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后,艺术家展示才华的社会环境日益宽松,我国艺术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的绘画理念已深深扎根于艺术家创作思维之中。其实,“怎么画”的问题,也就是探讨绘画形式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的绘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的“胸无成竹”体现他对前人绘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无古无今之画”,“各有灵苗各自探”,“以书之关纽 ,透入于画”等至今闪烁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预展     
“再绘画”站台中国艺术家联展 做为“站台中国”一年一度的春季群展,本次展览的主题为“再绘画”。“再绘画”就是一个以绘画为主题的,对绘画和绘画结构的理解与实践,探讨和呈现的展览。没有任何绘画完全存在于它自己的脉络之中,  相似文献   

4.
乔颖 《百姓生活》2012,(6):60-60
吸尘器收集的灰尘能做什么?美国女艺术家艾莉森·科特森突发奇想,把这些灰尘作为绘画原料,绘制了一批“灰尘画”。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绘画史最重要的任务,在于阐释不同的视觉语言及其特定含义。理解中国绘画的关键在于其作者用以表达的书法性线条,或谓其形态之“迹”。文章指出,要重建早期中国艺术模拟描述再现的历史,采用一种动态的视点或者“平行透视”进行平面结构分析有助于早期绘画作品的断代。从六朝至宋代,中国艺术家将无穷的创造力集中于无造物主的宇宙之中;宋代之后,个性化或曰自我化则是促成其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绘画是由材料体现物质媒介的创作过程。文章从哲学、美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阐述绘画媒介对东西方艺术异同的影响,探讨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认为当下艺术家应当在绘画介质上大胆探索创新,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范畴研究的目的与重心在于清理中国古代绘画美学思想的脉络 ,从而建构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体系。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系统中 ,意境是代表中国艺术根本精神的重要范畴 ,“一画”是到达此境界的基本大法 ,形与神是古代艺术家对创作主客体关系的认识 ,“虚静”是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审美态度 ,笔墨是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 ,它们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西方水彩画的写意性具有水彩画“本体语言”上的民族精神与艺术形式,审美观念体现出浪漫主义情调及倾泻写意的艺术形式,区别于西方诸多画种的另一个美学体系。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得以体现,其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与西方古典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中国画本身在用笔上则倾向于写意性与表现性。比较研究水彩画与中国画写意...  相似文献   

9.
绘画是从“看”出发的艺术。在图像及其发达的当下,如何在无处不在的形象包围中,重新确立绘画的价值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问题。传统的写实与写意人物画难以激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从根本上是因为其只关注如何具体去画而漠视了如何去看的智慧,由此造成了与外界的隔阂,绘画成为一种样式。  相似文献   

10.
《新少年》2013,(4):2-3
向艺术家致敬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年),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他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重视发展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他把埃及、古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等材质,模仿蜗牛壳的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  相似文献   

11.
“格物致知”与宋代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社会的“格物精神”使宋代绘画艺术登峰造极。宋人尚理,绘画亦重理。其中,宋之理学“格物致知”对宋代写实绘画风格的影响尤大。本文拟从“格物致知”的内涵演变论述其对宋代写实绘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为当代工笔画的复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工笔重彩艺术在新的语境下重现生机。但因为艺术家多有着迫切的发展心理,在国门突然大开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论引导,故此在对异域艺术因素的借鉴上产生了盲目性。由于创作上缺乏对传统的承接,使中国画的民族性受到了忽略。工笔重彩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因此,艺术家既要借鉴其他画种的长处,又要保持民族性;既要发扬民族传统精髓,又要表现时代特征,只有这样,中国重彩艺术的未来才会既有现代感,又能表达画家个性,并且在本质上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唐人著录嵇康绘有《狮子击象图》,但该图恐非嵇康之作。"狮子击象"作为一种异域景象传入中原,结缘于佛教在中土的流播。狮子形象大约在东晋时期进入文士绘画题材。宗炳《狮子击象图序》交代了该图的绘事缘起,《狮子击象图》本系宗炳之作的可能性较大。唐人归之于嵇康名下,和嵇康刚烈的性格与"狮子击象"的惨烈意象暗合,其白画跟《狮子击象图》在文献著录中并行流传引起误题以及唐人借其题签抬高画价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以“元季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成就的山水画境,在创作中以情构境,缘心立意,以笔情墨韵抒发人生信守和志向,表现出飘逸洒脱的生命意趣,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艺术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山水画与园林有许多相通之处。“入画”的观念便是其审美特征的缩影,园林与绘画对艺术形象的构建方法异曲同工,绘画意象经过反复、断续等方式呈现于园林之中,这种联系是由老庄亲近自然的出世思想为桥梁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漆画特异性和艺术性的比较,介绍漆画在当代艺术中的优势。正确地掌握其优缺点有助于作者更好地运用更多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先驱,通过在意大利游历中对西洋绘画艺术历史发展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画的整理分析,他认识到西洋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西美术融合的必要,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合中西为大家”的主张,极力呼吁中国画的变革,期望在新的时代出现新的绘画形式、新的创造者。他的国画变革观形成于民族危亡的动荡时期,着眼于变革创新的精神,与其变法思想紧密相联,反映出当时有代表性的西洋观,表现出一种较开放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独立影像、以及影像对绘画的冲击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不可回避的艺术命题,甚至这样的力量已经对原生于中国本土的水墨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当代绘画如水墨画陷入程式化困境不能自拔时,影像重新把艺术指向了人类存在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新技术将继续迅猛地发展,对艺术的影响和参与也会更加地深入,这不仅是一个影像艺术家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画家同样要面对的问题。当代水墨画的发展,必然要将自身的历史职责置于这一新的提示之中去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9.
由题画诗透视中国文人画家的人格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双重人格特征 ,即道以自认的使命感与恣情任性的个性品质 ,同时又兼有艺术家独具的个性与品格。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越与自由 ,因而也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种超逸之境。文人画家的自我超越源自他们精神上的超凡脱俗之气概 ,这气概外溢成他们多彩的人格风范。它包括文人画家们的举世高标、愤世嫉俗、闲逸恣情、自洁自爱等人格类型。这些人格的突出表现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即文人画家首先是人格自立、自主、自由的人 ,其次才是艺术家  相似文献   

20.
书画鉴定,其目的在于辨真伪、明是非。个人风格是指书画家在艺术上独特个性的发挥,其表现形式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书画家由于思想、性格、审美情趣、习惯及使用工具、方法等不同,书画作品的面目风情也就各异。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更具体,中国古代画论无不以个人风格的不同作为品评书画的依据。书画作品的个人风格,是书画鉴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