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南太平洋地区的界定至今众说纷纭,有必要对其进行基于社会科学的再界定。本文应用2016年以来比较地区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试图首先建立以地区性界定地区的社会科学原则,以共同的特性、模式化的互动及地区认同作为衡量地区性的三条标准,以地区主义为工具界定南太平洋地区。由于具有共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性、在南太平洋地区主义进程中形成了机制化的互动、建立并巩固了地区认同,南太平洋地区可以被界定为由目前22个太平洋岛屿政治实体构建的自然和社会空间及政治经济体系,同时并不排斥其他界定方式。这个以太平洋岛国为主体的地区是在地区内外的动态互动中建构形成的,各种复杂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塑造了南太平洋地区。  相似文献   

2.
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构。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宏观社会背景下,如何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方式,既是一个有着重要政策意蕴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事关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社会矛盾化解的基本思路: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尽量下放到基层解决;不断整合社会资源,让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参与的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不断加强部门联动,将诉讼调节对接机制延伸到最基层,有效地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最初阶段;培育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意识,完善工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利用经济杠杆,创新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迅猛,“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权从政治性宣告向司法实现的进一步转型。从人权司法化问题的明确提出到现在,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权观念认可阶段、人权立法保障促动阶段和人权司法保障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法治国情从所依之“法”到所治之“国”均发生了诸多变化,促动着对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法治国情所依之“法”的变化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正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正从“政治思维”向“法治思维”的思维方式转换。法治国情所治之“国”变化显现为:“中国梦”将深刻促动中国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依法治国有更高要求;主要社会矛盾转变对依法治国提出新要求。当前,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必须立足现有的法治国情,其现状也是现有法治国情的组成部分,在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推动中国法治国情的发展,而法治国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4):114-117
本文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全新视角,来分析和解读早期中苏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苏互动前各自拥有的身份类型,苏俄只拥有团体和类属身份,而中华民国拥有团体、类属、角色和集体身份,由此界定各自的利益,指导接下来双方的互动;第二部分运用社会习得模式来分析中苏1917年至1920年间的互动,通过一段社会习得行为的四段情节,揭示双方如何形成主体间共识,从而完成角色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制度关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洁 《唐都学刊》2005,21(5):62-65
在对文化与制度范畴作基本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可将二者分别界定为文化观念和正式规则。从不同层次上分析文化与制度的相互关系,才能超越“文化是体制之母”和“制度决定文化”的循环论证。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而言,文化观念的形成和积淀,制度的形构和变迁皆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截取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文化观念是制度的发生学意义上的直接来源,然而文化观念在不同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制度变迁模式和制度变迁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需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我观念是通过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清楚的阐述了自我发展的阶段。目前在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处于“开荒种田”的状态,容易导致专业学生尤其大一学生产生专业自我观念难以确定的困惑,会视自己为专业的牺牲者、旁观者和路过者。而开展积极的专业宣传实务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专业宣传实务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在社会互动的镜子中塑造正确的专业自我观念,激发专业自信,实现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7.
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核心文化尽管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但通过不同时期的求同、会通、创新等阶段实现了理论上的互动融合,并且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三元一体”文化格局.三者的互动融合除了知识精英的理论探索与努力外,现实的需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因祭祀祖先这一实践需要而出现的“寺观立祠祭祖”现象成为儒释道互动融合的路径依赖之一.本文即选取“寺观立祠祭祖”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士僧道交往”和“祭祖仪式的彼此影响”三项内容具体分析儒、释、道互动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2011,(19):24-25
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在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在社区。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大着力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创新“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尝试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探索实践,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知青群体的社会意愿表达显得非常强烈,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当代社会进行互动。全面审视不同阶层和不同境遇知青群体的社会意愿表达,可将之归结为青春、理想、价值、命运四个维度。从历史、社会、政治等不同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城乡差异问题是知青群体社会意愿表达的核心问题。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最好的回应就是对知青群体的社会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概 论 社会福利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社会上不同人士的一般或特殊需要。然而社会问题的出现又有它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历史的背景。另一方面,如何界定“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也与特定的社会时空相关。本文介绍社会学方面界定“社会问题”的各种理论,以及有关界定“社会需要”的理念架构,以使读者明了社会福利服务所对应的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在社会团结论中试图通过对两种不同社会联结类型的界定,揭示人类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展轨迹。面对现代社会的失范状态,涂尔干主张重建职业共同体并以职业共同体的道德约束代替传统道德,在个体间、个体与社会间重系断裂的社会团结纽带。然而涂氏社会团结理论在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之间的过渡阶段、职业共同体特征等方面缺乏准确概括,对非西方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殊性方面估计不足,从而使其在东亚社会存在较为明显的理论缝隙。具体到东亚现代化的进程中,以中日为代表的东亚社会虽然存在着不同体制,但其企业内部传统的机械团结模式非但没有走向衰败,相反却呈现出愈加强盛的发展趋向。社会团结理论在东亚的际遇充分展现了人类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的复杂互动过程,足以引发研究者的深度省思。  相似文献   

12.
肖瑛 《社会理论》2006,(2):100-136
与许多边界已有定论的学科不同,撰写本报告的前提是对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理论”(socialtheory)以及作为学科的“社会理论”做出界定,虽然我们也知道,任何精确的方式都难以明确“社会理论”的具体内涵(Sibeon,2004:20),或者说,“对社会理论的任何界定都注定是有争议的”(Giddens and Turner,1987:1)。  相似文献   

13.
包国光 《创新》2016,(4):55-62
纵观国内的社会技术和社会技术哲学研究历程,显示出如下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提出和界定"社会技术"概念,阐述研究社会技术的意义;第二阶段,论证社会技术的存在,对社会技术进行分类;第三阶段,分析社会技术的本质,提出"社会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第四阶段,对社会技术的理论与应用问题进行拓展探究,引介国外社会技术哲学研究状况。国内的社会技术哲学还处于学科创立的初级阶段,在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所依靠的学科根基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范式。在社会技术的构成要素、社会技术的发明应用模式、社会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式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舒利娟  王建平 《社科纵横》2012,27(12):90-92
小产权房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本文通过对小产权房的概念、存在问题和发展现状的界定,通过对国外-些可供借鉴制度的分析,根据小产权房的不同情况,对指标交易、承认短期租赁的效力、有条件转化为保障性住房等综合治理路径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颖 《社科纵横》2014,(4):75-77
作为独立于国家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全球公民社会可以有效地沟通国际组织、民族-国家和公民之间的联系,通过与不同全球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逐渐形成正义的全球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16.
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中等收入群体在不同的社会和同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界定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相对性。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原则和现实标准,同样是推进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进程中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灾害救助中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17,(5):67-75
当前,我国救灾领域的社会资源控制主体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以后以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全过程中呈现出持续性深度参与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缺乏系统的制度规定,自发无序、救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逐渐显现。因此,以汶川地震以后芦山地震、岷漳地震、鲁甸地震三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为典型案例,根据当地社会组织的发育情况和政府部门的协调能力,探讨和总结出群团组织协调模式、半官方NGO协调模式、民政部门协调模式三种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出针对灾害救助中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形成深度良性互动,进而能够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的差异化立体灾害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构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化理论阶段、依赖理论阶段和世界体系理论阶段,为什么产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化理论对中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其它两个理论则几乎无人问津?本文探索了其中的原因并通过国内外的有关发展经验讨论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2008,(11):63-63
社会团体工作从娱乐性和教育性发展到目前的多功能性,从个人治疗发展到个人成长,以至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行动的促成。由于希望达到的目标不同、实施的领域不同以及建立的理论背景和价值体系不同,社会团体工作具体实施的原则与方法已发生较大的分化,由此形成了团体社会工作不同的实施模型。  相似文献   

20.
文风 《探求》1998,(Z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可见实施再就业工程,已成为推动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个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一、再就业工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广州市再就业工程已开始全面运作,初步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社会氛围。但是,它毕竟处在发育形成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缺乏统筹全市各区的再就业工程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