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大众媒介支配的社会。电视媒体通过对影像的编码,与消费文化形成共谋,充斥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技术作为内在的推动力,加速了这种共谋。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一个节目类型,在技术的演进中也由强调实用性、权威性、文化性逐步发展成为集实用、权威、文化为一体的游戏娱乐形态,从居高临下的生活指点发展到数字技术条件下的互动交流,引领电视观众进入获取身体快感的时尚潮流之中。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技术与形态历史演进过程的梳理,总结不同历史时期节目的类型特征,为消费时代的数字电视节目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媒介技术和电视文化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的消息今日报道"转向了"现在的消息现在播报"。从目前的主要新闻媒体和各大电视台最近几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电视直播节目越来越多,不管是娱乐节目还是访谈节目、晚会,都说明了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电视新闻也只有实现了直播也才能更加符合观众对信息的需求。本文针对中国电视新闻直播的趋势,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浅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科普类电视节目作为较早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幕的节目类型之一,担当着电视作为大众媒介进行科学普及的使命,也在电视媒介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形式与内容的嬗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兴起,消费社会业已形成,媒介技术不断演进的当下,科普类电视节目发生着多方面的审美转型。既有传受关系层面的"传者主体思维"的大众化审美转向,也有节目本体的多维度审美转向,包括节目形式的景观化转型、节目模式的"真人秀"转型、节目风格的对抗性转型等,以及节目受众的多重审美转变。对当代科普类电视节目审美转型的探索既是业界创作生产所必须面对的命题,也是学界研判以科普类节目为代表的电视节目审美追求与发展走向所必须回应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IT与家电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一种作为计算机、通信与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融合的信息家电产品——网络冰箱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家庭的网络终端。网络冰箱至今经历了食品需求为主和以信息需求为主的两个阶段。在后一阶段,网络冰箱已经具有了媒介形态的特征,在传播界面、传播信息的内容、传播方式上都有着与以往媒介不同的特点,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途径,也扩展了人们的休闲时间,改变了家庭的空间构成和社会功能,同时引起社会生存方式的变革。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家庭中的其他物品都可能因数字技术的应用而成为智能化、网络化的媒介,从而构成一个媒介化家庭环境,人们将进入一种"媒介化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自由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电视编导"是一个电视业界,学界和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作为艺术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电视节目传播业务中实际存在的"编导"工作岗位之间缺乏一致性,不能很好地相互契合,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这也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典型表现.从传播学的媒介理论视角辨析"广播电视编导"与"影视编导"、"导演"、"导播"、"编剧"、"编辑"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媒介编导"概念的必要性,彻底解决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概念混乱问题,以适应传媒行业媒介分工细化和媒介融合的双向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4年金鹰节优秀节目主持人评选令《今日说法》和《法制进行时》的节目主持人大放异彩,撤贝宁和徐滔双双获奖。在一定程度上这表明了法制节目在广大电视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表明法制节目在我国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制节目的危机日渐显现。法制节目如果要走出危机,就必须在选题、深度报道凸现法律的人性关怀,在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7.
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转变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为使受众具备媒介素养而开展的教育.目前欧美国家的媒素教育在教育模式上已超越了传统的保护主义,进入到强调受众主动探索的新阶段.在教育目标上,已从"保护"这种单一目标扩展为包含"预备、保护、享用"的三重目标.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发展趋势从宏观上看.在于追求与"学习型社会"完美对接的终身教育;从中观上看,在于通过媒介素养课程的设置,融入已有的教学体系中;从微观上看,在于引入建立在学习者主动实践与反思基础上的行动学习法.当前国内媒介素养教育依然处在初始阶段,需要通过社会力量多元化和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化等途径来真正落实媒介素养理念.  相似文献   

8.
湖南卫视推出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因其较好地满足了受众使用媒介的心绪转化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和环境监测效用,使广大受众获得了快乐、增进了彼此情感、丰富了生活、完善了自我,因而在我国掀起了一股收视高潮。其对真人秀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包括:要避免盲目跟风,坚持创新至上;要开展整合营销,坚持受众至上;要进行精良制作,坚持品质至上;要反应社会关切,坚持责任至上。  相似文献   

9.
施拉姆在《传播学概念》中说:“信息状况的重大变化,传播的重大变化,总是伴随着任何一次重大社会变革的”。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人们的观念更新,使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成了一种重要的走向和趋势。1.精心策划栏目电视节目是一种精神产品、文化产品,面对电视观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和欣赏口味,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将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要求电视工作者把生活的启迪,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加以构思、创新,并把它展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这其中包括要用哪一种节目形式来表现;主持人采用哪一种风格;节目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也许它像《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代表中国电视从"政策式传播"向"公共传播"变革的媒介产品——"新闻群口谈话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媒介产品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媒体公共话语空间的拓展以及舆论方式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此类节目的内容、形态及影响力三个维度的实例分析,找到了大众传媒随着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新的发展趋势,即从"权力话语"到"公共话语"的前景。这一转变不仅回应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对于媒介的某种期待,也回应着公众对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媒介期待。  相似文献   

11.
侗族地区大众传播及接受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地调查发现,侗族地区的媒介接触以电视为主,逾七成的人把电视作为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人们喜欢的媒介内容,依次是新闻、实用的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民族风情、生活服务资讯、休闲娱乐节目等,但迄今未有媒体"正视"并专门满足他们的需求;加上当地侗族群众媒介素养很低,进一步制约了大众传播正面功能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需政府、媒体和受众都切实地负起各自的责任而有所担当.  相似文献   

12.
麦克卢汉曾言,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会使整个人类社会进入"重新部落化"的时代。随着传播媒介的演变,人们逐渐生活在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媒介生态中,这种新型电子生态是一种部落生态,它将人类组织结构划分为一个个部落单元。社交媒体的崛起与其背后支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再定义更是加速了部落化社群的出现与维持,这种打破时空的媒介文化削弱了地缘社会身份的限制,成为打造新的文化价值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但正是这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技术特征,使得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全球社会的分裂更加明显与剧烈,这种由于部落化传播造成的现象,其实是对"重新部落化"的一种异化。  相似文献   

13.
电视是一个视觉的、听觉的综合媒介。东方高度发达的以形象文字和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代码模式,在多媒体时期表现出特殊的能力。本研究采用东方符号学"DIMT"模式,对央视《朗读者》第一季的节目进行分析,认为该节目具有艺术性、抚慰性、哲学性等特征。节目通过个人符号与国家符号的运作,增强观众的情感记忆,建构爱国强国的框架和体现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处于对立循环中,电视节目类型的兴衰受到矛盾原则支配。节目标志性文化符号"朗读亭"成为流动的都市精神地标。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符号系统,建立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思想世界与精神世界,树立和激发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媒界一直在奋战,尤其以央视的《新闻联播》、各省市卫星频道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主宣传阵地。然而,这种"主色调"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当今受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受众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显然难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消息类电视新闻"单兵作战"的策略,强化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评论节目在深度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与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媒介经营管理”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媒介经营管理人才"炙手可热,而高校新闻专业教学却无法满足社会对于此类人才的迫切需求.造成这一特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媒介经营管理学科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新的论点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技术形态的不断演变给电视节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通过对电视谈话节目技术形态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电视技术在一个与其他技术渗透、汇聚、生成的过程中,正在不断满足人类最为原始的交流欲望———身体的在场交流。从而,得出一个推测性的结论: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出现,是满足人类实现跨越时空“在场”交流欲望的必然。随着技术日趋成熟,被现代媒介消灭的身体将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被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17.
央视少儿频道基于其受众的特殊性,采取"受众接收"、"受众参与"的媒介营销策略,产生了良好的营销效果,受众在节目中的参与度较高,节目和商品"联动"的营销模式也正成为媒介营销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作为公益频道,央视少儿频道今后应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避免媒介营销庸俗化。  相似文献   

18.
风险社会的形成与大众媒介表征密不可分:大众媒介通过拟态环境的构建,形成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促成了风险传播的蝴蝶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媒介形成社会风险的三方面成因:价值层面上,媒介的社会整合功能不足,价值培养欠缺;制度层面上,公益节目欠缺,政府信息制度贯彻不力;内容层面上:网络媒介的风险长尾效应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9.
媒介:讯息还是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肯定了媒介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然而它过分强调了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压倒性影响,忽视了社会历史因素对媒介技术的塑造作用,从而陷入了强技术决定论的泥沼。同时,麦克卢汉将媒介的影响片面地归结为媒介对人的行为和思维的影响,特别是对心理和感官的塑造和延伸,而忽视了其所包含的更为广阔的社会内涵。文章试图以"权力"的概念为中心,建构一种更为全面的分析框架,从权力的媒介和媒介的权力两个方面来对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解释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从音乐作为媒介这一角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可以有一个全新的阐释.作为传播手段,礼乐曾经是先秦时期礼仪制度的最主要的媒介,但随着文字的发展成熟和广泛使用,文字取代了礼乐,使礼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用文字的视觉便利取代礼乐的耳口相传,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媒介技术原因.因此,"礼崩乐坏"作为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发展、破坏、革新的"社会大事件"之一,实质也是媒介技术发展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