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青年报>曾刊发介绍"没有论文的世界级大科学家"李登海的文章(<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27日),使人感触颇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空前活跃,每年都有大量成果发表,然而在国际上尚没有得到多少承认."成果丰硕"而水平不高的尴尬,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和学术浮躁心态所产生的学术行为的失范,而其背后则是有待完善的学术规则和相关制度所营造的不良学术生态环境下的学术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曾刊发介绍“没有论文的世界级大科学家”李登海的文章(《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27日),使人感触颇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空前活跃,每年都有大量成果发表,然而在国际上尚没有得到多少承认。“成果丰硕”而水平不高的尴尬,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功利主义倾  相似文献   

3.
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定义 在涉及当下教育界和学术界种种不良行为时,一般有“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三种主要称呼。从汉语语义上分析,这三个概念所指相同,但强度不一。“学术不端”重于“学术失范”,“学术腐败”又 重于“学 术不端”。对于年青的大学生们的学术不良行为,用“学术腐败”来称呼,太重,不恰当。对于学术权力场中的种种以权谋私的丑闻,用“学术失范”来形容,太轻,也不恰当。因此,有 必要对这 三个词汇进行明确的界定。 学 术失 范 主要指学者违背学术规范所犯下的技术性过失。例如行文失范(如学术论文缺乏必要构件,行文中含有太…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ISSN1002-1698CN34-1004/C,双月刊)是面向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每期312个文字页码和8个彩页,是深度学术信息和综合学术信息最多的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之一,已入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学术界》坚持以宪法精神和创新理念为指导,努力追求学术创新、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积极探索和解决中国人发展问题,试图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权威和尊严。《学术界》长期采用特色栏目方式记录我国学术界具有学术史价值的问题和成果,坚持思想…  相似文献   

5.
日前.六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他们联名投诉的对象2007年底当选工程院院士的刘兴土。据了解,六位教授多是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而且多是刘兴土的老同事(据《中国青年报》2009年3月2日报道)。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术失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造成学术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通过学术评价体制的漏洞弊端产生。现行学术评价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数量化评价、官僚行政化评价和“学霸”评价。这种评价体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术失范,主要包括剽窃抄袭严重,研究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虚报造假;学术原创性丧失,学术道德沦落。因此应从重质轻量、倡导民主化评价和确立专业性的专家协会评价等方面改革和完善学术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7.
子张 《东岳论丛》2008,(2):206-207
作为《汉园集》作者之一、京派散文骨干作家、四十年代优秀的批评家以及民间文学学者这些身份所构成的学术课题,李广田研究尽管始终没有成为新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但的确又一直没有中断,新的学术成果自1985年的《李广田研究资料》出版之后陆续得以发表。这其中最有分量的当然  相似文献   

8.
余三定 《学术界》2001,(6):269-271
《学术界》自 2 0 0 0年第 1期改版以来 ,在全国如林的学术刊物中可谓独标一格 ,不同凡俗 ,其成就是丰富的、多方面的 ,然就笔者的阅读感受来说 ,我觉得其最突出的特色是率先全方位、深入地展开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本是去“研究”哲学及各门具体学科对象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 ,但在《学术界》 ,学术研究自身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学术界》对学术和学者自身进行回瞻、反思、研究和总结 ,从深层次显示了学术的自觉和学术的发展。《学术界》对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从下列一些方面着手的。一、开展学术批评。学术…  相似文献   

9.
方贤绪 《学术界》2002,(5):21-23
两年前在苏州的一家书店里 ,我第一次认识了《学术界》杂志。那时刚刚改版 ,优美的印制 ,精美的装帧 ,不禁使人眼睛为之一亮。每期封面上学术界名流和封底著名学府的照片及其文字介绍 ,透出浓浓的人文气息。国际流行的大 3 2开的版式 ,每期近 3 0 0页数十万字的容量 ,给人大气淋漓、文雅厚重的感觉。“学术界”这个名称也颇有创意 ,较之“论坛”、“研究”、“评论”等名称 ,它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可以涵盖学术人、学术成果、学术事件、学术品格、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诸多概念。省级学术机构创办的刊物一般喜欢在名称上加上表示该省地域的限…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群英 《理论界》2006,(8):121-122
近年来,高校教师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对我国学术发展与繁荣乃至国家富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呼声在学界日益高涨。本文首先指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最后提出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对策——加强学术制度建设和创新,并对制度创新的主体、依据和措施等方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新开拓──读肖君和著《中华民族精神》陈水根向来,我国学术界都很重视“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问题。对此,近年来开展了很多讨论,出了不少学术论著。在这众多的学术成果中,肖君和先生著《中华民族精神》一书是一本理论体系完整,有独到见...  相似文献   

12.
胡杨 《云梦学刊》2003,24(5):14-18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2000—2001年组织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大讨论,发表了对我国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现象、根源和具体防治措施等各种观点。随着学术规范大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学术共同体内部深层的理论矛盾如学术规范讨论中的“反身性”问题,科学的价值规范矛盾问题以及科学共同体的自足性问题等等逐渐暴露出来,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既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理论矛盾的结果,同时也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孳生的原因,因此整饬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应该从学术价值和学术规范的重构入手。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一部新书《现代点石成金术——价值转化工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问世,作者是深圳市卫生局党委书记、36岁的青年学者黄锦奎。这部ZD多万字的学术著作一出版,在全国理论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率及《学术研究>、《特区经济>等十余家报刊先后作了大量的报道或评述,在我国部分著名学者中也倍受关注。去年12月上旬,广东省社科联、<学术研究>杂志社等单位在深圳召开了“全国首届价值转化工程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学者及20…  相似文献   

14.
严守学术规范,彰扬人文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利 《学术界》2002,(5):9-12
《学术界》自从 2 0 0 0年改版以来 ,声誉鹊起 ,好评如潮。最近 ,编辑部就《学术界》“如何为繁荣社会科学、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学术平台” ,邀请部分在合肥的博士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其意甚高 ,其心可嘉 !办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 ,尽快与国际接轨 ,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仅从如何严守学术规范和办出自身特色的角度 ,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办好学术期刊 ,最根本的是严把质量关。不断提高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和灵魂 ,是办刊宗旨和方针的具体体现。要严把质量关 ,首要一点就是必须严守学术规范。基于我国当代学术规范的失范现象愈来愈严重 ,已经严重…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期研究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是关系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的时代课题。当前,大学生道德失范成为我国高校各领域,特别是舆论界与学术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问题。认真梳理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成因与对策,有助于将大学生道德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日前,教育部发布并开始实施了由众多学者参与制定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该规范对学术引文规范、学术评价规范以及学术批评规范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规范的发布与实施无疑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不在于有可能“凭这一纸规范就在第一时间有效抑制学术腐败”(那只是天真的设想),而在于我国学术界对于研究者学术研究行为的约束向体制化、规范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下一步,就需要加强体制层面的学风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新手进入学术研究圈子后,对于“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主要是通过年长的学者的言传身教、潜…  相似文献   

17.
胡作友 《学术界》2003,(6):143-146
本文以《学术界》所倡导的学术批评精神探讨了《学术界》现存的三种译名的得失情况。作者认为 ,《学术界》的翻译应体现“学术界”与《学术界》的区别性与联系性。本着这种精神 ,作者从任意性和理据性原则出发 ,认为《学术界》可以翻译成JournaloftheAcademicCircles或JournaloftheAcademicWorld。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既有经济文化、政策导向等社会根源,也有职业道德、科学素养等主体根源。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既损害了高等学校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学者的声誉,导致高校教师的"职""级""优"失去了应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既有待于道德力量的重塑,也有待于行政法律等反腐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学论与官论 --关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桥驿 《学术界》2001,(2):148-153
首先解释一下本文题目 :“学” ,泛指学术界 ,“官” ,指领导层 ,或者说学术界的领导层。“学论” ,指学术界的讨论 ,如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 ,发表论文 ,出版专著 ,对某一种学问交流不同的意见等等。当然 ,“学论”一般都不是定论 ,学术界要论定一种学问 ,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或几代人的琢磨 ,例如《禹贡》一书成于战国后期 ,学术界现在已经基本论定 ,这是经过多少年代、许多学者研究而获得的成果。而且即使如此 ,至今还有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官论”与“学论”不同 ,它具有权威性 ,可以一锤定音。它不是讨论 ,而是论定。“官论”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知识分子本来想要从前十年的“广场”退回学术的“民间岗位”.拥抱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发展;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学术界不仅丢掉了80年代的人文精神,而且失范行为超乎想象,学术大发展没有如期而至,“学术大跃进”倒是轰轰烈烈搞了起来。以致学术丑闻层出不穷,结果引起分别与人文精神和学术规范有关的两场大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