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打工诗歌”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工诗歌"以直面打工生活的勇气和责任,书写原生态的打工生活情状与生存体验,体现了文学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诗歌以素朴的语言营造了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歌意象,但呈现出简单化、理念化的倾向.同时,代言式的群体情绪的倾泄,也阻滞了诗歌向人性纵深之处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象征",在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派诗人那里,被赋予了超越诗歌修辞学层面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法,更有着和"生命"、"存在"同等的意义."神"和类"神"意象、"肉体"、"野善"是其诗歌意象系统中最富代表性的象征性意象.从诗歌基本层面的"意象"入手,勾勒穆旦诗歌的象征性意象结构系统,并探知其诗歌的内在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诗歌语言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将话语"前景化",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语义的视角,运用Fauconnier的合成空间理论,在探讨诗歌意象的象征与并置功能的基础上,对诗歌中意象功能的构建进行了隐喻在线的解读,以此来诠释诗歌语言的前景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12,(7):166-174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意象经营的艺术,包含着意象思维、意象语言和意象结构三个层面的问题。意象思维的功能在于生成审美意象,它立足于诗人由实际生活中所获取并积淀下来的情意体验,通过"运意成象"和"观物取象"的运作方式,将其转化为诗人的"意中之象"。意象语言的运用为使这一"意中之象"落实于由语言符号承载的诗歌意象,其关键乃在将语言的概念符号性能改造成意象符号,而利用词语之间的张力以发挥语言的暗示与联想作用,是实现这一改造任务的重要途径。至于意象结构的职能则在于组合意象以结撰文本,让诗歌作品形成能体现诗人内在情意结构的有机的意象系统,于是"意核"的设置与"意脉"的连通,便构成其刻意经营的焦点。总体上说,意象艺术三个层面的活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其共同的结晶便呈现为由"意-象-言"合成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5月31日《打工诗人》在广东惠州市创刊,"打工诗歌"概念形成至今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打工诗歌已突破了地域的界限蔓延至全国,打工诗歌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本文以地处内陆的陇东打工文学群的诗歌创作为例,分析打工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新特征及表现,以推动打工诗歌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徐秋明 《学术论坛》2001,(5):106-109
诗歌意象的选择和组合,带着诗人强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风格特征.杜甫笔下那庞大而独特的意象群,表现了他的生活、理想和感情.解析这些意象,可以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太阳"作为太阳系的核心天体,对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和人类情感的主观感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文学意象理论和文学翻译创作的哲学观点论述"意象翻译与创作空间"的密切关系,总结出意象翻译应该遵循翻译创作的方法,在译入语中展现诗歌的审美价值与内涵.第二部分以西方"太阳"意象为切入点,通过西方太阳意象的诗歌,比较分析中西语境下太阳意象的异同,并针对四大类不同的太阳意象内涵,探讨意象翻译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洪树华 《江汉论坛》2003,(10):66-68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众多的原型意象之一,它反复出现于诗歌中,如同许多网结一般联缀着诗歌的传统,传达出不同诗人的独特的审美的情感体验,注入了诗人的新鲜的血液,积淀了民族的原始心理内涵.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原型解读中,我们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原型意象具有两个显明的特性民族性与增殖性.  相似文献   

9.
韩国诗人郑芝溶被誉为韩国现代诗歌之父,于1941年出版了其第二本诗集《白鹿潭》,学界以此为界称其之后的诗歌为后期诗.《白鹿潭》收录有25篇诗歌与8篇散文诗,若说前期诗集着重凸显"大海"之意象,而后期诗则倾向于"山"之意象;诗歌形式上,散文诗的比例增多,汉字和古词的运用亦占据较大比重.郑芝溶的自然诗本质上有别于韩国传统的自然诗,形式上虽保有儒家山水诗的特点,但是作为接受过新文化洗礼的诗人,郑芝溶的诗以对古典诗歌意象或接受、或扩延、或转化的方式不断适应现代诗内在的变革诉求,使古典意象在现代传承中成为创新的酵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与古代诗歌的意象传统纠结,从传统意象体系中突破,重新审视回应传统的过程.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体现了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艺术的自觉兼容,体现了意象本体建构更全面、更自觉的意识.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意象感性形态向智性形态的现代性变革、意象视域的日常性、都市化的关注、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生成等方面,全面推进了意象艺术现代化的深层发展.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在化用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中形成了民族化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1.
顾城诗歌既承中国意象诗之传统,又融现代西方诗歌之理念,其诗歌的意象之域具有独特性,其意象种类之丰富,组合之奇妙,意味之多义,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个高峰。虽然顾城并没有刻意于诗歌的韵律,但由于其取自于大自然的意象和萌于童心的天然韵律,所以其诗歌一方面具有自然情感的内在节奏,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民间淳朴的"谣曲"风味。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打工诗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轩 《云梦学刊》2010,31(2):115-119
新世纪打工诗歌研究在如下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打工诗歌研究的资料积累;打工诗歌的社会价值认同;打工诗歌评论的认可等。既有成果改变了人们对打工诗歌的看法,展示了打工诗歌的多元化面貌,凸显了打工诗歌在当下文学中被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打工诗歌产生的民间性,打工诗歌文本的复杂性,打工诗人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使得打工诗歌研究还存在着整体研究和深度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于唐代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呈现为风骨挺立、意象鲜明、体格整然而又兴味涵深的诗歌艺术境界.唐诗艺术的成熟有其社会生活的土壤,且经历了由初唐至盛唐一百多年的探索历程,其间包含重新发现小谢、复兴“汉魏风骨”以及掌握晋宋诗歌传统用为中介几个关节点,而核心的一环则在于高扬人的生命理念及其活生生的情意体验.在此基础之上,更加以意象思维活动的拓展、意象结构方式的更新和意象语言风貌的提炼完形三者相结合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意象艺术规范的协力作用,才有了成熟状态的唐诗,并生成无尽的艺术魅力.不过唐诗艺术并未长期滞留于盛唐高峰之上,而是在其成熟光辉照耀之下即已开始新的行程,走向了意象艺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刘华 《晋阳学刊》2007,(3):117-121
穆旦对现代诗歌最重要的革新在于凸显了过去新诗中所忽视或未曾处理好的"知性".在将"思"成功楔入"诗"的过程中,意象的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穆旦的诗歌中,除了那些贯穿在每首诗内诗情流转与诗思运行之中的单元意象外,值得重视的便是关联并统摄着全诗主旨乃至整个诗作母题的主题意象.这些主题意象主要是在现实、生命和玄学这三个主题层面上呈现的.深入考察主题意象在不同主题层面的表现形态和呈现方式,具体探究意象设置与意义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许能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把握穆旦诗歌建立在主体原创基础上的艺术个性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很多词语除了基本意义之外还有文化意义,具有汉文化的特殊情韵.诗学中的诗原质就是由这些带有特定文化意义的文化词语衍化而成的.本文以"南浦"和"走西口"为例论述了诗原质的形成.诗原质是一个经过时间积累和诗人发挥而达到丰富饱满的意义密度及情感深度的诗歌意象.诗原质的形成主要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词语-文化词语-诗歌意象-诗原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黄庭坚的诗歌,适应由唐到宋诗歌审美意识的嬗变,在意象表现上独辟蹊经,耳目一新,其革新精神与"陌生化"理论相契合.在语象空间的拓展上,他的诗歌有四个特点好用奇语;好用话语;好作翻案语;好作谐谑语.在从奇崛到自然的诗风改变上,体现为三方面以俗为雅;以拙见巧;以放致浑.黄庭坚诗歌意象"陌生化"的革新,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由于惠特曼诗歌意象的影响,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世界里出现了与温婉静穆的传统意象相异的两个意象:雄浑的太阳意象和坦荡的大路意象,太阳和大路意象都在新的时代获得了丰富的意义内涵,使中国的诗歌呈现出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事象"是古代诗歌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相较于传统诗歌所提出的"意象"概念,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若"意象"的产生是针对于唐诗这种偏重抒情达意的诗歌类型,那么"事象"的提出则是针对宋诗这种偏重议论说理的诗歌.在宋代陆诗的众多事象中,"卧听"是一个特殊事象."卧听"在陆诗中的时间、位置,以及陆游卧听的对象和卧听时的心态,都是我们研究陆游诗歌的新方向.对陆诗中"卧听"事象的研究,是我们打开陆游诗歌内蕴的一把新钥匙.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意象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强调在心灵的生命体验中,熔铸成心与物、情与景妙合无垠的诗歌境界.谢榛作为明代杰出的诗歌美学家,在<四溟诗话>中阐述了诗歌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意象的结构、审美意象的特性等,为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意象论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清代西域诗中"毡"意象出现频繁,其种类丰富,毡房、毡裘、毡车、毡帷、毡毯皆是西域生活必需品,这些诗歌间接反映了诗人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状况,折射出内地诗人生活在西域的各种复杂心境。该类诗歌中亦有大量民俗文化信息,是研究西域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