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打开统计资料,呈现在面前的是:截至1988年,民族地区仍有82.6%的人口集中于农村,农业总产值占其工农业总产值的43.68%,农村各业中种植业比重高达57.67%(因民族地区有很大一部分人口从事畜牧业生产,因此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这一比重);1987年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6元,而东部发达地区是462.55元,东西部差距是86.55元;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全国一样,乡镇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崛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总格局中的“半壁江山”。以湖南慈利县为例,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4.7%,上交税金2202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8.3%,分别比上年增长60%和40.7%,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慈利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从整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来看却远不如沿海发达地区高。因此,发展乡镇企业,不仅要增加产值,更要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3.
(一)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比较 1、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与全省比较.长期以来,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我们可以将这几年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001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365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65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60.26%;2002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401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398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58.42%;2003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487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533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58.70%.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逐步健康发展中,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形势也是令人鼓舞的。1982年,全国107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72个自治县旗)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64.93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81年增长14.07%,超过同期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的幅度。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80.97亿元,比1981年增长14.18%;工业总产值完成283.96亿元,比1981年增长13.97%,都高于全国增长幅度。民族自  相似文献   

5.
贫穷困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而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伴随着贫困的阴影。但历史终于将摆脱贫困的使命严肃地摆到了我们这一代人面前。于是在贫困大峡谷中进行苦苦的探索之后,终于踩出了一条条缤纷的充满希望的路。三年三大步步步扎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和田地区,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这个面积为24.5万平方公里、有着130万人口(维吾尔族占97.2%)的地区,在1979年,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仅53.54元,1985年被列为国家扶贫的重点地区。经过三年努力,到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5.77亿元,较1980年的2.68亿元翻了一番多,较1985年的4.27亿元增长了35.05%;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04.8元,较1985年的227.54元增加了33.5%。原按农区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20元、牧区不  相似文献   

6.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12,(10):44-46
以规划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逐渐显现记者: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乐长虹:党的十七大以来,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跨越式发展逐渐显现。民族地区GDP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速度,也高于东部地区平均发展速度。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74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1664亿元,增长1.15倍,年均增速13.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1个百分点,人均GDP由9286元增加到27342元,增长1.94倍。地方财  相似文献   

7.
在少数较早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民族地区中,鄂西自治州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鄂西自治州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但至今仍然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1988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为8.8亿元,农业总产值为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元,人均粮食665斤,全州尚有20%左右的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长期靠国家财政补贴。所以抱着金碗讨饭吃,就是因为缺乏科学技术,文化水平低,农民素质差,不能迅速把自然资源变为现实的财富。州委、州政府认识到  相似文献   

8.
<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侗族地区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是无容置疑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侗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同样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如1988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全国平均水平是2197.62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只有357.25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51%。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差距还在不断拉大,1980年至1988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全国由716.99元增加到2197.62元,增长速度为206.51%,同期黔东南州由166.93  相似文献   

9.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现实情况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比发达地区均有所偏低。以广西为例,1997年,广西个体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占全区总人口比重为3.1%,与全国平均数相比低2.4个百分点;总产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5个百分点。广西1997年利用外资量占全国总量的2.2%,仅相当于广东的1/9,上海的1/6O可见广西经济的不发达,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有直接的…  相似文献   

10.
青州市是山东省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县(市)之一,现有回、满、蒙古、朝鲜、土家等29个少数民族,共2.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近年来,青州市把加快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连续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1995年,全市少数民族村(居)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是一个较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1986年来,乡办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1991年产值达2441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0.7%,是1985年的4.4倍;实现利税210.58万元,占乡镇企业利税总额的26.2%,比1985年翻了一番。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活力不强,竞争力差。该县仅有乡办企业111家,平均每乡不到5家,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乡镇尚有5个,占总数的21.7%,其中有一个乡空白;职工2892人,占农村劳力的2.1%,人均创利税728元;现有亏损企业5家,亏损面占4.5%。“七五”期间,有13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最近我们对这个县乡办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办法唯有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青海经济发展战略是,到2000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8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0亿元,年均增长3.8%;农业总产值17亿元,年均增长3.4%。但当前青海的总产值和增长率在全国均属低水平,要在本世纪末实现战略目标,无论从产值总量、经济效益,还是从年均增长率来看任务都很艰巨。为此,应该认真研究分析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突出民族因素在青海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巨大作用,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这才是真正的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和加入 WTO进程的加快,农产品相对过剩,农民增收空间缩小,农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农村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山东省新泰市视挑战为机遇,按照市场要求,从寻求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入手,建设特色农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实施产业化经营,从而整体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升级换代,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1999年农业总产值达到 30.1亿元,农村总收入 9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690元,比 1996年增长 22.5%,保持了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其做法,对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研究代表,研究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一产业从业比重)对国民生产总值(即经济增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正的作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每降低1%,能增加云南国民生产总值304.4亿元,增加云南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元。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差距、农业机械总动力在0.01显著水平上负相关,且相关程度较高,而与城镇人口比重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呈正相关。云南城镇人口比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和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正好相反,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高度负相关,说明云南地区二三产业相对发展缓慢,不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包括5个自治区、31个自治州、104个自治县(旗).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这些地区远远落后于我国中部和东部. 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比较急速拉大,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比重下降.196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655.90亿美元,比日本仅少253.8亿美元,1985年,我国为2655.30亿美元,日本为13279亿美元,差距不可思议地扩大为10623.7亿美元;196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比美国少6230.1亿美元,1985年扩大为36810.7亿  相似文献   

16.
“六五”期间全国民族用品生产取得较大进展。1985年全国轻工民族用品总产值达到8. 4亿元,比1980年的3. 3亿元增长1. 5倍,平均每年递增21%,大大超过了“六五”计划总产值5. 4亿元的指标。然而,民族轻工企业在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三点七,总人口一亿四千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六千万),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三。但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一九八六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是百分之七十二,而民族地区只占百分之五十六点五。民族地区人均工业产值仅占全国人均工业产值的百分之五十五。可见,农牧业还是民族地区的主要产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力还在广大的农村进行农牧业劳动。据一九八五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考虑民族地区工业化水平、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并与全国及发达地区进行比较,明确了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运用LMDI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碳排放系数、能源利用强度、经济结构对影响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东部发达地区为参照,对其碳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价;对新时期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回、畲、蒙古、满等48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13.73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1、89%,分布在11个县(市、区)、48个乡(镇)、116个村。其中,回族乡1个、民族村48个。近年来,泉州市以实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举全市之力,攻扶贫之坚”和“负重拼搏出真招,奋力攻坚见实效”为工作思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民族地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1、97亿元,比2000年的56.78亿元增长了1、5倍;少数民族人均年纯收入有了显著提高;48个民族村全部实现了“五通”;民族村的义务教育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少数民族考生中、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得到落实;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在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均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和金牌、奖牌第一的好成绩。2003年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泉州市运动员获得了两枚金牌,实现福建省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牌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有一个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沿海和內地的差距,有相对扩大的趋势。从全国看、民族地区1952年到198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3.8倍,比全国平均增长总值低1.75倍,比沿海地区增长总值更低。从云南省看,少数民族聚居区“六·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9.9%,比全省平均增长总值低1.3%;人均水平的差距由1980年的148元,扩大到了1985年的23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