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要素市场化滞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和土地是农业生产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农民的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因势利导地提高劳动力和土地市场化程度,使其按照市场信号导向有序地流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形式是通过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实现的。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因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所以,在劳动力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必然伴随生产率的提高。陕西省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正因为如此,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文中1978-2005年间的陕西省内劳动生产率分析印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加速这种劳动力的移动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率的高低,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农业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指的是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力、资金等)的生产效率。而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则是体现农业生  相似文献   

4.
依据2001—2015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分析露地西红柿生产的要素禀赋变动与要素替代变化,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说明生产方式的演变趋势,进一步探究生产方式变迁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2001—2010年资本、劳动与土地三要素的投入比例基本维持稳定,此后资本要素投入大幅增加并加快对劳动和土地要素的替代。2000—2009年西红柿生产呈现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双增长"趋势,2009年后转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生产率下降的"一升一降"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悄然实现,其关键在于资本要素作用的发挥。实证分析表明:资本土地比、劳动土地比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而化肥折纯用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地劳动比、农业机械技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机制为资本通过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投入而替代劳动要素并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集约投入土地而替代土地要素并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红利窗口即将关闭、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否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呢?基于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并不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要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就必须加大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力素质;构建对农业的反哺机制,促进资源向农业的回流;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弥合劳动生产率下降损失。  相似文献   

6.
从单要素生产率指标视角考察我国大陆28个省份1978—2011年农业增长路径和技术进步方向。结果表明:34年来中国各地区农业增长都进入了“S字型增长路径”的第三阶段,即中国农业增长在21世纪已由土地生产率导向的亚洲型增长路径转为劳动生产率导向的新大陆型增长路径,但各省之间农业要素生产率差距在不断增大。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大力发展节约劳动的机械技术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劳动力短缺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现农业劳动力的短缺转移,其表现形式包括数量短缺转移和质量短缺转移。短缺转移的结果使得部分地区出现土地抛荒、农地粗放经营,并严重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提出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推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手段,抑制农业劳动力短缺转移,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业生产的效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效应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抑制了农业生产,但通过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促进了农业生产。上述三种效应叠加后,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产出水平下降0.77%,劳动生产率下降1.19%,土地生产率下降0.69%。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老龄化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经验研究,也为应对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设施蔬菜生产是一个技术要求比较高、劳动投入比较大的产业,劳动力是影响设施蔬菜生产的首要因素。采用典型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设施蔬菜生产费工多,比较辛苦;菜农技术掌握程度较好,但经营技术还有待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和打工相比缺乏比较优势;设施蔬菜经营者存在劳动力年龄大、女性为主的问题;菜农子女从事农业的比例较低,从事农业的意愿不强。从农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菜农收入、培训经营技术、解决劳动力短缺是郊区设施蔬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稳定、持续推进的基础。由于农业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资源外流,导致农业生产经营环境恶化。技术进步是维持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农业研发投入则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有力措施。在核算我国农业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发现农业研发投入、对外贸易对我国农业生产率具有较强正向效应,农业耕种面积扩大对生产率有微弱负向影响,建议政府加大农业研发投入、贸易引导、培训农业劳动力和健全市场体系以实现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农业资源再配置的生产率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Based on 1384 county level panel data from 2002 to 2015,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resource reallocation and its productivity contribution by OP decomposition,taking labor productivity,land productiv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s examples.The results show that:1)overall,the reallocation of land factors and labor factors are both lagging behind,while agribusiness resource reallocation has improved; 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mple distribution,the reallocation of labor factors,land factor and integrated resource is lagging behind in northeast; 3)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vity effect,the optimal reallocation of labor factors can increase labor productivity by 54.64%,the optimal reallocation of land factors can increase land productivity by 55.86%,and resource reallocation contributes 17.37%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Agricultur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has a larg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effect.Therefore,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 policy formulation,especially for the reallocation of land and labor,so a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productivity effect of resource reallocation.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收入差距拉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低和粮食生产能力差异明显等困境。我国粮食主产区要突破困境,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耕地保护机制、农业自然灾害防范机制、粮食产业化经营机制、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农民增收机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混合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劳动力返乡对农业产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返乡提升了农业土地产出率,但对农业劳动产出率没有显著影响;劳动力返乡降低了农业内部种植业尤其是粮食作物的土地和劳动产出率,且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劳动力返乡通过土地流转和家庭劳动分工的两条要素重新配置的中介途径间接影响农业土地和劳动产生率,但借助农业资本配置影响农业产出率的路径不显著。当下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不利于传统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劳动力返乡再就业亟需引导。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了资本增值和农民增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本文仅对通辽市耕地流转情况做一调查,对目前在耕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对策和措施,以规范、促进耕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既定土地经营规模约束下,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改变了农 业劳动力的劳动努力及其对农业增长质量的贡献.通过构建包含劳动努力的农业生产函 数,将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的贡献分离出来并加以估算.结果显示,1985-2016年农 业劳动力的劳动努力推动农业增长质量提高了72.5%,解释了同期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 41.8%;期间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趋向减 缓.总体上体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幅度较大, 而经济落后地区或农业大省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幅度较小.据此 建议促进土地经营权转让或交换,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以提高其劳动努力和农业高质量 增长的经济激励.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极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显性化。农业经营比较利益偏低刺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方面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市民化都需要有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因而,应设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的协同促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农村劳动力流动推动了县域内的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劳务经济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3.劳动力流动提升了人力资本,孕育并诞生了一大批农民经纪人;4.流动让一个由"打工仔"建立起来的消费型城市快速发展;5.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地方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自2005年以来,随着河南省农业税的全面减免、政府各项补贴的发放和逐渐增加,农民土地收益不断增加,减弱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意愿,这势必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此,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自愿、无忧地从农业和农村中永久性地转移出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进一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农民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以增加流动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可能性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适度的土地规模能提高粮食单产和农户收入。对武汉市江夏区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以调查获得的163个农户样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建立农户人均收入与土地规模的二次回归模型,对农户农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做了定量分析,得出农户人均纯收入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为1.27hm^2。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湖南省20个县(区)400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DEA分析方法,测算不同农地经营规模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农地规模和农地生产效率并不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土地制度改革中不应过分强调土地流转的制度供给因素,而应大力刺激土地流转市场上的农业主体的“有效需求”,重视土地流转后的农业组织制度和经营模式,以及由此引致的对新型专业农民的培养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等需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