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毅夫与闽台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白马河畔的福建社会科学院是闽台文化研究的一个重镇。汪毅夫先生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0个年头。10年中,他先后出版了《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文学史·近代文学编》、《台湾文化概观》、《台湾社会与文化》、《客家民间信仰》、《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中...  相似文献   

2.
闽台区域文化从总体上说与闽南民间文化有密切关系。闽台共同文化区的形成,既是移民与文化传播的结果,同时也是两岸密切交往关系的产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过程,强调指出,历史上大陆向台湾的移民以及闽南文化在台湾传播为闽台文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两岸的交流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结成的血缘文化纽带则是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重要条件和最终标志。  相似文献   

3.
台湾文学和文化,是中华文学和文化在祖国宝岛台湾的播迁。特别是闽、台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缘、史缘、亲缘和语缘,其文学和文化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代的中原移民入闽,使得闽台之间有着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这种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在历史上,其相互间又是如何互动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观今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均大都对此语焉不详。通过对闽台几次移民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闽越文化不是今天闽文化的底层文化,唐初移民是中原移民的初次开闽,客家移民主体底层人民较多,所以客家文化形成较慢。  相似文献   

5.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2,(6):109-119
本文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层面 ,对闽台文化的总体性特征提出四点分析 ,指出闽台文化是从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 ;在闽台迟缓于中原发展的从蛮荒之地到理学之乡的建构中 ,充满了“远儒”的开放、叛逆与“崇儒”的规范、制约的文化辩证 ;自明代以降六百余年反映农业文明与商业文化冲突的“禁海”与“开海”的反复 ,强化了闽台社会的商品经济生产和商业文化意识 ;而近代以来屡受帝国主义掠夺、侵占的屈辱和抗争历史 ,正反两面地在闽台社会留下深刻印痕 ,激发了闽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斗争精神 ,这是维系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文化一脉相传。由于特殊区位的存在,相似的文化背景对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有特别的影响,进而产生经济和产业的互补。文章分析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探讨闽台文化创意产业联动机制,提出打造共同化礼俗互动模式、深入分析闽台民间文化内涵、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以民间力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建议,对推动两岸合作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大可 《东南学术》2011,(1):218-239
客家口传文化是前人较少关注的领域,而对闽台客家口传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则更是少人问津。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利用相关文献,将闽台客家口传文化置于同一的文化格局中,从族群和实证的角度,对其在不同的时空背景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进行审察对比,以期进一步揭示闽台客家的渊源与承递关系。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现在世界上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的论述,是对现时代本质特征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括,宣告了以争取和平与发展为两大主题的这一新时代的来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论的确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邓小平从中国的实情出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一项具有时代特征的战略决策,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是争取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现时代的政治构想和国家结构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国共合作抗日与祖国统一展望张平平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回顾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经验,对早日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实现祖国统一,振兴...  相似文献   

10.
<正>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杨海中副研究员任首席专家(课题负责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河洛文化与闽台关系研究"于2016年年底结项(结项批准号:2016@j011)。几年来,该项目在河南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陈义初同志的指导下,与广东、福建、江西三省的专家合作,先后出版了《河洛文化与客家优良传统》(嘉应学院教授刘加洪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国两制"构想正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结果。"一国两制"中所蕴含的和合理念、实事求是、爱国主义的中华文化传统,是维系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价值归宿,对促进祖国统一有着积极作用。在发展两岸关系中,增强文化认同,加强文化交流,最终走向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刘大可 《东南学术》2001,(2):99-101
本文对汪毅夫著<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一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指出该书具有立意高远、主题深刻;博览史料、考证精审;视野开阔、创见迭出;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等特点.同时也就该书存在的若干不足,如对"打平伙"、"缠足"等民俗的解读缺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同一性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亲和力.闽台两地自古以来人同祖,文同缘,神同源,俗相近,言相通,向来被视为一个同缘文化区域.作为闽台文化交流重要形式的南音文化,深刻地展示了闽台两岸的"文化脐带"关系,印证了闽台人民同宗同族、闽台文化同根同源的事实.加强闽台南音文化交流,能够增强闽台文化的亲和力,强化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及"归属感",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与新经济密不可分,没有文化创意产业,就没有新经济,没有新经济也没有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与一个国的发展紧密相连,甚至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3,(3):107-119
本文从闽台在历史上都曾是移民社会这一特定背景出发 ,指出在闽台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移民的“原乡”和“本土”认同、移民的拓殖性格、移民的社会组合方式 ,以及闽台的特殊历史遭遇和现代化发展等 ,是闽台特殊社会心理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这些主要由历史、文化积淀而来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 ,对当前现实仍然潜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对闽台社会心理的历史、文化分析 ,是进一步深入认识闽台社会 ,把握社会行为的一项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福建自朱善以来绵延不断的理学文化传统,曾受到清初战火的严重冲击。 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清统治者对福建实行了特殊的文化政策,进行了重振理学的努 力,使福建教育文化得以复兴,并对整个近代历史以及台湾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对当时福建影响最大的学府——鳌峰书院的深入研讨,来体现这一微 妙的历史过程。试图从鳌峰书院这一独特的切点,来揭示福建近代人物兴盛的历史 渊源以及闽台学缘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 孙中山的国家结构思想是其宪政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著论对此虽有所述及,但对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特点及意义的阐发,都仍还有许多未尽意处,本文拟就此继续探讨,以求教于同行们.一、孙中山国家结构思想的发展历程孙中山的国家结构思想,是在借鉴欧美的同时,针对中国现实历史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他的国家结构思想,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作为闽台文化研究的拓荒者和推动者之一,汪毅夫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出版了相关专著9种,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提出的众多学术观点,为学界同仁所广泛征引;他所开辟的诸多研究方向为不少晚生后学所追随。“既开风气又为师”,已成为汪先生一贯的治学风格。最近,由鹭江出版社出版的《闽台区域社会研究》一书,是他的又一拓新之作。《闽台区域社会研究》一书,收入论文18篇,共23.6万字。该书在利用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等方面,一如作者此前的诸多论著“擅长从微观入手,精心发掘各种罕见的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见微知…  相似文献   

19.
闽西与闽台客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西与台湾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因为从表象上看,台湾民众以闽南人为主,而台湾客家又以粤籍为多,所以,在人们通常印象中,闽西与台湾的关系似乎并不显得突出。但是,如果以寻根问祖并结合闽台客家关系来审视,闽西与台湾的关系却远远超出世人的成见。一、闽西与台湾姓氏的宗亲渊源关系台湾有不少姓氏或其成员与闽西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在这些姓氏或其组成人员中,尽管只有部分由闽西直接迁台,但其他的祖先都曾徙居过闽西,其中特别是绝大部分原籍为粤东和部分原籍在闽南的人氏,他们的祖先都曾是闽西的主人,甚至有的至今还与今日…  相似文献   

20.
闽台海洋文化同出一源,可以说台湾海洋文化是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但是闽台两地的海洋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却有着各自的特点.福建海洋文化成为当地的传统主流,经历了长期艰难的发展历程,而台湾海洋文化作为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和延伸,在台湾获得了飞跃式的快速发展.这是由双方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