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雨果·德·加里斯预言:21世纪科技所产生的"高智机器"的智能将比人类智慧高出不止2倍或者10倍,而是万亿个万亿倍,那就是真正神一样的东西.在今日的地球上,尽管蚊子是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极其复杂和不可思议的生物,但人类常常轻易地杀死它们,因为我们从来只把它们看成一种有害的生物.  相似文献   

2.
佘正荣 《江汉论坛》2007,(10):64-70
内在价值论不能证明人类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而只能说明非人类生命是具有生物程序性的内在目的的生物主体.生物主体的目的性因缺乏主观性和社会评价系统,不能成为生态伦理中的道德主体,但生物主体具有成为道德主体关心的道德对象的可能性前提.人类对自然的义务根源于生命共同体中人类生命与非人类生命利益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对这种利益关系的价值评价.人类对自然的义务包括对所有非人类生命的直接义务,也包括对它们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间接义务.  相似文献   

3.
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发国内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发国内旅游刘敦荣,刘英一、积极开发国内旅游是市场经济和旅游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旅游业是由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部分组成的,据预测至2000年,世界旅游业收入将比1990年的2万亿美元提高一倍,即超过,4万亿美元,成为超过石油,汽车...  相似文献   

4.
思维史研究初探朱长超思维像天体、地质、生物的运动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今天的人类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不是从来就有的,今天人类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也不是从来就如此的。它们都是思维历史发展的产物。思维史研究是思维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加,全球生态承载力日趋接近极限,生物物种数量锐减,世界各国的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威胁。人们通过生产加工与商品出口的方式进行经济生产活动,也无形中破坏了生物原有栖息地,这直接导致了世界上30%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利用的直接对象,如果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则有可能引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提前到来。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特别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积极探索,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从对外开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评价、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此提出完善生物多样性安全保护体系的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传统农业与生态危机董润明,万长荣从人类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和使命的高度看,农业不过是人类未来维护和生产生命系统即真正地生产生命和真正地选择生物的胚芽和雏形,是人类在幼年和未充分成长的时代,生产生命和选择生物的学前演习和训练,是人类从完全不生产生命和完全...  相似文献   

7.
《四川社科界》2004,(7):44-44
世界银行刚刚公布了2003年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121统计数字。根据这一统计数字,全球总的GDP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其中有7个国家的GDP超过了1万亿美元:美国居首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9万亿美元;日本,4.3万亿美  相似文献   

8.
论计算机与计算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46年人类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计算机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更新换代最快的技术。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运算速度由最初的每秒千次提高到每秒百亿次,提高了千万倍,而其价格却大幅度下降,具有同等计算能力的单元价格下降了1亿倍。计算机的应用正在普及,1995年全球销售了5000万台,全球投入运行的计算机已超过了1亿台,其应用范围遍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计算机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开辟了人类“计算机文…  相似文献   

9.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如何认识和处理两种文化的相互关系,成为人类长期思索的问题。时至当下,这一问题更具有尖锐的挑战性。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的发现,使这个一百年被人们称之“科学的世纪”。然而,与之相较,行将与我们拱手揖别的20世纪,更是一个科技昌明的世纪。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成就——改变传统时空观念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勾勒微观物理实在的原子结构与基本粒子发现和量子力学建立,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几位学者提出如下看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奇迹般成就。GDP总值由1978年3600多亿元猛增到2010年的39.7983万亿元(约5.74万亿美元),翻了110倍,人均达到4283美元……邓小平同志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目标,2010年已经达到,提前了四十年。这真是谁都料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11.
芝麻 《四川社科界》2005,(9):F0003-F0003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技改变人类的世纪,国际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预测:20世纪改变人类的是电子信息技术。21世纪改变人类的将是生物科学技术。科技的发达,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然而,人类在不断的挑战自己,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最终认识到高品质生活的核心就是:“绿色、天然、生态”,追求健康的食品,才是人类科技的永恒目标。  相似文献   

12.
美并不是一种独立自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价值。它的存在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社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所谈论的美或丑,都是相对于人或人类而言的。在人类出现以前,尽管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早已存在,但它们本身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犹如它们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一样。它们彼此之间也无法确定对方究竟是美还是丑。只有自然和人发生了一定的关系,自然对人才会有美的意义,也只有人才能欣赏美。这是其一。其二,虽然达尔文等人曾经提出对于美的意识并非人类所独…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的严竣挑战,而这三大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对基本矛盾,即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据《世界状况1998》年度报告,从1950年至1997年,全球经济的年产值从5万亿美元增长至29万亿美元。仅1990...  相似文献   

14.
精神生产是人类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和对于这些认识的具体运用,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正是由于人类具有从事精神生产的独特能力,才使得人类超出其它动物而形成能够主宰其它动物和整个地球的人类社会。“跟没有理性的生物不一样,人类积累两种经验──生物的和理性的,这种复合的经验被保存下来,然而又借助两种不同层次的系统代代相传。一种是遗传传递系统,另一种是把外化了的知识客观化并保存下来的系统。我们将把客观化的知识实体称为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积累便造成了一种最重要的推进器,在它的推动下出现了文化进化,即人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一) 在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是难分难解的。诚然,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以前,就存在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即生态关系。但是,当地球上有了人类之后,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与人类的经济生活,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在没有人类活动干预下,这个生态系统称为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各种生物经过长时间对环境的适应,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时间越长,生物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形成的平衡状态越稳定。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后,人类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6.
分辨好坏利害的评价能力和趋利避害的选择能力———生物具有这种能力而非生物则不具有这种能力———是非人类存在物拥有权利的前提;而对人类有利,则是非人类存在物拥有权利的依据。因此,人类与非生物以及有害于人类的生物之间,不存在权利义务关系;人类只有与有利于自己的生物之间,才存在权利义务关系:非人类存在物的权利,就是它从人类那里应该且必须得到的利益,就是它从人类那里得到的应该受到法律保障的利益,说到底,也就是人类对于非人类存在物所负有的义务;非人类存在物的义务,就是它应该且必须给予人类的利益,就是它给予人类的应该受到法律保障的利益,说到底,也就是人类对于非人类存在物所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由自然、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活动和互动构成。环境中的生物行为塑造并且改变环境。生物环境构成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生物环境不因人类看不见或者认识不到其存在的自然完全状态而改变其本质。从生物在环境中的主体性文化和行为能够了解到生物环境的存在状况,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人类社会在生物环境中的处境。  相似文献   

18.
一 整体性原则,是现代科学认识必须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明确提出,是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人类认识的客体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客体的范围上,人们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仅仅认识那些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有直接关系的对象,而且逐渐扩展到认识那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比较间接的对象。仅仅就认识的自然客体来说,它的范围无论是向内(微观)还是向外(宇观)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向内,已达到了10~(-13)厘米(10万亿分之一厘米)之微,向外,已达到了200亿光年之遥(1光年将近10万亿公里),在空间尺度上相差四十多个数量。这种变化表现在客体的性质上,一般说来,现在的比过去的复杂,有机的比无机的复杂,人改造过的比没改造的复杂,社会的思维的比自然的复杂。高级形态的事物由低级形态的事物发展而来,它包含低级形态事物的性质,但又不归结为低级形态的事物,而是比它更加复杂。 尽管认识客体的范围如此广大,性质如此复杂,但现代科学所达到的成果表明,它们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从客体的组成和性质上看,人类居住的地球和其  相似文献   

19.
杨翘楚 《理论界》2008,(5):130-131
为了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中找到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本文首先论证了传统的“关系价值论”之外的“自我实现”价值的存在,然后分别分析了这种“自我实现”意义上的价值溯及人类、其他生物、生态系统时的结果,通过比较得出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之一是,人类可以用理性克制和转化其欲望。从而避免地球的资源因一个物种而耗竭,生态系统因一个物种而崩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猿──人进化阶段的传播阮志孝中国人类传播的开端传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事实上并非仅存于人类社会,从处理信息这一传播学的实质来考察,传播学的奠基者们都承认,传播现象在原始卑细胞生物中就已经发生了。传播不仅是人类也是整个动物界用以维持生存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