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五四",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在评价传统。顾颉刚对王国维虽极其崇敬,然未必得其心志,在古史观上要逊色许多。在王国维看来,中国古史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因而对中国之古史应是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  相似文献   

2.
围绕顾颉刚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观点,费孝通先后提出过两次质疑。第一次质疑是学界所熟知的1939年的争论。这次争论的分歧主要在“民族”的界定标准上:顾颉刚以中华民族为参照对象,更看重主观上的认同意识;费孝通并没有正面讨论中华民族问题,而是立足于西方社会人类学知识,强调不同群体在文化、语言、体质方面的差异性。后来,当费孝通正面讨论中华民族问题时,则接受了顾颉刚的基本观点。第二次质疑是1993年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与“古史辨”在思路上存在没有解开的矛盾。这次质疑的关键在于费孝通认定顾颉刚“没有重视一切思想在当时必然有它发生的历史背景”,但事实上,立足于“伪史的出现即是真史的反映”这一观念分析中国古史的“层累造成”,正是顾颉刚考辨古史的特点。所以,第二次质疑更多属于费孝通对顾颉刚古史观念的误解。“古史辨”破坏的是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或前现代叙事,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则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中华民族现代叙事的起点,二者之间并不存在解不开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世界进入了新的千年,人类迎来了新的世纪。一个个百年宏图,一个个千年憧憬,从今开始在世界各国各民族间展开了壮丽的画卷。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今天更加意气风发。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共同理想,神州的华夏儿女们在奋发图强,海外的华夏儿女们在进取不息。世界民族之林呈现出中华民族环宇相映的兴旺景象。  相似文献   

4.
在多学科共同攻关的文明探源研究中,古史传说的系统整理是基础性工作之一.传说时代的古帝实为历史重大变革的化身,对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批判,不足以否定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的存在.其中,炎帝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史书上有"炎黄"和"黄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赋予了炎帝双重身份,使他既代表了生产经济出现以后的神农氏时代,又属于开启英雄时代历史大幕的代表人物之一,居于文明探源研究两个关键的节点上,纵贯距今1000至5000年前后的整个炎黄时代.炎帝不仅是中华民族悠远文化根系的标志,而且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以后,依然极具生命活力,如果追寻其身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甚至可以连接起中华文明发展前行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分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有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国古史分期的症结究竟在哪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能否解开中国古史分期的谜底?笔者认为解决中国古史分期的关键,是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从整体上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研究方法。惟其如此,才能指望在古史分期的探讨中,出现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圣王”,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唐尧、虞舜和大禹。如果进一步讨论,在尧、舜、禹三人之中,哪一个最伟大?那么我认为应该推许大禹。近代治古史的学者,曾有人认为中国的文明始于大禹,这种说法虽未遽成定论,但认为禹比远古“圣王”对于我国民族有更伟大的功绩,而夏代为我国历史和文明的开端的人,近数年来是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化是人们获得的生存智慧与生活经验,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能够改变人们看待自然的方式,有利于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形成新的共鸣。生态景观建设作为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有形结合,是区域文化的具像反映。研究辽宁区域文化与生态景观建设间的互动关系,要以辽宁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为依据,找寻其与生态景观建设的内在联系,发挥其在生态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为辽宁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现实可参考的依据,为景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生态景观建设中注重发挥区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辽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的画卷中,既有惊心动魄的电闪雷鸣,也有沁人肺腑的鸟语花香。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由此便决定了社会生活的错综复杂。不过从整体上看,各种不同的价值尺度能否为历史所肯定,还是有一定倾向性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在书店里翻阅古龙《天涯·明月刀》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仿佛一幅画卷被打开似的,我看到了画卷里的人——一身快意,三尺青锋,天马行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耕文明赐予白吟浪滩的人们对于土地的依恋与执迷,并养成了他们对作物种子的崇拜之情以及对于粮食的敬畏;洞庭湖水的烟波浩渺也练就了白吟浪滩上各式各样靠水为生的后生们的捕鱼绝技与相伴而生的闯劲;人们所秉承的朴素自然观,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轮美奂景象。曹旦昇站在对最后一抹传统农耕文明礼赞的角度上,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方靠水吃水、以土为家的洞庭湖儿女的美丽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1.
古史传说与华夏共同体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年开展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围绕黄帝、炎帝、大禹、尧、舜等古史人物的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政府的承认,这启示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古史叙事的文化意义。通过梳理古史传说中用叙事所创立的部分专名,把它们看做传承群体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标志和共同体的认同对象,以此理解华夏共同体在起始时期的文化建构。共同体是一个空间概念,但是它必须有自己的时间内涵和时间纵深。共同体的时间深度造就民众的历史感,这同样是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传说时代对于一个共同体的文化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角度探讨3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生态文明,二是生态文明的作用,三是生态文明在中国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其本质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历史观、自然观和价值观,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思维、制度的形成和实践.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已经翻过五十年的今天,每当我们回忆起在那惊心动魄的民族战争中,无数英雄血洒疆场的可歌可泣事迹、回忆起各阶层民众中那些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而牺牲自己利益和性命的人们,都不能不深深地体会到一点,这就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八年的时间,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不仅改写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屡被列强欺侮的历史,而且取得战争胜利时间之短、所战胜对手之强,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中也是少有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八年抗战的胜利证实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是争取民族战争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笔者在太原公交车上常常看到人们起身为老人让座,听到司机的温馨语音提示:"各位乘客,请为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了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昭示着辽宁沿海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力度更大。辽宁原本生态问题如辽西北土地沙漠化、渤海污染、河流污染、滨海湿地萎缩等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下经历的均衡和非均衡发展过程的分析,对环境污染和自然失调进行了哲学反思,提出科学发展观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县域生态环境是辽宁省生态环境的基础,推进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分析当前辽宁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化、合理化建议。于是,在探索改变辽宁省县域生态文明的方法和途径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县域生态文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黄帝和炎帝是中国古史传说中杰出的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古代圣治之典范。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及近年来对河南省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实物,在厘清传说真相的基础上,着重考证炎黄文化的最早发祥地——河北的"涿鹿"和"阪泉",认为我们的祖先的确在涿鹿一带筑城生活过,也曾在这里多次交战,从而融合成今天的华夏民族,并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之源。  相似文献   

18.
请允许我把话题扯得远一点。这是因为提起笔来首先就想到了古史辨派的主将顾颉刚老先生,顾老先生是我国近代疑古破古的旗手,为了探索中国古史,扫清在历史本体上沉积了数千年的,以人们的主观意念所越创造越加厚的,以致使历史的真面几乎全部淹没的旧灰新尘,而拼却毕生的精力去摇旗呐喊,去冲锋陷阵。并且由顾者先生所率领的那支疑古破古的劲旅所进行的拼搏,乃是中国历史上经过两千多年持久争战的继续,到顾老先生这里可以说是作了基本的清算。还要看到,当时顾老先生等所进行的扫灰除尘,完全是在从文献到文献的纠绕之中进行的。我很推崇顾老先生的研究古史所强调的,第一点就是要“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①此点诚可谓动摇了封建传统观念的根本,对当时所进行的所谓非信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乡村篇的重要议题。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于三个方面的逻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汲取丰厚的农耕文明滋养,传统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下基础,借鉴传统农耕经验以解决现代农业永续发展。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与“天地人稼”协调统一的生存智慧,节用适度、用养兼顾的永续发展观,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的农业生产系统,重农务本、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乡风民俗等五个方面。调查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赋能等环节,可以为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当代中华民族回首千年对中华文明第一次轴心时代的礼敬传承,又是当代中华民族对当前人类站在历史十字路口应该何去何从的深切体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化成果就是形成一整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知识体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知识体系,具有中华风格、人民主体、现代秉性、文明品格和知识意蕴等特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知识体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中国理论阐释中国现实、回应西式文明话语霸权的必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知识体系建设,得到中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全球优秀文明成果的支撑。当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知识体系建设,要致力会通古今融通中外,提炼标识性概念,凸显中华文明的本土阐释与世界意义,最终为破解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终极之问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