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宗教将对21世纪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约翰·麦克列威特(John Micklethwait)试图探究应当如何解决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2.
施特劳斯之现代性理论的形成颇多得益于他对雅可比之启蒙批判的考察。雅可比的启蒙批判不仅使现代性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施特劳斯,而且他以重建信仰的方式来解答现代启蒙之困境的做法,使得施特劳斯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关注启示宗教以考察现代性的基础。但施特劳斯认为,雅可比的启蒙批判并未能超出启蒙,他仍然是以现代人的身份看待信仰与理性之争。因此,唯有在雅可比所提示的道路上继续推进思考才能超越启蒙,走出现代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在检讨当下新闻教育的特点与问题时,多数学者乐于从外部找寻症结.本文则由"问题意识"引导,深入到新闻教育中知识框架的缺憾层面,陈示矛盾,提出相对的现代性解释.文章认为,现代性的新闻教育应当是一种能够涵化各种矛盾的教育,它应当在心灵品质的建构上大有作为.为此,花大力气从事新闻教育知识体系的改造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现代性理论分为辩护性的现代性理论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因为现代性本身具有肯定和否定的两重性。现代性为人类提供了文明成就,也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是在现代性境域中得以可能的,现代性是我国传统社会现代转型的重要条件。我国与现代性是批判地相遇的,并且与现代性始终处于批判关系中。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属于现代性问题范畴。我们应当以作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功能,促成对现代性的世界历史性批判,把我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大学生对基督宗教态度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北京市大学生对基督宗教的态度是影响基督宗教在中国之传播发展乃至其命运的重要要素,我们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的抽样方法于2011年对此做了专题调查.数据表明,由于信仰自由等现代性观念深入人心,北京市大部分大学生对基督宗教持理性客观的立场,自认为是基督徒(包括新教徒、天主教徒、东正教徒)的大学生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不到4%,远远少于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的信徒人数.不过,对基督宗教感兴趣的大学生接近20%.对人生的意义等终极性问题的频繁思考及不能在世俗的意义系统中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可能是大学生信仰各种宗教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社会网络的影响在大学生归信基督宗教的过程中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现代政治诗学的背景下全面地考察了田间的街头诗。文章分三个部分:(一)现代性范式变更中的田间的街头诗。(二)田间的街头诗的组织现代性。(三)田间的街头诗的先锋性。笔者认为田间的街头诗在政治对文学的诉求与文学的自身创造性二者融合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及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的不同层次分析,认为目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宗教意识的价值定位及阐释应注意宗教意识下的民族现代化、文化认同及超越等问题.文学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研究必须要同现代性的社会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过于强调少数民族文学中宗教意识的原始性和神圣价值是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化及精神生活的简单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调查显示:宗教发展速度加快并且不平衡;宗教社会形象可能成为一种对照物;有关的理沦宣传和思想教育存在偏差;宗教工作研究有待深化;宗教经济实力日渐增强。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两个原则的精神,应当注意:促进宗教管理法制化;鼓励宗教世俗化;探讨宗教理论和习俗时代化;谨慎试验宗教资金的资本化。  相似文献   

9.
艾森斯塔特通过对自马克思及韦伯以来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对纷繁复杂的现代性历史的反思,采用比较历史(文明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了现代性从起源、传播到成型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发展方向,揭示了现代性沿着多样性特征展开的逻辑。他认为理解当代世界最好的方法是将它视为文化方案多样性不断解释、选择、重释、构建和重构的一个过程。理解现代性多样性的特征对于认识当今世界及其发展方向、认识具体社会的特殊现实,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的三色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迄今为止,宗教的经济学研究进路还仅限于分析基督教国家的宗教现象,尽管这一进路的核心理论家们对其普适性充满信心。并且,宗教市场的供给理论所考察的只是宗教性表达的一种形式——正式宗教组织里的宗教参与(成员身份和活动参与)。为分析当代中国(一个与欧美国家在宗教传统和宗教管制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的宗教现实,文章提出了一个三色市场模型:红市(官方批准的宗教),黑市(官方禁止的宗教)和灰市(合法性/非法性地位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状态的宗教)。灰市这一概念突出强调的是宗教性表达的非制度化方面。三色市场模型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复杂的宗教现象。而且还可以被拓展应用到其他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世界正越来越陷入到现代性的二律背反中: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得益于西方的宗教传统和理性传统;另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又得益于主体对于西方宗教和理性传统一体化力量的摆脱以及主体的不断越权、越界,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现代性问题。当前中国诸多看似"无底线"的问题,也主要是现代性问题。除非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否则这些问题既不能被正确理解更无法被有效解决。为此,本文对西方试图通过重建各种一体化力量特别是试图以"主体间性原则"取代"主体性原则"来克服现代性问题的尝试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分析,并对马克思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尝试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的主体原则既然主要是利益的,从经济中寻找一体化力量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尽管也诉诸一体化力量,但马克思认为,除非保障个人所有制,现代性问题根本不能解决。但同时马克思也认为,不消灭过去的个人私有制,现代性问题同样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重建个人所有制。长期以来,学界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谈得很多,但只要不把资本批判上升到现代性批判,这种批判便如同科技批判一样似是而非,且对中国当前的现代化运动犯时代性错误。  相似文献   

12.
贵州作家冉正万的长篇小说《纸房》,将乡村生态这一视野纳入其文学思考的维度,展示了纸房这个西部传统乡村,在现代金矿开采和冶炼工业进驻之后,土地资源、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的种种变化。在现代性的语境下,纸房这个乡村的生态危机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生态)出现了断裂,而且,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社会生态)上也出现了身份错位,人的精神信仰(精神生态)出现了祛魅后的苍白。《纸房》成为当代乡村生态现状的一个现代性寓言。  相似文献   

13.
<论犹太人问题>的写作适逢现代性的兴盛时期.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比较系统地对"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这其中,宗教的神学解放和政治解放是在批判的现代性视域中进行的,而宗教的世俗解放和人类解放则是在现代性的批判视域中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石海军 《东方论坛》2008,(2):1-5,15
全球范围内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使现代性具有了多义性和混乱性。这证明了西方现代性本身存在着矛盾性和含混性,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性的对立面——反殖民主义和现代性的效颦者——更加深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性和含混性,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工业(或后工业)社会所设想的现代文明的质疑与抗议。  相似文献   

15.
信任作为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转换,实现了信任关系的现代性转换。主要表现在:(一)从熟人到生人:信任对象的现代性转换;(二)从身份到契约:信任维护机制的现代性转换;(三)从人情到利益:信任原则的现代性转换;(四)从人格到制度:信任模式的现代性转换;(五)从现实到虚拟:信任时空的现代性转换。信任关系的现代性转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忧虑所形成的“力场”,构成了毛泽东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问题意识,如何建构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性方案从而规避西式现代性弊病,成为毛泽东始终关注与思考的核心问题。深化毛泽东现代性思想的研究工作,应当从思想史发展的整体历史线索出发加以把握,即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与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微观历史进程相结合的双位视角出发,综合透视毛泽东的现代性思想,并对其进行基本的思想史定位。作为现代性本质特征的流动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毛泽东现代性思想在当代不同的历史情境中不断引起回响,并以显性或隐性形式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性方案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现代化以降的社会审视宗教,进而认为正是宗教的现代化和世俗化使得宗教拥有了可交换性.所谓宗教之可交换性,意在强调当宗教不再是个体毫无选择并只能全面接受和认同之"物"进而成为一种可置于市而用于交换的社会资源之后,所具有的类似于"物"的可承担交易和流通的性能.应当说,可交换性实为宗教所本有,但其得以真正凸显的历史条件在现代之前的社会并不具备.此外,宗教之交换不仅是依托于组织的交换,更是实现组织乃至宗教本身之优胜劣汰的社会交换的关键.基于这些认识,本文认为,当前的汉传佛教寺院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之路上的转型时期,而都市在当代社会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地位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身处其中的都市佛教在当前佛教发展中的地位.所以,对都市佛教之社会交换活动进行系统而实际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晚期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流派。“新自由主义以启蒙的继承者自居,对启蒙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表达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赞美,并从普遍主义出发主张西方社会的现在预示了所有非西方社会的未来。”而“后现代主义则以启蒙的批判者自居,现代化的社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或者呈现出一片‘白色恐怖’(利奥塔),或者简直就像一座‘大监狱’(福柯)。”哈贝马斯的观点既不同意新自由主义对现代性的那种乐观和肯定的态度,又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那种悲观和否定的态度。他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竞的事业”。或者说,他的思想始终是在对启蒙的热情赞美和严词谴责之间寻找一个稳固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作为影响现代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审美等方面的因素,对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介入与干预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对现代性的研究与解释也应运而生,产生了层出不穷的理论.这些理论以现代性殊相的形式、本相的形式呈现出来,企图达到解读现代性真相之目的.本文通过现代性的殊相来讨论现代性的本相问题:现代性的本相则是借助韦伯、齐美尔的研究来说明现代性实质内涵:一方面,现代性是韦伯逻辑中追求理性与科技引来的宗教神本思想的消退,即,理性导致的世俗化;另一方面,则是齐美尔对韦伯现代性后果宗教神本消退后的人本主体世界的精神诉求给以心理主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政治批判实现宗教批判,是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核心。其著名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判断,其基础是哲学无神论与激进政治立场,但其中包含了值得肯定的的宗教社会学视角。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当从宗教的近现代转型及其现代性世界的世俗化取向上进行把握。马克思开辟了一条区别于现代人本主义以及实证主义宗教观变革的新的宗教批判道路,并同后两条道路形成了强有力的批判性对话,诸如迪尔凯姆的宗教观乃是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再现。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宗教研究方面切入了现代性世界及其文化的一些主要方面,但总的说来是让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过多地从属于人本主义路向,甚至舍弃掉激进的政治立场。这一状况同现代性世界的虚无主义处境对马克思批判资源的应有要求,仍然存在着相当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