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光摩 《学术研究》2008,(4):136-140
八股文和古文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八股文定型的过程中,明代台阁文人起着重要作用,而台阁体古文是继承唐宋古文而来的;正、嘉年间唐宋派强调"以古文为时文",其目的在挑战台阁文人主导的古文和八股文;明末清初,八股文与古文的历史被人为地改写,台阁诸人的影响逐渐式微,归有光的作用被凸显出来.由此形成两种不同的八股文与古文谱系.八股文与古文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种八股化的古文,对明清的文学以及文化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八股文内部存在高下不同的品住,是明清相当一部分文人反复申明的事实。王夫之在把握八股文高下不同品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八股文要在“代圣贤立心”的基础上“代圣贤立言”:肯定了认题对畅发文题意蕴的重要性;反对八股文的过分格律化;在八股文的章法上,抨击“死法”。提倡活法。他的这些观点对令人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中国文化早在晚明清初即已开启其由传统而向近现代转化的历史闸门 ,但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及其所实施的野蛮的种族岐视和文化统治使得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进程未能以自发式形态一线顺畅展开。迨至道、咸之世 ,戊戌年间启蒙思潮由“早期启蒙”阶段向“近代启蒙”阶段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又一次被启动了起来。尽管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胜于晚明清初 ,但这时的中国已经遭逢到亘古未遇之巨敌——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近代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作为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4.
明清实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中期到鸦片战争前的三百多年间,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曾出现过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我们把它叫做“明清实学思潮”。对明清实学思潮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开始。本文拟就明清实学概念、特征、分类、阶段,以及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评价等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八股文是一种程式化程度极强的考试文体。明清两代,从形式、写作内容及文章风格上都对八股作了严格的要求。八股文的程式化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合逻辑性,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文体不仅大大提高了考官的阅卷效率,而且直接影响了明清文人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模式的建构与形成。但高度的程式化也限制了文人的创造力,八股文不可避免地随科举制度的结束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历史上的明清时代,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了土司制度,同样,在甘、青一带少数民族地区也实行了这一制度,其中以土族地区十六家土司势力最大。从土司制度的形成(明初)到废除(1931年)约五百多年间,这些土族土司多能协助中央,调和民族关系,成为封建政府在西北边陲的得力助手。他们“与民错杂而居,联营结社”,与各族团结融合,携手本地建设,“绝不类蜀、黔诸  相似文献   

7.
礼乐文化就是“雅”文化,雅乐贯穿于整个礼乐制度从产生、发展到衰落的全过程。周代礼乐文化从“乐”的雅化开始起步,到雅乐的世俗化结束,历经西周、春秋五百余年。然而,雅乐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里,从时间和空间的意义上,雅乐并非是一个静止、孤立的学科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综合的文化概念。雅乐形成的文化、历史过程,不仅体现出雅乐地域流播的空间意义,也体现出雅俗转化的节奏和时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作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源头活水 ,受到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天人合一”思想是它的基石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自然崇拜是它的特殊表现 ,而尊重自然规律是它的精华。这一优秀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出现衰落 ,其原因在于它的基本精神被抽象化和宗教化 ,从而切断了人与自然的对话途径 ;在于封建社会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服从于调整社会关系 ;在于古代农耕文化与生态文化本质上的矛盾和冲突。新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然包含古代生态文化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解读和重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厚重安徽,几多辉煌。在中国历史文化发现史上,“徽州文书”被誉为继“殷墟甲骨、秦汉简犊、敦煌遗书和明清档册”等四大发现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而现年75岁的徽州老文化人余庭光先生,则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的第一功臣”。让我们走近这位传奇人物的鲜为人知的文化人生。  相似文献   

10.
吴毅  潘宏斌 《天府新论》2006,(4):115-117
纵观中国舞蹈几千年辉煌史,其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其发展至明、清已呈衰落趋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潮了孕育和催生了新的舞蹈文化,其中也不乏西方舞蹈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以致20世纪二三十年代,舞蹈得以重塑其独立品格。当我们的神经被眼前浮燥而纷扰的舞蹈现象猛烈地冲击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5,(8):52-52,54
现在徽学研究还局限在文化层次,这是远远不够的,徽州自明以后的五百年间,徽州一代代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达五百年之久的、高度文明的和谐社会。今天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研究和探讨徽州五百年文明和谐社会形成的历史经验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志伟 《理论界》2023,(9):83-89+50
明清人对历史演义的文本定位主要有“历史文本”与“小说文本”两类。历史演义在产生的初期,更多被视为历史文本,这与宋元“说话”传统密切相关,在通俗小说发展成熟后,历史演义则更多被视为近史小说。明清人对历史演义的定位基于他们对其社会功能的认知,它一方面承载了“寓教于史”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明清人对通俗化的诉求,这一诉求最终融入庶民文学兴起的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临川八股文,始于两宋,盛于明清。由北宋王安石首倡,并鼎力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实为中国封建社会“经世致用”的官方主流文化,对近千年来我国的教育和科举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临川八股文所倡导的“代圣贤立言”,强调立论的思想性和道德性原则;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强调学习考试的实用性原则等对当今的高考与公务员考试仍不乏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琳萍  朱铁梅 《河北学刊》2006,26(4):127-130
在嘉靖三十八年《南词叙录》成书的特定语境下,“以时文为南曲”具体指“无一句非前场语,无一处无故事”。“前场”是明清科举考试中考八股文的第一场,“前场语”即以“四书五经”和朱熹传注为主的八股文语言。这一论断揭示出明代中后期传奇创作对于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借鉴,其实质是戏曲与八股文两种文体间的影响与移植。  相似文献   

15.
明清两代以八股文取士,功名利禄之所在,在读书做官、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讨生活的读书人自然趋之若鹜,于是出现了大批的起承转合代圣贤立言的公式化程式化文章,从童生的“窗稿”(为应付考试而写的练习性质的八股文)到榜上题名之诸公的“新科闱墨”(乡试、会试优秀八股文选),汗牛充  相似文献   

16.
海上洋场繁华小说 ,指的是产生于一八四三年(清道光二十三年 )到一九四一年间 ,描写海上洋场繁华生活的小说。上海又称“海上” ,租界又称“洋场”。研究海上洋场繁华小说对我们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文学都有重要意义。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角度看 ,海上洋场繁华小说研究的意义首先取决于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特大城市 ,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在经济文化方面起着比北京更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种说法称 ,就中国历史来讲 ,“两千年看西安 ,五百年看北京 ,一百年看上海。”① 另一种说法称…  相似文献   

17.
传统俗文化中影响最大的观念莫过于“中庸之道”。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子就是“中道”。它不仅被人们奉为处世的根本大理,而且成为一种日常的思维方式。由于它对国民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致它积淀为我们的国民性或民族性格特征之一。研究表明,对他人实际人格的选择序列...  相似文献   

18.
周月亮  李新梅 《学术界》2002,(4):215-228
明清易代之际 ,汉文化传统的文人都被抛入到悼亡大合唱中 ,以吴梅村、钱谦益为代表的在朝文人的“旧朝情结”,以张岱为代表的在野文人的追忆意识 ,不仅揭示了文人的所负载的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 ,也兆示了华夏文明的衰落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透过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败落过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透视出由严酷的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文明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社会问题给人们的思想意识所带来的震荡、迷茫与思索。《红楼梦》就像一个装满了五颜六色棱片的多棱镜,折射出了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人间万象。我们所确定的这个“社会转型期”,是指“由严酷的封建专制主义向近代文明社会过渡”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历史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进化的过程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一样,同样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转型过…  相似文献   

20.
张思齐 《殷都学刊》2013,34(3):50-60
宋濂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其文学创作各体皆善,而尤其长于传记.宋濂的传记文学创作包括单篇作品和《元史》中的纪传体作品两个大类.宋濂《王冕传》的结构与八股文相近.宋濂《王冕传》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由奇之怪这一传主性格逻辑发展的链条之上.它由八个环节构成,这与八股文的运思在机制上十分接近.从宋元时期到明清时期,八股文是一道浩荡的洪流,它向一切文体渗透,也渗透到传记文学之中.从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看,宋濂的传记文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宋濂生活在元、明易代之际,其传记创作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