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生法师著《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以阐明“法身无色”“佛无净土”。非但诸佛无净土,即使“随于所化,取彼之国”,也有“造、致”之别,而非自造。僧肇大师谓之“如来所修净土以无方为体……本其无方,佛土之真也”。吉藏大师则言“土以不土为体,要由不土,方得有土。即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也”“佛开三身,以身例土,而有三土”“法身栖中道第一义土”。佛无净土,即佛土外无土,心外无别法。以依正不二故,不仅有情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乃至草木,亦有佛性。一切众生成佛时,一切草木亦皆成佛。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之“知行合一”基于“心外无物”的存在,而此存在的分裂则是造成知行二分的原因。就知行本体言,“知”是作为万物本体之良知明觉的发见,并且因心物一体之故,良知明觉之发见亦即存在之开显;“行”包括人之意念与身行,但因意念、身行与万物之存在一体不分,故“行”实指向良知之开显或存在之开显。因此,“知”与“行”皆为良知在时间中的开显,是同一存在的不同面向。就功夫言,“知”指体知良知,“行”指开显良知。因为良知非存在又与存在不分,且心物一体之真实存在没有主客之分,故知良知即开显良知为一体性的存在而抵达良知。因此,“知行”是一个致良知功夫的两个方面,二者皆指开显良知为真实的存在,即一体性地“存—在”是知行合一功夫的本然。  相似文献   

3.
养儿防老     
杨照 《社区》2013,(20):59-59
以前的人说“养儿防老”是跟“积谷防饥”摆在一起讲的。从这样的对句里.我们清楚话中的意思。就像收成了之后把部分的谷子存积起来.以备荒年不时之需一样.养小孩也是一种储蓄,现在放进去了心力时间,把他们养大.等到自己老了,体力活力日益衰退。成人的儿女就可以供养我们。  相似文献   

4.
“体力波”与“超量恢复”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体育理论界的新提法“体力波”认为:体力(运动能力,运动成绩)的存在方式在时间过程中是波浪式的,并提出当前运动训练的集约化走劳中的诸手段,完全否定了“超量恢复”理论。本文作者动手系统的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证明了“体力波”与“超量恢复”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以“言”为人之“身文”,体现了古人重视“即身性”的语言哲学观念,而这构成了刘勰《文心雕龙》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魏晋人物品藻以审美眼光品鉴形、气、神和合的人的身体结构,而文艺批评又借用这种身体结构描述艺术结构,这种“类身性”描述对后世影响很大。对于诗文“声文”结构“因声求气”的接受方式,要求接受者以大声朗读这种身体动作的介入,尤其体现了较强的“即身性”。文学活动及其理论所强调的“即身性”,体现了汉语语言哲学及文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青年毛泽东对“力”观念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物力”“体力”“心力”三重向度。就国家层面而言,“物力”的进步将带来国力的增强和民族地位的提升。就个体层面上说,“体力”是个体存在的直观确证,“心力”则进一步对个体的存在方式作出形上追问。他对“力”观念的哲学沉思旨在从社会历史动力的追寻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双重维度展开,不仅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中心问题作出哲学思考,而且有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可能的前驱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哲学必须把“人”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不仅作为价值分析的出发点,而且也作为科学分析的出发点。文章剖析了作为出发点的人的三类需要和能力,即自然需要——能力、社会需要——能力和精神需要——能力,以及由这三类需要——能力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作为主体的人的内在结构系统。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正是人的需要——能力及其内在矛盾构成了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人是由三类需要——能力构成的活动主体,只有三类需要——能力一起才能构成人的完整的历史活动,因此将人的精神活动排斥在人类活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之外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身”是贯串《老子》第十三章的一个关键字。章首的两个命题应句读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后一命题是以“身”之为祸患来例证“贵”之为祸患。紧接着,老子转出无身即贵身的思想。无身之“身”特指贪欲,贵身之“身”则指生命。从群己关系看,贪欲的扩张(此即“有身”),结果是人我两损;只有少私寡欲(此即“无身”),才能人我两利。易言之,无身始能绝患,绝患便是贵身。章末,老子又开显出无身以为天下的境界,作为执政的准入门槛。他认为,人君若能把“为身”看得比“为天下”还重,就不会把天下当成满足自身贪欲的工具,这样才会乐意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公共事务中来。此时,天下皆蒙其利而不受其害,如此方可托之以天下。这种道家式的内圣外王思想非常可贵,且颇具现代意蕴。理顺这些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打消老子究竟主张无身还是贵身、为身还是为天下、利他还是利己等疑惑,并理解老子的辩证智慧与公共关怀,从而避免一些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9.
新版《辞海》哲学分册在“罗钦顺”这个条目下面指出罗钦顺思想的局限就在于他接受了程朱的“理一分殊”之说,并引了他的“人犹物也,我犹人也,其理容有二哉?然形质既具,则其分不能不殊;分殊故各私其身,理一故皆备于我”一段话为证。此点我认为是不确切的,特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10.
乾卦取象于天,但为何不以“天”定名而称“乾”呢?天者,为有形之物,为定体之名;乾者,为天之用也.圣人作此卦旨在教人法天,法天之用,而非教人法天之定体,也不可能效法天之定体.天之用即乾.乾者,天行健也.乾卦“六画皆阳,内外皆乾,乾之纯、健之至也”,因此,称“乾”而不言“天”也.乾卦之象与卦、爻辞不仅反映了先秦时代人们的哲学意识,而且也反映了人们的审  相似文献   

11.
研究《管子》对语言和言语行为的看法,认为《管子》中提出的“道在身则言自顺”、“有名则治,无名则乱”、“言脱于口,而令行乎天下”、“出言必信,则令不穷”、“言不周密,反伤其身”、“违言不存口”、“言辞慢,则臣下轻之”、“以天下之耳听”、“去奇说,诘诈伪”、“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实”等命题值得今人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09,(28):68-68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凡为善之心,皆因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人无羞耻之感。有些人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明白得很,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往往是非不分、荣耻不辨了,说到底无非是私欲作祟。  相似文献   

13.
“公天下”并非儒家的专利,《庄子·应帝王》以“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给出了庄子版本的“公天下”思想。“公天下”的庄子版本突显人的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将正当性的政治理解为围绕着性命之情在生活世界展开的正性命的活动与秩序,而任何脱离性命之情的政治活动都将政治下降为统治。性命之情的本质特点在于世间身位与超越身位之间的居间联结,人便是这种居间生存者,顺物自然,也就是顺物之性与命,公天下的政治秩序因而展开为人们在其中各正性命而并行不悖的日用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过去曾有所争论,现在则多数人,如张岱年、任继愈等同志认为是唯物论的,少数人,如侯外庐同志则认为是二元论的。认为是唯心论的,似乎不再有人了。 一、说张载是唯物论者的依据 把张载列为唯物论的主要依据,是张载谈过:“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有气方有象”。一切现有、成象、可状的事物都是气构成的。只要气是物质,张载无疑就是唯物论者了。但张载又说过:“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之聚散于太虚,  相似文献   

15.
祸国殃民的“四人邦”出于其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野心,肆意篡改、伪造、歪曲、割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按劳分配所作的一系列科学论述,搞乱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搅乱了人们的思想,其流毒之广,影响之深,实在罕见。在按劳分配问题上,分清路线是非,拨乱反正,肃清“四人邦”的流毒,是落实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重要理论任务。劳动是劳动者为改变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有目的活动,它支出了人的劳动能力,消耗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而这种支出或消耗,是必须有相应的生活资料予以补偿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李布青先生编著的《金瓶梅俚语俗谚》一书 ,曾引起学界的注意。披阅之余 ,觉仍有疑义 ,如“割股的也不知 ,捻香的也不知”、“水米不打牙”等有望文生义之嫌。断句也有可商榷之处 ,如“没时运的人儿———漫地里栽桑”、“睡里梦里 ,要知山下路”等。另外关于俗语的界定也有不准确的地方 ,如把“说出来的话 ,灰人的心”等不成其为俗语的词条列入。  相似文献   

17.
张晚林  王瑜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8,11(1):F0003-F0003
我国传统的诗词评点,历来有所谓“兴象”、“妙悟”、“神韵”、“性灵”、“境界”诸说,这些说法虽称述有异,而其基本原理则一。即皆是切就诗词之当身,把它当作一感性之“体”来品鉴与领悟,而不是像西方的文艺批评著作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那样,构建一种概念性与逻辑性的规则,以此作为衡定一切诗文的价值尺度。西方这样的诗学范式,正如美国文艺批评家爱德蒙森所言:“概括性术语妨碍我们发现一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和最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监管旨在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之相匹配的“强监管”政策表现为监管规范的数量、强度和密度的增加。由于监管的复杂性、重复执行和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的合规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小。我国监管规范大多采取“一体适用”的模式,针对不同规模的银行作区分式和多元化的监管不明显。小型银行较大中型银行更容易因“强监管”而运营困难,情况严重时会在金融市场上寻求合并或进入破产程序,引发“小而不存”的问题。金融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工具,小型银行对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而不存”难题悬而不决将带来严重后果。转变现有资产定义模式为活动定义模式是克服路径之一;将具有衡量性的法律原则——比例原则应用于银行监管以解决“小而不存”难题是克服路径之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列宁全集》第6卷第857页)。封建社会从总体来说“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1页)。然而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地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可以看到在众多的地主阶级统治者中,昏庸残暴的固然居多,可是也出现过几个头脑比较清醒的统治主,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我国历史上有远见卓识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统治的前十几年,是唐代历史的全盛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据《贞观政要》卷1记载,当时“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成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自由     
作者认为历史科学的发展演变有两个重要阶段:一为崇奉自然科学的阶段;二为独立自主的阶段。到了第二阶段,历史家开始科学地掌握自己的历史学科,把它当作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于是历史家发现了自己作为历史家的自由,也发现了人作为历史推动者的自由。他认为:理性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不受自然的支配,而历史科学的思维是有关理性活动的思维,不受自然科学的支配。史学思想完全有能力以历史的方法为历史学科解决各项历史问题。作者认为“人类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并不是人喜欢或决心做什么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什么事。饿了就吃,累了就睡,这些是生理活动,是在生理欲望驱使下进行的。历史却不管这些事。历史所要研究的,不是生理活动,而是理性活动。但是理性活动也要受到驱使;这种驱使就是它自身所处的局势。所谓“局势”就是人的思想所构成的,是理性本身所创造出来的。局势是谁也不能加以改变的。人必须正视局势,对局势进行思考。局势就是决定他的行动的成败关键。只有透彻理解以上各点,才会真正懂得“人类活动是自由活动”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