓是我们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必须思考和重视的。在此旨在分析适于典故英汉翻译的几种技巧从而实现典故的恰当翻译。  相似文献   

5.
王萌 《理论界》2013,(2):199-201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英美文学教学特点,提出运用交互式教学法提高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英美文学教学主要通过阅读和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用心体会和感悟英美文学的内涵和美感,促进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教学法强调学生是课堂主角,应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英美文学课堂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以交际活动为主要教学模式,师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共同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体裁具有类型学意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和联系之中,有种可属,有类可归;具有时代意义,反映出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情况和人们的审美心理;具有审美意义,在语言状态、结构状态、形象状态诸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民族意义,在语言和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具有文学意义,对作家创作起到规范的作用,对文本形成起到制约作用,对读者欣赏起到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谈澳门文学的“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将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随着澳门回归之日的即将到来,文学爱好者对澳门文学的兴趣日益增强。他们渴望澳门文学研究者对澳门文学的特点有所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澳门文学。90年代以来,我不断收到澳门友人寄给我的澳门文学作品和有关澳门文学的论文,使我对澳门文学有所了解。1998年冬,刘登翰先生又惠赠我一册由他主编的《澳门文学概观》,更使我对澳门文学有了比较系统的、全面的认识。现就我十年来对澳门文学的涉猎和思考,在这里论述一下澳门文学的“特”。一澳门文学是由澳门作家创作出来的,而澳门作家却各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吕鸥 《理论界》2010,(9):140-140,217
希腊罗马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源泉和土壤,古希腊罗马文学又是后人了解神话的丰富宝藏,而二者都为后世欧美作家提供了创作素材。可以说,神话孕育了伟大的文学作品和一些不朽的诗人。神话影响之大,不仅令文坛神往,而且渗透到英美文化的各个层面,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语言。关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文学之影响的全面研究的成果浩繁巨制,本论文只是粗浅地探讨和总结一些零星规律。  相似文献   

9.
"女性"一词的产生,代表着对女性独立和男女平等的追求.文学中的女性是时代的缩影,体现着时代特征,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女性角色的文学价值是无可取代的,本文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征、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和主体性建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四个角度对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人本精神 ;作为西方文学作品创作主体的作家的经历 ;西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批评是解读西方文学作品时应予把握的三个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价值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增强了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理解的文体包括文学作品的体裁模式、语言符号和表达方式等内容。在运用文体学批评方法分析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符号时除了已经说到的语音以及将要说到的句式等之外,再就是本文所要说到的词汇了。传统的语言学认为语音只有与词汇结合才有意义,这就是说词汇赋予语音以意义,同时词也是构成句子的最小组成单位。文体学批评方法认为词汇是构成文学作品文体特点的基本要素,恰如建筑中的砖瓦、绘画中的线条、乐曲中的音符。作家在创作中对词汇的有意选择和运用不仅能给文学作品的文体施加明显的影响,而且作家对文体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表…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文学尽管历史很短,但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百多年来,在这块神奇的新大陆上成长了一大批诸如马克·吐温、海明威、福克纳、尤金·奥尼尔等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也出产了许许多多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的文学精品。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美国文学课无疑是学习英语语言,欣赏英文文学作品的一门必修课。然而长期以来,美国文学课的教学是以文学发展史为重,还是以文学作品选读为重?一直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以两全的难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将文学史的讲授与文学精品赏析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是作家体现作品主题意义和实现作品美学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往往具有一定的文体价值。本文主要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讨论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的文体价值及翻译原则,指出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在翻译中必须考虑其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化拼合既是离散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多元文化语境下非母语文学作品创作中的一种文学现实。论文通过对加拿大华裔作家李彦的最新英文小说《雪百合》的文本分析,探讨中西文化拼合在多元文化语境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并论述文化拼合给离散文学带来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外国文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大多纯粹从文学角度出发,按照年代顺序或文学流派来讲解,对文学作品中不同作家对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中的同一问题的思考和描述、分析不够;其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遵循“跨学科”理论原则,从“法律与文学”、“经济与文学”、“风景与文学”等视角重新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分类讲解,这有利于学生学科视野的扩展,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文章以“法律与文学”为例,选择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的《屠场》(The Jungle)和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ton)的《中国佬》(China Men)为教学的实践内容,同时探究“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为外国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聂珍钊教授提出的一种文学作品批评的研究方法。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对作品《廊桥遗梦》中男女主人公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伦理动机予以分析,揭示了作家通过该作品向读者所传递的至善至美的人之本性,即追求理想爱情和承担社会家庭责任的伦理道德,从而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了该文学作品的传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一篇文学作品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说明文学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篇作品就是《人民文学》1991年第二期卷头发表的纪实文学《东村的乡亲们》。作者是一位有名的乡土作家,他的笔下没有那种因为刻意求新求怪而把读者带入五里雾中的时髦语言。但在这篇不足一  相似文献   

19.
萧红抗日文学作品与主流文学风格的疏离使她成为一位争议颇多的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孩子的讲演》可以看作是她对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和自身心境的展现,以及对创作抗战文学的独特思考。在公式化、概念化的抗战文学主流中,坚持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作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作家所受到的文学影响和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一、多元化的背景澳洲究竟有多少华文文学?这是一些评论家曾经诘难过的问题。的确,如果在20年前,澳大利亚政府还在实行“白澳政策”的时期,澳洲是没有多少华文文学可言的。它既没有出现过诸如美国华裔作家赛珍珠的《土地》或包柏猗的《春月》那样至少能引起人们争论的文学作品,也没有出现过象聂华苓或白先勇那样在读者中叫得响的作家。从1788年大量英国人移民澳大利亚大陆起,澳洲便成为一个以白人为主的地方。1901年“白澳政策”颁布,纯按种族主义来吸纳移民,对非白种民族来澳洲实行严格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澳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