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黑水与古三危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黑水与古三危考扶永发《尚书·禹贡》中的黑水与三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数千年来众说纷纭,至今仍悬而未决,这里作一讨论。黑水一名在《禹贡》中曾三次出现:“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我以为“华阳黑水惟梁州”...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8,(23):19-20
翻开迪斯尼的影片史,在那一长串辉煌的、耳熟能详的电影名背后,总能发现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奥利·约翰斯顿。奥利·约翰斯顿于1912年10月31日出生,今年4月14日辞世。在近96年的人生中,他为迪斯尼贡献了《小鹿斑比》中的桑普、《101斑点狗》中的泊蒂塔及《灰姑娘》中的继母姐妹等众多经典形象,还参与制作了《白雪公主》、《幻想曲》等满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童年梦想的作品。约翰斯顿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画师之一,他也是迪斯尼公司黄金时代人称“九长老”的精英团队中最后一个离去的人。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书名演变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淮南子》一书的名称历经千年演变,共出现了十多个不同的称呼。在成书之初,淮南王刘安将其定名为《鸿烈》,意欲向世人昭示他的成就。不久,刘向就代表官方将谋逆的淮南王书改称为《淮南》,并分内、中、外篇。内篇即是指代《鸿烈》,故《汉书》又称其为《内书》、《淮南内》。东汉中后期起,该书被尊称为《淮南子》,列入子书。当时的文人著述有时也以《淮南书》、《淮南记》、《刘安子》来指称。魏晋以来,《鸿烈》、《淮南》二名合成《淮南鸿烈》一名,有人又误把高诱的《鸿烈解》归之刘安名下。宋明学者亦不辨原文和注文,又以《淮南鸿烈解》之名代称《淮南子》。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5.
曹鸿骞 《社区》2014,(8):15-15
千百年来,曹操曾被一些封建卫道士诬为“篡逆者”,以至于他在许多戏曲中的形象都是“白脸奸臣”,而实际上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和郭沫若先生所言,他是一位“超世之杰”。他在《度关山》一诗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认为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俭朴是公认的美德。他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生一贯奉行的准则,并专门为此颁布了《内戒令》。  相似文献   

6.
爬山     
易中天,一位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品读三国历史而一炮走红、名震全国的厦门大学教授。 因为出名也招来了些许骂名。骂他者何许人也?为首者当属某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他在《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一文中说易中天品一国实际不是品,是嚼,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嚼一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和威廉·法尔(William Farr)是在1856年的一次晚餐会上相识的。当时这位“提灯女士”就已经因其在克里米亚战争护理伤员的事迹而出名;而威廉·法尔时任《统计摘要》的编辑,被认为是一名富有创新精神的统计学家。他们二人都致力于通过改善公共卫生状况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诗经》和《周易》是他教授弟子们的重要内容,但他并不是仅仅要求弟子们记住《诗》《易》的辞句,而是要他们从中体会出“忠恕”之道来。孔子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当时十分盛行的“兴”式方法,即仅据《诗》《易》中的某一辞句断章取义地引申发挥。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要求弟子们要紧紧围绕着“忠恕”之道去“兴”。孔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把《诗》《易》改造成儒家经典的。孟子、荀子以及西汉中期以前的儒生很好地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日,《重庆晨报》刊登了这么一条新闻:3个月前,张先生就职于一家新成立的传媒公司,在公司的章程里,有一条“胖子入职后至少减肥10斤”的规定,曾让当时体重已达99公斤的他有些难堪。不过,在这一规定的督促下坚持锻炼,3个月下来,张先生不但体重减了10斤,也体会到工作之余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艾德加·爱伦·坡过着贫穷、艰难的生活,然而他却是美国最重要的文学天才之一。生前,他受尽痛苦;死后,他仍遭谴责。尽管如此,他却在制造恐怖氛围的同时,给读者展现出一些关的东西。本文通过外化《威廉·威尔逊》善恶交织的心灵挣扎,并且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展现《威廉·威尔逊》中的善恶矛盾.得出艾德加·爱伦·坡的善恶观:惩恶扬善...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文论,《史通》是史学,何以一部文论作品会对一部史学著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具体影响又是什么呢?刘知幾在认真分析《文心雕龙》何以产生的基础上,第一次大量引用《文心雕龙》、并明确标注刘勰之名及其著作.实际上,并非《文心雕龙·史传》篇,而是刘勰对"文"的基本观念,使得刘知幾找到了史学的安身立命之所,找到了可以一显身手的天地.《文心雕龙》所谓"文之为德也大矣"的理念,被刘知幾贯彻到史学观念之中,其"远矣大矣"的"文"正相当于"史";刘勰对晋宋以来"文体解散"的批判则成了刘知幾的理论武器,被他巧妙地运用到了史学理论的建树上,形成"文之将史,其流一焉"的观念.刘知幾是一个相当高明的学生,他大量采择刘勰的文词,运用刘勰的思想理论,却完成了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史学著作.《文心雕龙》的文章观念笼罩《史通》,却并未将其淹没,而是最终成就了文史双美的佳话,这正是中国文论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清华简《尹诰》篇公布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与热烈讨论,但许多问题仍有待研究,如关于其篇名命名问题,其与《尚书·咸有一德》篇之关系问题,其能否证明今本《尚书·咸有一德》篇之伪,等等。利用二重证据法,系统梳理《尹诰》《咸有一德》相关的文献记载,并对上述问题进行考论,通过比对、分析,认为《尹诰》篇与真古文《咸有一德》、今本《尚书·咸有一德》皆无关系,是独立成篇,名之为《尹诰》没有问题,其不能为证明今本《咸有一德》之伪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3.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一名犹太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傻瓜吉姆佩尔》。他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别具风格的文笔夺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他的短篇小说《邻居》描写了两个犹太老人的遭遇。本文分析了两位主人公寻求身份认同感的过程。首先,研究造成主人公被异化的原因,其次分析了最终找到民族认同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2):33-36
公元前233年初的一天晚上,秦王赢政在自己的寝宫秉烛夜读,当他翻阅到刚刚送来的两册书《孤愤》、《说难》后,不禁拍案叫绝,说:“啊,寡人要是能见到此书的作者,与他畅谈,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第二天,他让人叫来当时任廷尉的李斯,让他看自己刚读过的这两册书,询问是何人所作。李斯阅后马上禀告:“此人是臣的同窗。”没想到,一心想征服天下的秦王为了得到此人,竟然要下令攻打韩国。这个人就是韩非子。  相似文献   

15.
提起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节目主持人路一鸣,许多观众都非常熟悉。路一鸣早在10年前的西安交大就大名鼎鼎:他连续两次获得1996年中国名校辩论邀请赛以及1998年全国大专辩论赛的冠军、最佳辩手:2001年,他又被央视财经频道看中,出任当时唯——档财经人物节目《商界名家》主持人;2002年,路一呜主持央视首席财经谈话节目《对话》,辩论赛上无人能敌的他,来到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仍然能“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16.
韩文宁  刘晓宇 《社区》2010,(20):44-44
史量才,20世纪著名的报业巨子,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1904年起在上海《时报》当编辑,后任主编。1912年,是史量才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不失时机地以12万元买下了老牌的《申报》,并找到名重天下的张謇等人入股。从此,他的事业、他的生命与这张报纸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7.
沈洪 《北京纪事》2013,(9):62-64
王小波曾经在《我的师承》里说道,1949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作者的名誉和才学往往是倒挂的。于是乎,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就躲进了翻译家的队伍,而不轻易地从事自己的创作。何兆武何人?他翻译过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近年来,常被人提起的是他的一本忆旧口述《上学记》。  相似文献   

18.
战后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为当时知名的时政评论刊物《观察》周刊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储安平,他多次撰文发表自己对于学生运动的看法,成为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学生运动评论的代表。他对学生运动发生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国民党与其他媒体的态度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对学生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意识到了这场学生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他的观点代表了中间势力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9.
艾辛 《中华魂》2013,(23):43-44
来信 《中华魂》编辑部:贵刊的《忘年交书简》栏目致力于给读者释疑解难,我很爱读。现在我也提出一个问题,请拨冗解答,不胜感激。《炎黄春秋》2013年第9期上刊有《胡耀邦平息“突破”事件》一文(见附件)。该文重新提起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件旧事。事情是这样的:先是有人谈到作家在政治思想上也要突破,说:“政治上突破,最主要的是‘四项原则’。”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面临着被批判的命运。后来由于胡耀邦同志的干预,此事得以平息。这确实是值得庆幸的。  相似文献   

20.
翱翔飞 《21世纪》2010,(11):69-69
据英国《华商报》报道,近日该报接到一名匿名留学生的举报,他在租房时遇到黑心房东,交付的订金被私吞,使他无家可归,“流落街头”。他希望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更多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