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南斯拉夫实践派是上世纪中叶兴起的哲学流派,这一流派以实践(praxis)杂志为理论阵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界对于南斯拉夫实践派不甚了解,其主要成员的大部分著作仅有为数不多的中译本问世,这也导致了一个极为不公平的结果,即当我们谈及这一流派时,往往简单地从其对于本体论范畴实践与认识论范畴实践的区分出发,将这一流派定义为实践本体论,认为实践本体论是脱离现实的预设,将具体的实践抽象化,进而加以批判。然而,对于南斯拉夫实践派实践观点合理性的考察不应仅仅满足于实践本体论的定义层面,而应从这一观点的形成脉络入手,考察其强调实践的理论根源,即考察实践的由来。  相似文献   

2.
纵观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只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亲身经历了冷战格局带来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两种意识形态并义无反顾地置身于反斯大林模式的斗争中,因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对社会主义所提出的理论就尤为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弗兰尼茨基是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民族解放军,抗击法西斯对南斯拉夫的攻占。因此他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与阐释对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一本介绍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的好书出版了。它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洪谦德博士主编的:“新马评介丛书”之一,衣俊卿博士撰写的《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台湾森大图书有限公司,1990年版).这样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的书,有助于我国哲学界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对于被斯大林规范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各国经过了数十年的实践之后,许多人都产生了自己的看法:并由此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内部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自己哲学的理解,以及他们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此同时,还有许多西方理论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或者说提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这样的理论出自非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之外的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4.
南斯拉夫哲学中的“实践派”在对待自然辩证法和一般辩证法及反映论这两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问题上,极大地背离了唯物主义。他们多数人受到卢卡奇的早期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和阿多尔诺以及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等对辩证法的独特解释的影响,否认自然界本身存在辩证法,从而把辩证法只归结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把辩证法仅仅局限在人的实践活动范围内。他们还企图证明自然辩证法不是马克思所提出,而是恩格斯从黑格尔和谢林那里“不加批判地借用过来”,直到很晚才被引进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英国哲学家J.霍夫曼《马克思主义和实践派理论》(伦敦;1975年版)一书的第1章第2节和第2章的摘译译文.标题是原书第l章第2节的小标题.本文根据1978年莫斯科进步出版社版俄译本摘译.文中praxis一词均译为带引号的"实践".实际上praxis的词义就是实践,这个词与英practice、德Praktik、俄?都是等价词.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使用过这个词.1964年南斯拉夫P.弗兰尼茨基、G.彼得洛维奇等哲学家创办杂志,以这个词命名."实践派"也由此而得名.从此这个词被赋予了表示"实践派"哲学观点的特殊含义.  相似文献   

6.
1980年9月8日-16日,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社会科学国际大学中心主办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国际性讨论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22次会议.将近50名外国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我国今年第二次派代表参加.南斯拉夫主办这种一年一度的学术讨论会,一方面是为了向外国学者系统地宣传和介绍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同时也是为了听取外国学者的意见,了解他们对自治制度的  相似文献   

7.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1984年第6期刊载焦尔杰维奇撰写的题为《党和知识分子》的文章,摘译如下: 南斯拉夫《战斗报》就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几周讨论。有三十多人发了言,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者、社会科学理论家、政治活动家、著名经济活动家和研究工作者。现在,在南斯拉夫的报刊和评论中,  相似文献   

8.
1975年夏,南斯拉夫理论问题期刊《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和《世界马克思主义》提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一次国际会议,邀请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思想家讨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这一倡议得到了热烈响应.同年秋,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者在一次会议上组织成立了"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大会".(又称"察夫塔特圆桌会议".——译注)  相似文献   

9.
王雪梅 《社科纵横》2013,(2):336-337
本文秉承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角度,介绍《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提出在进行课程结构的改革中,提高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稿约     
《学术交流》杂志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术交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刊登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也欢迎对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具体来说,侧重刊发文、史、哲、经、法、政治学、社会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据南斯拉夫《观点》杂志1987年第11—12期报道,1987年5月在南斯拉夫的日涅亚宁举行了一次题为“工人阶级与南共联盟”的讨论会。与会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南斯拉  相似文献   

12.
稿约     
《学术交流》2013,(9):2
《学术交流》杂志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术交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刊登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也欢迎对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具体来说,侧重刊发文、史、哲、经、法、政治学、社会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稿约     
《学术交流》2013,(Z1):240
《学术交流》杂志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术交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刊登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也欢迎对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具体来说,侧重刊发文、史、哲、经、法、政治学、社会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稿约     
《学术交流》2012,(5):1
《学术交流》杂志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术交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刊登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也欢迎对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具体来说,侧重刊发文、史、哲、经、法、政治学、社会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一)"实践派"认为,"实践"是哲学的基本范畴,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应该从这一范畴引伸出来.当然,这也是一种可以采纳的观点,问题在于,以什么方式从"实践"中引伸出其他概念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J. 霍夫曼在书中没有给"实践"的定义作什么总结.当然这也并不是为分析"实践派理论"的结论而必须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个定义对我们将是有益的.让我们以南斯拉夫哲学家M. 马尔科维奇——一位温和的"实践派"追随者和理论家的一本著作为例.马尔科维奇在书中把"实践"定义为"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接  相似文献   

16.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其历史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稳定的学术派别存在,具体地说,包括南斯拉夫实践派、布达佩斯学派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70年代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个体融入到西方学术界,但其学术创作仍然有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烙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通常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70年代后欧美新马克思主义共同构成了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格局,其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在于:其一,对马克思思想独特的、深刻的阐述;其二,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命运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设计;其三,对现代性的独特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7.
南斯拉夫“文化工作者和教科书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了Z.马勒尼查的《自治和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详细论述了自治和无产阶级专政在南斯拉夫发展的过程,以及南斯拉夫社会科学界对该问题的讨论情况。南斯拉夫《论题》杂志1979年第12期发表了这篇书评,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中国化——兼评"新实践美学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有过一次全国范围的美学大讨论.在那次讨论中,形成了大家所熟知的美学四大派,即客观派、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实践派.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3,(6):21-27
理论-实践问题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的巨大变迁。从理论对于实践和制作的优先性到实践地位的提升,再到将实践还原为生产活动,理论-实践问题不仅没有厘清反而更加陷入混乱。当代理论-实践问题讨论的基本前提在于试图将实践科学化,而这种自近代哲学以来不证自明的信条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南斯拉夫的联合劳动法院是继南斯拉夫1974年宪法颁布之后建立起来的。它是南斯拉夫司法机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南斯拉夫评论》杂志1977年第7/8期颇为详细地介绍了联合劳动法院司法工作中各方面的情况。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