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2月 1日自治区政协机关召开2007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在会上要求政协机关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节奏,做好履行职能的各项服务,努力把自治区十届政协的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宣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手段和政治优势.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是目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也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经受住考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本文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作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而要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增强群众工作实效性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坚持群众利益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金山 《理论界》2005,(5):175-176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诸多新动向、新特点,本文着重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问题.  相似文献   

5.
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有力地保证机关建设,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会到机关建设中去,才能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 一、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保证机关建设 长期以来,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上满足于“发号召”、“搞动员”、“提要求”、“上传下达”,没有完全把机关建设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一是认为机关领导力量强,人员素质好,加强  相似文献   

6.
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也是辅导员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五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国有企业的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明确了指导方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措施,对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就贯彻全会决定精神,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初步探讨。一、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找准位置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优良的传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找准…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配备思想政治工作师资队伍,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创新性,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空间,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探索做好这一工作的规律和办法。作者认为  探索规律应注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四个问题 ;发挥新闻媒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建设、典型示范的作用 ,以及重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做好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政治冲突、政治整合与政治秩序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秩序、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互动体系,他们之间构成一个“冲突—整合—有序—再冲突”的螺旋发展过程,其中政治冲突是问题,政治整合是手段,政治秩序则是前提和目的。厘清三者关系,对维系与发展现有的政治秩序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政治信仰是政治哲学生成的精神基础,是其指向的最高境界,是其学科体系的核心范畴,是制约其全程的灵魂.如果政治信仰不明晰、不自觉,任何政治哲学体系恐怕难以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同样如此.政治哲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品质并不是所谓政治的现实性与哲学的理想性的原始移植或机械相加,而是全新生成的.任何政治哲学对它所处的时代来说,都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其哲学、政治学相比的特质而言,它从来都是用它的"理想性"批判、感召、构建其现实性.所以,现在所谓构建或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要的还是首先科学地研究马克思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3.
论民国时期政治发展中的政治妥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妥协是当时政治发展环境的产物。妥协合作可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有时却是最可行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政治决不只是一门“斗争哲学”,也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妥协不能等同于投降,也不能简单地视为是软弱或投降的表现。民国时期的妥协合作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政治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民国时期影响颇大的三次政治妥协分别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与立宪派及北洋军阀之间,国民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和抗战时期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  相似文献   

14.
胡元梓 《学术界》2007,28(5):112-130
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都处在民主治理与市场经济转型的不断迭荡过程之中.很明显,与这些转型相伴随的是日益加剧的政治冲突.我们看到,所有这些问题大多源于以宗族、种族、民族、部落、家族等为基础的政治认同,也与民主的发展同时发生.因此,民主发展与政治冲突两者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话题.毫无疑问,没有民主,没有民主化,也就没有民主与冲突这对矛盾.政治冲突的发生,从总体上说,是由于:1)政治权威合法性丧失;2)民主制度本身不能保证民主政治能够和平地解决冲突;3)暴力本身已经长期扎根于冲突之中并依此重新界定政治秩序、评判政治实践.根本不是民主的结果.政治认同问题的核心在于,它是政治冲突的一种症状而不是病根.作为暴力冲突潜在原因的政治认同,一是与作为手段而广泛使用的即作为动员社会团体与个人的政治参与而引起冲突的政治认同,这两种政治认同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当代社会的许多冲突属于政治认同的冲突大多仅仅是从后者的意义上来说的.当然,一旦种族认同、民族认同和其他认同被动员起来,政治认同会以自身的方式变成决定性的因素.在多种族、多民族的现代社会中,要解决民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冲突,应该做出关于权力共享的永久的宪政安排和政治架构.要认识到,在多元文化的场景下,当代社会的冲突,不同的文化其认识是不同的.在其有限的范围内,国家不能是一个普通的文化共同体,它必须是一个源于各个文化共同体,并以各自的政治自治为基础组成的一个普遍的政治共同体.即"文化多元,政治一体".要通过民主制度,给所有共同体包括少数人以实际的利益,从而反映权力共享和选举成功的直接成果.要以广泛的认同和宽容的公民精神为基础建立一个普遍的政治共同体.总之,至关重要的是,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单一的政治共同体.它要求,在上层必须有更多的权力共享,在基层必须建立持久的认同和共识.不仅对少数而言,而且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说,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无论是一般民众的民主参与,还是民主化的进程,特别是以种族、民族为基础的政治精英之间,合作主义都是必需的,合作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政党政治取代君主政治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界碑意义;政党政治是作为民主政治的范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民主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政治文明系统的中枢;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16.
暴力、知识与财富历来是政家必争的中心场域,三者整合成总体统治优势.知识统治与暴力统治、经济统治始终相互交织,知识流散导致权力流散,知识极权推动政治极权.故而,既不存在无知识基础的纯粹暴力、纯粹经济,也不存在独处于政治真空的纯粹知识.就政治的知识逻辑来看,统治秩序与知识秩序同构、政治神秘化与知识抽象化同构.就知识的政治逻辑而论,政治主题规定了知识主题、政治征用决定了知识兴衰.故惟有参照知识逻辑与政治逻辑,才能把握当代政治文明的脉搏.  相似文献   

17.
冲突是政治的源泉,政治的本质就是使人们从冲突走向一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基本方式就是政治妥协。政治妥协不是投降、不是软弱,更不是反动,它是一门政治艺术,是一种政治策略,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是在民主制基础上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可行性合作。在多元化社会的今天,我们更要深刻理解“政治的灵魂——妥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进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同时得以推进的进程。无论是通过主观规划与设计所推动的一国政治发展,还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政治发展,之所以形成种种差异或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发展模式,主要在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与水平、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民族构成等,这些都是政治的生态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的形成、变化、发展产生影响;同时,政治一旦形成,一旦通过其特有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乃至作用于自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改变着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一方面,基于特定的国情基础来构建一国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合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促进一国的政治发展,也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那些共通的、普遍的政治文明成果主要包括:属于政治原则方面的,如"人民主权"原则以及基于这个原则的一些价值和理念;属于政治精神方面的,如国家治理中的"法治精神";属于政治技术方面的,如不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共同问题的解决手段。当然,正确区分政治发展中的合理借鉴与向别国输出政治价值和制度这两者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制约。其制约主要表现为:伦理性的政治文化制约着社会主义政治意识的现代化,宗教性的政治文化制约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自律性的政治文化制约着社会主义政治行为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社会形态的政治发展都会受到特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变迁的实践造就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多元格局,这种现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内容和进程产生着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