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唐诗人李贺,以其诗作瑰丽的色彩、惊人的想象和独特的幽冷情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为后世瞩目的一页。本文拟对李贺的创作和词之间的关系,作一点粗浅的探索。李贺从来都以诗见称于世,世人因其诗而称之“鬼才”,很少有人论及李贺与词的关系。只有明人许学夷在《诗体明辩》中说:“李贺乐府、七言声调婉媚,亦诗余之渐……”,“李贺古诗或不拘韵,律诗多用古韵,此唐人所未  相似文献   

2.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县人(今河南宜阳),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早熟的天才。前人评他“奇峭”(张碧)、“鬼才”(宋祁)、“瑰诡”(严羽)、“语奇而入胜”(周柴芝)、“幽深诡谲”(火兆文燮),但对于前人共同肯定的李贺诗歌虚荒、诞幻的心...  相似文献   

3.
“诗歌鬼才”李贺以其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孤僻个性创造了一个瑰丽、奇诞的诗歌世界,对后世诗人影响很深。后人在借鉴李贺诗风的同时,也对其悲苦生平深表同情,对其生平传说的传播与接受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和态度,其中李商隐和杜牧的不同接受缘由很有代表性。李商隐对李贺生平传说的传播和接受,表现了他对李贺的爱戴以及对他早夭的痛惜之情;而杜牧则由于对李贺缺乏心理情感的认同,因而很难理解李贺的畸形和缺陷心态,也很难将自己的生世期许寄托在幻想中。因此,从二者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性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李贺对后世的影响情形,以及后世对李贺及其诗歌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贺是唐中叶以后一位很有才能、很有独创性的诗人。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这不但指它的艺术,同时指它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内容与形式、思想和艺术的统一论者,对于李贺诗歌的评价同样应该坚持这个原则。但是,一千多年来,对于李贺诗歌的评论,却是很不一致的。特别是对于它的内容与形式、思想和艺术,也就是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辞”和“理”的看法,歧异更大。这些看法有的是错误的,有的不准确,影响都很大。这对于我们正确领会毛主席的指示,确切地评价李贺的诗歌,有着很大的障碍。因此,本文企图从李贺诗歌的思想和艺术,即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辞”和“理”的关系和特点,谈一谈个人的意见,借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对于李贺诗的渊源 ,历来争论不休 ,唐代杜牧认为李诗源于“骚” ,宋代张戒认为源于李白 ,刘辰翁认为李贺自成一家 ,清代周容则认为李贺诗“原本风、骚 ,留心汉、魏”。同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贺诗既源于骚又不同于骚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理”的多寡上。通过对大量历代关于李贺研究论文的分析、比较 ,本文作者认为李贺诗源于骚体的观点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6.
李贺这个被称为“鬼才”的唐代杰出的青年诗人 ,他的诗以奇特、怪诞著称 ,古人对于李贺诗的评论 ,有毁有誉 ,但到本世纪下叶 ,李贺的声誉日盛 ,评价日高 ,几乎抬到了神化的地步。李贺的诗 ,当然有它独特的风格 ,自然有它值得赞赏的新奇 ,诚然有它可以借鉴的技巧 ,但是 ,平心而论 ,李诗有好的 ,也有不好的 ,即使那些至今仍脍炙人口的诗篇 ,也不见得“绝佳”。就以《老夫采玉歌》为例。此诗在现代 ,有不少人对它特别欣赏 ,奉为魂宝 ,说它“不仅内容进步 ,语句高度凝炼 ,而且全诗的艺术形象完整而又典型”。 (见刘衍《李贺诗传》)所以 ,凡各中…  相似文献   

7.
李贺的五言诗偏于写实,用典少;乐府歌行体则多写神仙鬼怪,用典多。典故来源广泛,取向鲜明,如汉武帝、司马相如等事典反复出现,蕴含着李贺独特的思想情怀。李贺用典的手法也颇为丰富,特喜糅合数典来营造一种富丽诡异的意境,由此可见"鬼才一说的缘由。与此同时,李贺的用典也受到了时代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称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写作中的人称问题,实质上是作者的立足点问题”,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写法,第二人称是不存在的;有的认为“文章写作中的人称问题,是一种表达、叙述方法”;有的认为“文章写作中的人称只是  相似文献   

9.
李贺的诗,有不少描神绘鬼之作,统称神鬼诗歌。在这部分诗里,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虚构,高度的夸张,描绘了一幅幅奇幻的神仙境界和一个个非凡的神鬼形象。由于这些诗成就突出,风格奇特,李贺便获得了“鬼才”之誊。但是,对这部分诗作的思想性如何评价,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从杜牧之作《李昌谷诗序》,有“牛鬼蛇神”之说,《麈史》卷中记宋景文论李贺有“鬼才”之目,遂使后来的说诗者,谈到李贺,便以为他的胸腹中如有鬼胎一般.所谓“鬼”者,无非是说李贺诗的意象不为常人所理解,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亦与常理不合,故光怪陆离、虚幻荒诞之处,使按常态方式解诗的人感到它如鬼一般阴冷而飘忽无定,不可捉摸,以至使评注诸家,众说纷纭.我们觉得,要认识李贺笔下的“鬼诗”,就必须遵循抒情诗“特有的内容就是心灵本身,单纯的主体性格,重点不在当前的对象,而发生在情感的灵魂”的原则,就必须认识李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感知方式.因此,我们不妨借助精神分析学的方法,从诗人变态心理的角度来透视其诗歌创作的表象,追寻诗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他所表现的对象,他又在何种情态下得到启示,又在何种程度上作出想象和创造,尤其是了解诗人想象力产生的根源和土壤,或许是一种不无益处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李贺是唐代具有独特成就的诗人。“四人帮”强迫李贺戴一顶“法家”的帽子,他们的主要根据之一是李贺写了一首《秦王饮酒》,歌颂了秦始皇,秦始皇是法家,李贺自然也是“法家诗人”了。这个论证是荒唐可笑的。  相似文献   

12.
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在短短二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四十首诗,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诗中的一些奇句、警句,堪称为千古独步的绝唱。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喜欢李贺的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鲁迅先生也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贺~①。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李贺诗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全面的评论,只着重谈谈李贺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和成就。 务去陈言,自铸新辞 将全部李贺诗通读一遍,下一番“沉潜反复,嗟叹咏歌”的功夫,…  相似文献   

13.
历代评论家对李贺诗作风格的定位问题评论颇多 ,意见大相径庭。一方面 ,有的评论家把李贺与李白、杜甫等有唐一代大文学家相提并论 ,超出了李贺自身的文学贡献 ;另一方面 ,有的评论家把李贺与杜牧、李商隐等中晚唐诗人归于一类 ,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有的评论家抱有一定的偏见 ,对李贺及其创作持一种贬损态度 ,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在这些评论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更趋于合理的定位标准 ,并把李贺与其历史实际结合起来 ,综合历史评论家的论述 ,剖示并确认李贺诗作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下称“两结合”)在文艺界颇受一些同志的冷遇,反对者不少。有的人认为这个创作方法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创作上也没有真正体现这个方法的作品。有的人认为“两结合”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1958年大跃进时期和“四人帮”横行时期,很多所谓“两结合”的作品,都是瞒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以“诗鬼”闻名后世。在考察李贺诗歌历代接受史的基础上,运用接受美学中的“第一读者”的观点,以及近来学界提出的“第二读者”的概念,分析、阐述李贺诗歌接受史。认定杜牧、严羽分别为李贺的第一、第二读者,根据历代诗评家对李贺诗歌的论述,具体阐述杜牧、严羽之评论对李贺诗歌的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贺生年考     
李贺是唐代诗坛的著名诗人。他的生年向有两说。 关于李贺的生平事迹,最早给我们提供资料的,是比李贺稍晚一些的诗人杜牧和李商隐。杜牧受集贤学士沈子明之托,为李贺所遗二百三十三首诗歌作序,时间是太和五年。杜牧在序文的后段,叙说了李贺的家世,盛赞了李贺的诗歌,结尾处云:“贺生二十七年死矣。”又云:“贺死  相似文献   

17.
在琳琅满目的鉴赏辞典中,有的着眼于时代,有的着眼于题材,前者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后者如《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古代爱国诗词鉴赏辞典》等。而宋绪连、初旭同志主编的《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则别开生面,撷取李白、李贺、李商隐的瑰丽诗篇,给以鞭辟入里的赏析,着力于对“三李”这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诗人群体的博览,对“落九天”的李白、“湿寒兔”的李贺、“巴山夜雨”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和艺术天地的展示。应该说,《三李诗鉴赏辞  相似文献   

18.
骆爽 《社区》2002,(10):23-23
自从英国人达尔文天才般地发现了“适者生存”的科学定理之后,100多年后,有中国人无名氏鬼才般地发现了“是者生存”的幽默定理。达尔文先生的“适者生存”讲的是自然界物竞天择的原理,中国这位幽默鬼才发现的是办公室兵法第一章——“是者生存”。这个兵法还有一个版本:“定律  相似文献   

19.
李贺,是唐代以“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著称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伟大领袖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赞扬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值得一读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在于李贺的诗歌大都具有“玉峰迎旭日,银海纳长虹”似的奇丽雄扬的艺术特色,为那腐败黑暗的时代挥一面理想的彩旗,为我国诗歌的民族艺术宝库增添了可资借鉴的珍品。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些年来,对唐代诗人李贺的评论先后出现过两次热潮。一次以“李贺是法家政治路线的热烈拥护者”为主题,另一次以“李贺是形象思维运用得最好的诗人”为基调,对李贺及其诗歌作品作了全面的肯定,评价是相当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目前讨论李贺的文章已经不那么多了,也不再有人向他奉献“法家诗人”的桂冠了,但一味赞颂的余风仍未停息,在某些评论家的笔下,李贺俨然是一个在政治上、艺术上都十分成熟的诗人。这符合实际吗?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李贺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因为第一、这类文章的观点大多不是产生在学习研究全部作品之后,而是在开始阅读作品之前就已经有了的,它不是实践和独立思考的产物。第二、这类文章的论证方法是不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