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吴明 《经营管理者》2011,(3X):231-231
"民生"是指最广大人民的福祉。"民生"就是用最公正的方式给最多的人以最大的关怀。民生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完善的民生政策体系,解决民生政策执行中的梗阻现象,为民生政策提供刚性保障,从而促使民生问题的彻底解决。本文对民生问题与民生政策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民生问题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制定和落实民生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咨询与决策》2011,(3):66-67
邦畿千里,为民所知止。财须民生,强赖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十一五”期间,老河口市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做起,资金主要投向强农惠农、教育发展、医疗卫生改革、就业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领域,建立健全了全覆盖、宽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了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是入安社会的一个和陋发展主题,也是哲学探讨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包含了丰富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宝库;其最关注的就是人的生活与人的发展。其走向体现了民生精神和民生理念.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民生问题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向来是一个国家和社发展的根本问题,邓小平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民生思想内涵丰富,对解决中国当代的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民生问题成为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解决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更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它与档案服务“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相吻合。各类与民生相关的档案,都可以称为民生档案。因此,民生档案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并不是单独的一种或一类档案,而是涉及民生问题方方面面档案的总称。虽然目前对“民生档案”的定义未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统一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民生档案工作是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和群众,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民生科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生科技”是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导向,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趋势。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制订和实施,也已经将科技工作的重点向民生科技转移。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提升高校档案服务民生的能力是高校档案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高校民生档案资源和民生档案利用两个体系的建设来谈提升高校档案服务民生的能力,使档案工作与民生工作“同频共振”,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经济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头等问题,我们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档案管理也是作为一项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关注民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法治视角下,民生问题的解决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生与法治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措施:关注民生,完善民生立法:服务民生,强化民生执法;保障民生,坚持公正司法;维护民生权益,加强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最紧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档案建设工作力度,让档案工作真正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群众,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文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首先简要介绍了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义,其次,重点阐述了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徐海峰 《决策探索》2010,(16):76-76
近年来,民生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问题,关注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所在。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主动融入民生领域,档案工作应自觉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12.
民生档案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对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解决民生问题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当前民生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必须采取的举措,从而促进民生档案能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根本权益,服务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魏伟 《经营管理者》2009,(3X):78-78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以及党中央保障并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认识民生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社会管理措施,对于实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及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国升 《决策导刊》2010,(8):21-22,31
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站在践行党的宗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作为民生工作有较好基础的双桥区,要不断强化“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15.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人民防空工作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把人防服务民生工作真正做细、做活、做实,是新时期人防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人防实现融合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赋予人防工作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因此,从不同角度,可以对民生下不同的定义。可见,"民生"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很丰富的信息,本文首先从民生的概念与多学科视野中的"幸福"与"民生"入手,从分配视角引出民生与的关系及中国民生问题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并非"市场"所长,是政府应履行的主要职责。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民生优先发展理念,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时刻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执政使命。各级政府要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就必须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其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履行服务的职能中践行以民生为本的理念,在发展民生的实践中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更好地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两会召开后,民生问题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民生是指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能力,是一国政治稳固的基础,自古以来就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世界各国的政要们也都十分关注和重视民生。当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生问题往往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所在,尤其是在日益发达的媒体的渲染下,局部性的、个别孤立的民生问题被曝光、渲染,成为引发社会群体性冲突的隐患,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消除社会不和谐现象,妥善解决民生问题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一项涉及领域广泛的系统工程,其环节之多、利益关系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但调结构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始终立足改善民生这个根本。以民生为本调结构才能夯实民生的物质基础。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