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昏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在时空意义上内蕴丰富深刻,是诗人们借景生情、依象兴意的媒介物,诗人们“以情观物”、“寓情于景”,在心境与物境的交融中,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透过黄昏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诗中描写黄昏景象自古有之,杜甫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不同的黄昏风光,将自己的人生感受融入其中,构建了独特的黄昏意象。通过梳理杜诗之前黄昏意象之发展脉络及其特点,从杜诗写漂泊人生,描绘恬淡生活,展示边塞黄昏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对黄昏意象的发展及成就。  相似文献   

3.
黄昏意象在元杂剧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一意象通过即景生情、缘情布景、状物抒情三种方式营造出来的和谐意境,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地影响着剧情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观众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黄昏     
海是深绿色的,说不上光滑;排了队的小浪开正步走,数不清有多少,喊着口令“一,二—一”似的,朝喇叭口的海塘来了。挤到沙滩边,啵斯!—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然而后排又赶着扑上来了。  相似文献   

5.
两宜 《社区》2009,(26):31-31
初见虞山尚湖,第一感觉竟然是惊讶。 并非惊艳于它的湖光山色如何夺目.而是缘于它焕发出来的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像宝玉初见林妹妹.忍不住道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像常熟这座城市的名字,迎面而来就带着三分旧友重聚的笑意。  相似文献   

6.
在骆一禾众多的诗歌作品中,《大黄昏》一诗不容忽视。于1984年4月创作的《大黄昏》一诗,不仅是第一首直接以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意象——"黄昏"来命名的诗歌,更是从文明视野俯瞰华夏文明的发展,饱含诗人深刻的文明思考和忧患意识,展现了骆一禾关于"文明黄昏"的思考,以及其对诗人形象与使命的期许和寄寓。骆一禾以独特的意象群构筑了其诗歌王国,自成一体,相互映照,使其诗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解性和对话性。《大黄昏》一诗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视为骆一禾早期作品的微缩和集合。此外,这首诗之所以重要,不仅是由于它为我们进入骆一禾的诗歌世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因为这首诗凝聚了其重要的诗学观念。《大黄昏》在强烈的生命感受之中展现了对"燃烧"的强调和对"修远"的暗示,使其在文明意识之中也包含着骆一禾本人对诗歌本身的认识和期待。  相似文献   

7.
“黄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自然意象,在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20年代诗歌作品中频频出现。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各类社会运动,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投射在新诗作品中,便呈现出“朝阳”与“黑夜”这两大意象的对立。这种狂热的社会氛围使得因在外留学而与当时社会产生一定隔膜的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们难以彻底融入其中。“黄昏”作为白天与黑夜的过渡时间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伤感颓废色彩。这与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的情感意蕴不谋而合。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在对中国古典“黄昏”意象进行继承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颓废诗风,并结合个人的现代感受和人生经历对该意象进行改造。这一改造体现出当时诗人对新世纪到来的焦虑和对时间静止的渴望,“黄昏”意象也由此成为中国早期象征派诗歌中一种具有时间意识和现代意味的诗性载体。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黄昏     
每当我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一点小进步,我就会想起漳州一中的那个遥远的黄昏。那个黄昏,我刚刚吃饱饭,站在学校礼堂外的土埕上。晚霞十分灿烂。情绪激动的同学们在操场上, 这里一堆,那里一伙,没完没了地议论着。我也处在兴奋之中。这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黄昏,这个黄昏离《516通知》只有几个月。  相似文献   

9.
黄昏网恋     
蒋书 《社区》2008,(31):57-59
随着社会进步,老年人再婚已被更多的人接受,但也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再婚后的生活并没有预期的好,离婚率也非常高,再婚老人婚姻破裂的占到了总数的60%以上。80岁的吴介琴为了寻求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采用时尚的网聊,找到了比自己小24岁的伴侣——蒋晓辉。对爱情的执著和勇敢让吴介琴和蒋晓辉的晚年生活瑰丽而多彩。就像蒋晓辉说的,最重要的是高质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稻香翁 《山西老年》2011,(10):55-55
退休后,我和老妻过起了真正意义上的“解甲归田”生活。为了顺利度过“退休初级阶段”,我和老妻制定出了我们的“四点暮年”生活计划:健点身,做点事,会点友,找点乐。计划实施几年来,我和老妻深受其益,可谓苍龙日暮情方好,老树春深荫更浓!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新英雄传奇主题话语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英雄传奇以讴歌工农兵新英雄人物为中心,展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历史的传奇式描写.它不仅以艺术的具象展示了不同革命历史阶段战争生活的壮丽图景,而且以历史的聚焦凸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主题.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新文学主流话语由启蒙话语向民族话语的重大转换,一方面昭示了新英雄传奇作为当代叙事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自然意象中,黄昏意象颇为突出.作为一个自然时令,黄昏所代表的生命意蕴,在诗人眼中,特具社会人生的隐喻.本文认为,黄昏意象起源于对温馨、圆满的渴望,发展于诗人们找不到人生的归依,类化于诗人之普遍不得意.从该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形成,我们可管窥出自然意象在古诗中嬗变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3.
江崇文 《老友》2012,(8):17-17
1991年,我从崇仁县政协机关离休到现在,已是21个年头了。在这段晚年生活中,我有过彷徨,有过欢乐,有过宁静,也有过忙碌。  相似文献   

14.
偶像的黄昏     
"人们在表面上崇拜偶像,但在潜意识中却希望打倒偶像……每个人都有一种难以解释的社会性冲动。"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其名著《乌合之众》中这样写道。从2008年开始,相信中国许多企业家.娱乐明星、学术大师们都有这种感觉:一向对他们顶礼膜拜的大众、一向对他们吹捧至上的媒体,忽然同拔刀相向,倒戈而伐。偶像们的某些失误被铺天盖地地放大、他们的隐私被无穷无尽地挖掘并忝油加醋,偶像们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形象危机席卷而来。偶像的黄昏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15.
吴苑苑 《社区》2014,(20):8-9
念朱淑真的词,是要陪她流泪的,一首《减字木兰花·春怨》: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昏黄灯盏.烛影摇红,待月西厢的意境,于她却是幽独愁苦。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里记载:淑真钱塘人,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  相似文献   

16.
新英雄传奇以当代新英雄为表现对象,借用古典"传奇"艺术进行创作,其"传奇"性主要有4个方面:(1)神鬼之奇。新英雄传奇以神话、传说及人物的写意化描摹来营造虚实相生的故事氛围;(2)人物之奇。侧重强调、夸张新英雄异于常人的行为能力;(3)庸常之奇。以大量偶然、巧合因素使日常生活传奇化;(4)文章之奇。从语言、修辞、艺术手法等各方面表现战争英雄的精神风貌。新英雄传奇利用古典传奇进行现代启蒙,形成了奇幻相生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7.
独对黄昏     
一位富商花费巨资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董、字画以及各种珍珠、翡翠等。为防失窃,他安装了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很少进去欣赏,只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用来炫耀。  相似文献   

18.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作家,以诗人的气质创作小说,是我国现代诗化小说的鼻祖之一。小说的诗化,其实质是小说的抒情化,废名的诗化小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质。本文将从诗化小说的艺术特质出发,着重探讨其前期创作的诗化小说的情感特征及缘由。  相似文献   

19.
杨柳 《今日南国》2008,(6):14-16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有一种树叫胡杨,树高15~30米,能忍受荒漠中的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对于胡杨顽强的生命力有这样一个传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我没有那么坚强!”在浦原软件园4楼的办公室里,身着白色T恤的史玉柱笑道。在他面前。摆着他喜爱的紫砂壶和9元钱一包的KENT香烟。  相似文献   

20.
一连多日的连绵阴雨,下得我心都烦了,好不容易,雨停了,却仍是冷风飕飕,乌云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