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试行政府雇员制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雇员制在我国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社会背景。市场导向、能力本位、契约保证、绩效依据构成其完整的价值体系。政府雇员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我国一元化的公务员制度向多元化的公共管理发展。尽管如此,基于各种原因,政府雇员制在我国目前行政生态环境下面临着重重困境,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加强政府雇员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以及畅通政府雇员与公务员之间的更新机制等方面来完善,最终走上本土化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2.
张平 《江海纵横》2007,(5):43-45
政府雇员制并非我国首创,而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学来的“舶来品”。早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政府率先采用雇员制。我国政府雇员制的推行始于2002年6月,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缺乏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导致我国各级政府大量缺乏信息技术、国际金融、法律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为摆脱这一困境,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条件,引用市场机制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吉林省出台《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首开政府雇员制先河。随后,长沙、珠海、无锡、芜湖、深圳等地纷纷尝试政府雇员制。  相似文献   

3.
催生政府雇员制的肇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雇员制作为我国政府部门引进专业人才的举措之一,以灵活的制度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人员组成结构、节省行政成本等因素成为催生政府雇员制的现实肇因;而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的非理性因素则成为催生政府雇员制的制度肇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施政府雇员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雇员制是指纳税人出资委托政府从社会上雇用专门人才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但雇员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行政编制的一种人事制度。我国政府目前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精简机构和公务员改革上,对政府雇员制还需要逐步的改革和完善使其真正起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吸引人才,促进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9,(3):98-102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要以制度为依托,人事管理制度是国家机器运转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效率。政府雇员制作为对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探索,对我国传统公务员制度的一种创新,把市场用人机制引入政府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高效行政。但自政府雇员制改革推行以来,实施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在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针对政府雇员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依据缺失、配套制度不完善、实施缺乏推动力、合同管理约束性差等问题,应当从深入政府雇员制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及管理制度、加大政府雇员制度推行力度、明确政府雇员的权责利、理顺制度与制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人事制度,政府雇员制一方面创新了政府人事管理的理念,促进我国政府人事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探索中的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负面性和局限性.基于我国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现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状况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与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雇员制的见解,希望对实践的探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政府雇员制作为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出现,与政府传统行政组织中的公职人员不同,政府雇员采用了市场化运作和契约化管理等做法,是一种全新灵活的企业化用人机制。目前我国政府雇员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薪酬的领域对政府雇员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政府雇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政府雇员制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人事行政改革中得到了有益尝试。从政府雇员制内涵切入,在描述了地方的实施状况,以及阐释其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下中国试行政府雇员制还面临合法性危机、雇员角色冲突、制度推广乏力和配套改革滞后等诸多困境。破解政府雇员制实践困境,亟需注意以下基本理路: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开展职业伦理培训、引入政府绩效管理和精简机构与冗员等。由此,政府雇员制才能实现其旨归。  相似文献   

9.
政府雇员制作为干部用人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被纳入到我国的行政实践中,但其在推行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现实的障碍,如政府雇员制实施过程中存在政府雇员进口缺乏约束、政府雇员薪酬待遇虚高、政府雇员自利行为失控等走偏和变异现象。这种障碍既有体制机制上的,也有现实操作层面上的。破除政府雇员制实施障碍的措施主要有:制定法律规范,完善配套制度;严格规范执行,突破管理瓶颈。  相似文献   

10.
政府雇员制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自2002年6月《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出台,招聘首批政府雇员之后,上海、武汉、珠海等全国许多地方也纷纷试行政府雇员制。深圳市于2004年8月1日起实施政府雇员制,7年下来,深圳政府雇员制实施效果如何和改革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和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模式。中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采用“基本社会保障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主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的行政组织活动。它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和激励公务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和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我国公务员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公务员考核体系的经验及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回应经济全球化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挑战,西方国家对行政体制进行了改革。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改革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纵观英、美、法等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在精简人员、量化考核、强化公务员培训和交流、市场化定位、管理绩效化以及关注公务员道德等方面,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其中政府人事制度改革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政府人事制度改革原因的基础上,对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美国、日本和中国三个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十大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流动激励机制是指政府通过有效激励整合各流动要素,使公务员在流动过程中采取有利于行政组织需要的流动行为的方式方法体系。激励目标是激励机制构建的出发点,要素分析是激励机制构建的依据,政府与公务员的博弈平衡最终确保激励机制效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刘庆乐 《东方论坛》2009,(2):114-118,124
与永业制相比较,公务员聘任制具有效率与成本优势。我国公务员聘任制度虽于法有据,但在在实践层面遭遇诸多困境,主要是临时、编外聘员于法无据,高薪聘员增加成本,分途管理难以操作,“鲶鱼效应”期望值过高等。扩展公务员聘任的制度空间,关键在于完善公务员聘任制立法,压缩永业制公务员的编制与经费,综合考核聘任制公务员,建立两类公务员之间的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生涯管理逐步成为政府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实际状况,并从公务员职业目标的视角提出了公务员职业发展培训以及职业生涯管理需求的几方面,从而为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对上级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具有拒绝执行的权利,这无疑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征程上的一个里程碑,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但这一权利的行使在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明显违法"、行使程序及该权利的保护和救济作出认真分析,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当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期,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公务员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领导能力构成新挑战,也对公务员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长期以来,纯政府型供给带来了公务员培训“质冶与“量冶的双重困境.由此,寻求公务员培训市场化路径,因应了公务员培训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迫切情势.考虑到公务员培训产品的政治性、准公共性,“有限市场化冶是破解公务员培训难题的新思维.推进公务员培训“有限市场化冶,需要在完善多元主体并存的公务员培训供给体系、形成多种渠道互补的经费保障体制、建立需求导向型的公务员培训运行机制、培育竞争有序的市场发展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文官考试是国民政府级别最高的一种文官考试.抗日战争时期,考试院在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降低考试要求与录取标准的同时,继续推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战时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变通,如考试种类增多、录取比例提高、及格人数相应增加,顺应了当时的需要,为各机关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中下级公务人员,成为政府选拔公务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战时环境的影响,官僚体制下私人政治的冲击,以及考试院虽有选拔人才的权力,而没有真正任用人才的权力,致使部分考试及格人员分发到各机关后,长期闲置而难获任用,一定程度降低了抗日战争时期高等文官考试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