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消费需求在我国总需求中占重要地位,达60%。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年份,消费需求的增幅保持在10%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自1998年以来,消费需求的增幅始终在低水平徘徊。199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比1997年下降4.3个百分点。即使是在存贷款利率连续下调、投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幅仍持续下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为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如连续7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积极培育住房、汽车等新的消…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世界经济是90年代以来比较平稳增长的一年,是复苏和上升期的延续。尽管摩擦不断,但在金融、贸易等领域没有发生严重事件。发达国家经济总体保持上年增长幅度,但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经济尽管参差不齐,但总体好于住年,其中东亚仍旧保持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美国低通胀条件下适度增长。每一季度微增0.5%,第二季度增长1.2%。全年私人消费活跃,收  相似文献   

3.
印度经济近来年均增长8%以上,能耗年均增长2.76%。在印度能耗结构中,煤占53%,石油占33%,天然气占8%,核电占1%。印度年产煤4.44亿吨,年耗煤4.78亿吨,原油日产65万桶,日消费263万桶,天然气年产9960亿立方英尺,年消费1.089万亿立方英尺,煤、石油、天然气均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4.
《老友》2012,(4):33-33
2012年3月15日是第30个同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投诉热点转变最明显的特点是由“硬”到“软”的转变。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按投诉性质分,反映硬件方面问题的“质量问题”投诉比例已由2002年的占比65.6%下降至50.2%,而软性的“合同营销类问题”投诉比例却由2002年的1.6%快速上升至2011年10.3%。中国消费者协会分析认为,服务类投诉量的增长与中国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以及消费模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78年至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与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深入分析CPI变动对经济增长、居民货币购买力和储蓄、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通胀”阶段,CPI每上升1%,将正向影响GDP增长0.6%,而在“高通胀”阶段,CPI每上升1%,将拉低GDP增长0.5%.CPI上升导致货币购买力迅速下降、居民储蓄存款贬值;CPI不同程度的上升增加了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国94年物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是:1.工农产品剪刀差作祟;2.利率和职工工资不断提高;3.外汇节余过多;4.流通环节不畅;5.宏观控制不得力;6.劳动所得膨胀推动通货膨胀,产提出了抑制通胀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夏花 《社区》2009,(27):30-30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中国家长的梦想,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更是许多中国父母最关心的事。有调查表明,我国城市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的65.5%;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为第一位。1986~2005年,我国大学人均学费增长率为2500%,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为1400%,学费的增长速度是收入增长速度的近2倍。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和消费是构成经济总量的两个互为依存的基本方面。从哲学的角度看是矛盾的统一体。目前,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合理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是支持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增长的基础。反之,就会破坏经济总量中的结构均衡性,进而破坏经济持续增长和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基础。2005年,我国资本形成率(投资率)高达42.6%,其中固定资产形成率高达41.5%,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其中消费率从2002年59.6%下降到2005年的51.9%,居民消费率从43.7%下降到38%,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9.
浅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消费的合理化沙南英适度消费是指导社会主义消费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实质就是提倡合理消费、所谓合理消费.是指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在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的基础上,能使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的消费。近几年来,我们居民消费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全球消费价格先升后抑,全年涨幅达到4.2%,比2010年明显升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能源、食品等价格大幅上扬.发达国家通胀水平上升较快,几乎接近历史高点.低收入国家物价上涨幅度大大高于高收入国家.全球通胀升高主要是由于流动性及投机资本泛滥、地缘政治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全球物价会略有回落,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仍将存在.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扩大投资、扩大出口是带动经济起飞的三驾马车,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疲软,消费增长缓慢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消费增长问题上,人们并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它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消费增长总是受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率的制约。当前,我们要破除高消费误区,树立适度消费观念;破除超前消费误区,树立适时消费观念;破除投资带动消费误区,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破除通胀刺激消费误区,树立良性消费观念。正确引导消费,使我国消费经济朝着健康、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我市农村居民在收入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据农村住户40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我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为4374元。比上年增加576元,增长15.2%。这表明我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日趋合理。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万象     
《人力资本》2010,(1):94-95
社科院:明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9%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9年12月7日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中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将回升到9%左右,CPI涨幅在3%以内,不会出现明显通胀。蓝皮书预计,2070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名义增长率为23.9%,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可能超过70%。  相似文献   

14.
引起我国通胀的原因诸多,但顺差过多,央行购回美元投放基础货币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人民币主动适度升值是减少顺差、缓解通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拓展消费效用函数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通胀预期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当通胀预期低于门槛值时,其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抑制影响;而当通胀预期高于门槛值时则会产生正向刺激作用。与此同时,通胀预期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我国需参考通胀预期水平变化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并搭配税收、补贴及社会保障政策来调控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加强对通胀预期的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9月15日至年底的三个多月里,央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4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等一揽子扩张性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对冲了2007—2008年上半年押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时滞影响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出现了复苏的好势头。但是2009年一、二季度货币供应量对GDP的影响效应仅占正常经济情况下的32%左右,说明大量信贷资金为了获取利润进入了股市和楼市等,对实体经济作用效应较弱。为进一步稳固经济企稳回升发展的基础,结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建议央行下半年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信贷的适度增量强化结构调整的力度,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通胀发生。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国际旅游市场正随着国际经济的大气候在瞬息万变。近一、二百年来,西欧、北美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心,因而它们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一直属于优势地位。进入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其它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该区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及预测:进入90年代以来,亚洲地区旅游的人数每年以6.1%的速度增长,国际间旅游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而欧洲仅为2.2%。从2000年—2010年,亚洲每年将递增6.5%,欧洲为2.5%。到…  相似文献   

18.
低通胀增长:试析克林顿的反衰退政策耿立生,史祖玉克林顿自1993年初入主白宫后,试图通过其经济复兴计划,促使美国经济加快回升。1993年,美国经济有了明显的起色,国内生产总值有了缓慢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2.9%,高于1992年的2.6%。尤其引...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倡导怎样的消费方式?有人认为高消费是一种腐朽、颓废的生活方式;有人认为有钱就消费,别人不必去非议.究竟怎样去看待这些问题?消费固然是个人行为,用自己的钱去消费是个人的权利,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消费行为与方式又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文化、近达与国情,不能不遵守一定的共同道德规范。我们应倡导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消费方式,倡导适度的合理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行业经济运行通报等官方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1-2006年中国卷烟价格、税收与消费需求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此间中国的卷烟价格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同期烟草工商税利提高131.42%,年增长率达到18.35%,而此间中国的卷烟消费量也提高了24.03%(年消费增长率达到4.61%),并未出现因卷烟价格、税收提高而消费量降低的变化趋势。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出现的烟草消费需求、税收、价格同时增加的影响因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面对中国庞大的消费需求,要实现对烟草消费的有效控制,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对此,国家必须采取积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包括税收、价格在内的一系列减少烟草需求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可能提出符合国情,并能有效控制烟草消费需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