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老年人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运用IV-Tobit模型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进一步分离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人数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处于主导地位,而且非常显著:外出打工收入所带采的"收入效应"不显著;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体上显著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如果不考虑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决定的内生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效果将被低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高原现象"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克服"高原现象"应采取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供给是无限的,但是在中国从东南沿海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民工荒",这恰恰与其相悖.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特殊现象,特别是从劳资关系、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问题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尚荣 《学术界》2007,(4):93-97
文艺消费在90年代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使得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在80年代建构的文学"共享"空间发生了裂变,文学艺术消费的"分众化"就是这种裂变现象之一.当代文学期刊的改版和文学图书的策划以及"新新人类"写作和80后"青春写作"等文学现象即是这种"分众化"消费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空巢村"现象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迈 《中州学刊》2007,(3):125-127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造成了"空巢村"现象的广泛出现."空巢村"现象给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劳动力缺乏、农民老无所养、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等难题,为此必须改革农村耕地流转制度,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探索"以土地换保障"等农村养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刘易斯拐点"的缩小城乡收入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现象,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经济出现了刘易斯拐点,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工业化、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时期.但中国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现代部门转移,才是消除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十六国时期的"勤王"及其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勤王"旗帜是在十六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本文以前凉、前燕为典型比较说明"勤王"旗帜出现、发展至结束的进程.通过对在不同阶段其政治功能的分析,加深了对汉族地方政权及北方民族政权政治体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赡养老人的国家,孝敬父母是中国人民行为的伦理规范.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社会上特别是农村社会出现了许多虐待老人的现象.目前农村老年人面临的许多问题,要求我们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是中共中央执政治国的科学战略,在农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体现.本文依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对"普法"宣传的接受程度和意愿,找出了农村"普法"宣传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优化农村"普法"宣传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问题在各地农村仍然极为明显,留守少年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击.尤其是农村留守少年的违法乱纪现象急剧上升,已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增强农村各级组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法纪教育意识,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并同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家庭的孝道"错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孝"的思想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丰富和发展,至今仍成为调适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在现代的许多家庭中,孝道出现了"错位"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孝道的重新归位,并以法律形式给予孝道应有的地位,运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利用道德评价作用来规范社会的敬老道德行为,以待重振社会孝道,构建家庭新型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孟庆宁 《理论界》2013,(11):61-63
本文试图梳理“海淘”现象的由来、出现的背景,在消费视域下对“海淘”现象背后折射的全球化的消费景观、身份区隔、消费认同、延伸的消费体验等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了解这一新兴消费模式背后的消费逻辑.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股经背离"现象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本文发现,"股经背离"具有普遍性,普遍存在于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并非我国股市发展初期的特有现象."股经背离"的一般性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内容的转变.我国的"股经背离"既有"股经背离"的一般性原因,也有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原因,即高度外贸依存、现行外汇管制制度导致的人民币被动供给,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  相似文献   

14.
从"姓"、"姑"、"媵"三字看古代婚姻陋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姓"、"姑"、"媵"三字进行结构及词义分析,通过分析从而看到"姓"字反映了原始群婚习俗,"姑"字折射出"亲缘婚"现象,"媵"字透视出"一夫多妻"的现象,探究此三字的文化意蕴,来管窥古代婚姻之陋俗.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语言消费"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消费"指的是人们围绕语言学习展开的消费活动.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受语言市场价值的调节,并影响到语言势力、语言学习态度.面对新时期的"语言消费"现象,我们应该把握机遇、正确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并汲取英语传播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将母语教学、普通话推广纳入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投资和消费的对比关系看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华 《兰州学刊》2007,(1):111-113
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农村投资和农村消费是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就我国整体而言,农村投资不足、投资失衡导致的投资率偏低和农民即期及远期收入低导致的消费比率偏低的现实,已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阻力,不利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实现.深入追究其原因,既在于投资总量不够、投资结构效益低带来的投资比重和效率低的事实,又在于农民的即期收入低、就业具有冲击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宏观政策对其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强、教育等支出费用巨大引起的消费增长缓慢的现象.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投资和消费的对比关系出发,分别分析了投资比重和效率低、消费比率低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农村投资比重、投资效率和消费比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16世纪英国人格雷欣首先提出的,随着金银复本位制的崩溃,人们对"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渐渐淡忘了.本文首先对"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进行了介绍,然后指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后着重分析了当今经济活动中所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近年来有关"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应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无关,是真正中国的文学现象;它是对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股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的一种"中国式"概括;"五四"没有自由主义文学的问题,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或思潮,它形成于与左翼文学论争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目前的"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研究有一种极力拔高乃至全盘肯定的倾向,为给其以公正评价,本文分析了其无可逃避的逻辑悖论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于慎鸿 《中州学刊》2006,(3):128-130
由于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督失控、文化环境和治安环境不良、学校教育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农村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心理障碍、违法犯罪等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不良因子,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和宏观指导,农村学校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要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尽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妇联等社会组织也要积极配合并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消费低迷的制度解构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出现了消费低迷现象.从制度的视角阐释,消费低迷的根源在于存在不利于消费增长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即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投资偏向型财政税收制度、"市场化取向"的公共服务制度和城市偏向性制度,正是这些制度导致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和消费持续低迷.破解我国消费低迷现象必须重构制度,形成国民消费稳定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