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篇太和篇原注此篇首明道之所自出物之所自生性之所自受而作圣之功下学之事必达於此而后不为异端所惑盖即太极图说之旨而发其所函之蕴也广权按横渠之学本於中庸极於周易又旁通乎释老诸书而祛其蔽故船山  相似文献   

2.
衡阳王船山先生与顾亭林先生黄梨洲先生并称为三大儒而学说之昌显独後至有清末造经邓湘皋曾涤生郭玉池诸先生之表彰而其人与书始大著於世民国以来日益光大最近湘省府即增辑遗书流布国内而船山学社诸君在恢复祠祭之馀编辑学报公开讲演於先生平日著述阐述甚详向之绝迹人间声影不出林莽者一旦学说所及如日中天视顾黄两先生之身後荣誉尤远过之则信乎为濂洛关闽後之一人而非其他诸儒所能企及者矣然吾於此窃有感焉  相似文献   

3.
古圣人之制作大抵皆起教於(?)眇深衣之应规矩绳权衡也斧依之为斧文以著其能断也黄目之尊之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而非僻之心无自入也既莫不皆然矣况乎书契之兴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岂偶然效孔子系易偁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  相似文献   

4.
今日初诣讲社与诸君共研究船山先生学术是诚千载一时盛会何者船山先生为千载一时之人今日存此讲社使吾辈瞻其道貌溯其行迹诵其遗书奋乎百世之上兴乎百世之下岂非一时盛事吾辈即瞻仰先生抑知先生之世为何如世乎知先生之世为何如世然後知先生之人为何如人孟子曰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先生当明末清初时内乱外侵中国岌岌乎不可为国矣先生奉武夷先生之训思出而挽救其乱力扶明社无奈天命已去朝则奸(冂巳)持柄於上野则乱匪啸聚  相似文献   

5.
孟子辟杨墨意义极其显明本无俟乎申述惟自来学者有谓其言太过不合“於人何所不容”之旨且今人研究杨墨之学极喜其适合於现世主义尽忘其根本错误之害圣学不明是非淆混人心因之而坏治道由是而污不为申述其害更将不可胜言春秋时代诸侯放恣处士横议学说之杂千奇百怪到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为说更乱其光怪陆离的情形比之春秋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个时代中有主张清净虚无者有主张道政齐刑者有论坚白同异者有倡纵横捭阖者有说兼爱者有  相似文献   

6.
学者读古人之书必须融会贯通而後能得圣贤至善之道夫圣贤立言常有时地不同及所与言之人不同故言忠言孝言仁言义往往有一言两歧此不独论语之间答有然即礼经所载亦有前后未能划一者如曲礼言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檀弓则曰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言事亲则与曲礼同言事君则与曲礼异学者其将主曲礼之无显谏乎其将主檀弓之有犯而无隐乎即证之於  相似文献   

7.
先生讳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明崇祯举人。明亡隐於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云。先生理究天人。事通今古。探道德性命之原。明得丧兴亡之故。流连颠沛而不违其仁。险阻艰难而不失其正。穷居四十余年。身足以砺金石。著书三百余卷。言足以名山川。遁跡自甘。立心恒苦。寄怀弥远。见性愈真。奸邪莫之能撄。渠逆莫之能慑。嵚崎莫之能踬。空乏莫之能穷。先生之道。可以奋乎百世矣。其为学也。由关而洛而闽。力诋殊途。归宿正轨。观其於大学补传。为之衍曰。经云、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递推其先。则曰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而意诚。以及於天下平。皆因焉。是事之始。而为先所当知者。明矣。故以格物为始教。而为至善之全体非朱子之言也。  相似文献   

8.
管子校释序     
予尝爱管子之书多精言可施之於治道其文辞粲焉可观信乎伊尹周公而后卓然为吾国政治大家当时鲁施伯称为天下之大圣不诬也顾其书多窜乱又不出於一人之手盖若齐鲁论语杂出于七十子之后学者所辑录然张守节史记正义引七略管子十八篇在法家而班固作汉志乃云八十六篇刘向序录亦言定著八十六篇与今篇数合太史公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曰详哉其言之也其  相似文献   

9.
自余从父师受经训年方总角自四子书以次至三礼三传尔雅之属习其文未尽通其意辄沾站焉疑谓其文多不类弱冠游学四方窥汉晋唐宋诸儒甲部书益浩然而叹谓若乘舟以泛乎茫洋神眩魂(马戒)几以为无涯岸之可测出入十年纵览有清一代鸿博之作少焉茫然有所觉而未敢妄为论列壮岁发愤自立东探三岛之所谓文物间有旁触於泰西先后觉之学说以为学有宗系教有精谊  相似文献   

10.
问妨贤妬能究於人何损於己何益答昔公伯寮谗谮子路使之不获安於其位自谓得计却不知妨贤妬能自坠於小人之归万世而下子路不失为贤人伯寮不失为小人此所谓小人枉做了小人也逸按自古小人谗毁君子岂惟伯寮为然若孔文仲范致虚之於伊川韩侂胄沈继祖之於晦翁咸包藏忮恶组织诋诬无所不用其极究於两先生何损徒自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感言并诗联李新甲午战争百年矣!治史者有感焉。惨败之由何哉?舰甲不精乎?非也。诸将无能乎?非也。士卒不勇乎?人民不爱国乎?皆非也。然则何为而惨败耶?曰:腐败,最高统治者彻头彻尾之腐败。统治者不亦言革改乎?曰:西人之船坚炮利可以学,富强之技术可以...  相似文献   

12.
介词"乎"和于(於)字的用法,各家教材和工具书或此或彼,但都语焉不详.本文对众家的说法进行了比较,加上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学界未能涉及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姜亮夫先生说:“然以本篇细绎之,则山鬼乃女神。而其所言,则思念公子灵修之事。灵修者,楚人以称其大君之谓也,则山鬼岂亦襄王所梦巫山女神也耶?……则山鬼为神女之庄严面,而神女为文士笔底之山鬼浪漫面矣。姑说之以待世之好楚辞者。”(见《屈原赋校注》263、264页)郭沫若先生说:“‘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即巫山。凡楚辞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如‘於山’非巫山,则於字为累赘。”(见《屈原赋今译》32页注语)马茂元先生说:“象《离骚》、《九  相似文献   

14.
人民之生命在於食。国家之防卫在於兵。所以固结人心而爱护国家者在於信。三代以上。寓兵於农。而兵农不后礼乐。正德利用厚生。三事固并重也。夫子因子贡之问政。而举足食足兵民信以告之者。盖欲行先王之道而非后世富国强兵之术。仅为一时贫弱计耳所谓足食者非加赋以足用也。自古神农氏之后。继以后稷之官。制为井田。教以稼穑。五土必辨。三时不害。九榖以生。而又为之蔬材以广其术。为之  相似文献   

15.
终南圣山颂     
终南山 ,佛教圣山矣。又名中南 ,盖居天下之中、京城之南者也。巍巍乎襟黄河而挟关中 ,横亘八百余里 ;莽苍苍蕴万物而济群生 ,高耸九重之外。东通燕赵齐鲁 ,南接巴蜀荆楚 ;西望丝路古道 ,云山遥遥 ,北镇秦川平原 ,阡陌片片。前有蓝田先人生生不息 ,后有半坡氏族流衍不衰。隔渭水相望 ,黄帝安眠于桥山 ,西向而回顾 ,西周凤鸣於歧山。秦隋一统 ,旗风指处天下臣服 ;汉唐相继 ,九州太平长治久安。终南山 ,诚我中华民族文明之摇篮 ,斯言不虚矣。佛教者 ,善法也 ,济世度人 ,慈悲为怀。沟通中印两大古国 ,乃东方文化之精髓所在。关中为十三王朝建都…  相似文献   

16.
论者谓伍员之覆楚包胥之复楚。皆於子臣之道有未尽善。(?)以为两人之所处。有轻重缓急之不同。不可以不分辨也。夫子胥之欲覆楚。以其父奢无罪而见杀於平王。故挟弓持矢。去楚奔吴以伐楚之利干吴王僚。不幸为公子光所阻。公子光立。是为阖闾。阖闾欲为兴师。而复(?)於楚。子胥又自止之曰。诸侯不为匹夫兴师。逮楚衅而后动。及楚为沈故围蔡。子胥为吴行人以谋楚。入郢之役。子胥虽为父复(?)。而吴固正正之旗。堂堂之鼓。实非为子胥兴师也。且子胥所痛心疾首者。不徒在奢之死。而在建之不得立。盖欲借兵於吴。扶建之子胜立之楚。废昭王诛谗侒。以成父奢之志。而存楚之社稷。豈肯以复楚之名让之包胥哉。乃不意吴师骤胜而骄。秦人起於  相似文献   

17.
论语可疑之事。莫大于畔召欲往二节。后儒不征事实。而将就于欲往二字。以留后学之疑。非所以论聖人。非所以解经也。夫聖人守经行权。皆有大中至正之道。必无苟且于造次顚沛之顷。若贤者出入于小德也。况大节乎。如使大节可以出入。何以为时中之聖。而能定万世之依归。且拜下先进犹必示所从违。豈出处去就而忽味然勤无赖之心思乎。孔子进以礼退以义。试问畔召礼乎。往畔义乎。且此二节记于  相似文献   

18.
一苍梧史称舜崩苍梧之野。司马相如曰:「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是苍梧在上林东,并不指湖南零陵为苍梧也。方与纪要:河南内乡县西南百二十里,有丹水城,南去丹水二百步。范汪荆州记曰:「丹水县,尧子朱所封,亦曰丹朱城。」山海经谓舜与丹朱葬相近恐苍梧当近此。淮南修务训:「舜南征有苗,道死苍悟。」文选注引六韬:「尧与有苗战於丹水之浦。」吕览召类:「尧战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淮南兵略训同。论衡儒增:「尧伐丹水。」又恢国:「尧有丹水之师。」是古谓三苗在丹水,舜征有苗留葬苍梧,必舆丹水相近。后人谓有苗在洞庭已误,亦豈有南征洞庭,而道死道州零陵之理左哀四:「楚右师军於苍野。」杜预注:「苍野在上洛县。」水经注:「丹水自苍野东历菟和山,疑苍梧之野即苍野,在今陕西商县东南,菟和山西境,故司  相似文献   

19.
治民之道。其犹操弓乎。以严治民。而使之终岁勤动。靡寒靡暑。民不堪命矣。恶乎治。正犹弓之久张而不弛。则力必绝也。以宽治民。而使之习于媮惰。溺于晏安。民皆玩愒矣。又恶乎治。正犹弓之久弛而不张。则体必变也。盖一于严。则火烈民畏。其失之也多苛残。苛残固足以病民。一于宽。则水懦民玩。其失之也多姑息。姑息又适以养奸。宽严相济者。其惟文武之道乎。文(?)  相似文献   

20.
<正>孰有当迷乱之世,上不获君,下不获民,志勿为之苶,皇然念四国之训乎?隆然谋四国之顺乎?谋唯恐其不訏,而不忧其大而不容乎?犹唯恐其不远,而不忧其深而逢忌乎?能此,然后一旦举六宇以任之,目昭心旷,习于光大,而铢两之计、穴罅之智、不足以动其心而成其大业,退不见有生之乐也,进不见天下之利也。故君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