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本文以深圳为例,分析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背景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历史、现状和问题,并探讨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路向。作者认为,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普遍存在同质性强、社会信任低、管理和服务能力弱、对政府依赖强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差等问题,社会工作机构需要加强诚信建设、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开源节流、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2.
内卷化逐渐成为分析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的热门理论,主要有行政化和专业自闭两个分析维度.目前多数相关研究关注官方背景的社会工作机构,本研究发现广东D区民间发起的社会工作机构也出现了内卷化现象,并初步论证了外部系统的行政化及内部系统的专业自闭造成了专业发展的结构僵化和封闭化的内卷化现象.行政化方面,街镇政府对机构的"家长式庇护"和带有传统单位制色彩的项目制治理模式,造成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表现在社会工作机构的"全能化"、社工的"技工化"和社工服务的精致化.专业自闭方面,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普遍政社合作不足和社会参与程度低,服务受众面窄、弱势案主不受侧重,使得服务资源面临停止增多甚至被蚕食的危机.广东D区的案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社会工作要尤其警惕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内卷化走向,通过解除行政化和专业自闭两大桎梏以寻求去内卷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会出现执行偏差现象为既有研究所揭示,但相关行动主体之间何以形成“共谋链”现象?本文通过M社会工作机构执行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案例,试图揭示社会组织与属地政府、内部员工以及居民在项目实践中通过“目标替代”形成“共谋链”的社会机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机构通过政府背书来获得稳定的项目资源和生存空间,维护项目发包的委托—代理关系;与社会工作者形成专业建制,完成项目指标,应对委托方的项目验收;通过人情、礼品邀约社区居民完成服务材料,应对项目评估。属地政府的默许与社区居民的支持,使得该“共谋链”成为一种稳定存在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强资源依赖和专业化滞后下市场造血能力不足是社会组织项目制出现共谋的结构性诱因,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应通过更为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标志着我国现代治理思维与模式的积极转变.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力量和载体.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以笔者对深圳市20家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经验研究为基础,指出当前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正在经历生存、发展与可持续阶段的不同特征与现实困境,而社会体制缺陷、制度体系不健全以及社会基础缺失,是造成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呈现多重特征、面临多重困境的社会根源.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背景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要在政社分工与合作机制的深化中凸显自身力量,借助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与督导机制对社会工作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坚定落实机构自身的战略定位、角色定位及品牌定位,妥善应对发展的现实困境,从而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相应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探究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机制应从社会治理的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四个主体出发,沿着参与、嵌入和介入的三个行动维度展开,这三个维度既是一个时间序列上的先后关系,也是项目作用机制上的因果关系.由此形成四个参与机制、两个嵌入机制和一个介入机制,共七种机制,每种机制又可以按照项目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机制形式.这些机制的有效运转保障了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功能的良好发挥,其中某些功能的缺位或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则相应的社会治理项目也不能收获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福利市场化和民营化风起云涌的当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成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之举.本文以公共服务市场化和"嵌入"路径作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建构性力量,提出了非市场竞争性项目购买模式、非市场竞争性岗位购买模式、市场竞争性项目购买模式、市场竞争性岗位购买模式四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基本类型.借助现有经验资料,从市场化、行政干预度、资源整合力、专业化程度、社工机构规模和数量、行业自主性、资金和人员稳定性8个维度,对四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基本特点和制度后果等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柳拯 《社会福利》2010,(3):10-11
外部购买 所谓外部购买,是指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向外部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购买岗位与项目实现自身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式。上海、深圳等地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通过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培育专业社工组织、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战旗 《社会工作》2014,(3):110-119
本文采用叙事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实践经验和深度访谈为基础,从机构目标制定、服务领域选择、人才队伍建设、评价认可标准等4方面,直观地呈现了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特定处境与实务经验;探讨内地社会工作机构在当前实务处境下的抉择考量与经验启示。研究发现内地政府多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期待社会工作有所作为,而社会工作机构则面临着内部实务经验不足和外部支持协同不够的压力,学界在内地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研究认为内地迫切需要建立政府、学界、机构的良性协作机制,并大力发展社会变革取向的宏观社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皮湘林 《社会工作》2012,(12):14-17
社会工作机构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个发展,它为社会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也为多数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就业岗位、工作机会、成长空间。社会工作机构独特的公益性质、伦理使命和伦理精神使得公共责任成为社会工作机构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社会工作机构公共责任的实现,是一个以制度规范为保障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完成的他律过程,更是一个由他律走向由内在伦理精神驱动的自律过程。所以,需要建构多元共治的社会工作机构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能力建设要重点考虑五个基本问题。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关系的本土定位问题,其次是社会工作机构管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问题;第三是机构领袖能力建设问题,第四是社会工作机构实务能力建设问题,最后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要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关系的本土定位是关键,但行业建设可以提供系统的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工作发展的日渐受到重视,社会工作机构也快速发展起来,这不仅表现为政府部门对其下属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支持、资助和提升,更表现为各民间社会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办,其中许多高校教师也尝试创办社工机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向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形成了一种“买卖”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工作承运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与此同时,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面临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合谋”、“阴谋”等四种博弈困境。因此,重构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只有重新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营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构建政府与机构之间的良性契约关系,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福利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治理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说社会工作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应该被看做是政府对于社会福利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一项制度安排。目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福利制度趋于完善和福利政策趋于成熟。本文以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切入点,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例,深入分析政府福利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在社会福利治理方面的作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表明政府在福利供给方面有了新的政策视角,链接了新的社会资源,在一定层面表现出政府社会福利治理方面的作为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2008,(13):26-26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注册成立于2007年5月,是深圳市民政局培育起来的,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民间非营利专业机构。2007年初,为了创新社会工作模式,深圳市民政局率先进行了社会工作试点。市民政局着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同时培育民间专业服务机构,然后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民间专业机构购买社工服务。  相似文献   

15.
福利服务专业化成为福利机构发展的总体趋势。21世纪以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专业化的重要推动力普遍走进社会福利领域。在推动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进程中,如何发挥其积极功能是社会工作实践探索的重点。本文从强化社会工作协调人职能的角度,探讨社会工作推动福利机构专业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福利服务专业化成为福利机构发展的总体趋势。21世纪以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专业化的重要推动力普遍走进社会福利领域。在推动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进程中,如何发挥其积极功能是社会工作实践探索的重点。本文从强化社会工作协调人职能的角度,探讨社会工作推动福利机构专业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分了社会服务的“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双主体”战略的推广和实施,不仅给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带来新的“利好”消息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调整发展策略,争取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中国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双主体”政策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双重影响;以及在此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冯元  丁思雨 《社会工作》2014,(3):120-127,140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观察法,基于近年各地社会工作协会发展实践的考察,发现在“政社分开”的社会体制改革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及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进程中,社会工作成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和发展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而随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机构数量迅猛增长,地方政府纷纷依托社会工作协会对本地社会工作发展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从实践来看,社会工作协会对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扮演着“社会的助推器、政府的合伙人、社会工作者的监护人、社会工作机构的领路人”四种功能角色。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底,《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有关规定,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只有充分认清形势,找准自身定位,打造服务品牌,才能在这一发展机遇期中做大做强自己。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以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国各地掀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因应社会转型时期发展需要,社会工作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起来.仅以广州市为例,自2007年以来新成立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多达24家,全市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