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国  刘斌  范丹 《浙江社会科学》2023,(4):71-80+158-159
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已迫在眉睫,识别现有退休制度下的退休行为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技术识别退休行为对老年男性自评健康的影响及机制路径。研究发现,虽然男性退休对自身自评健康影响不显著,但配偶退休会显著降低男性伴侣的自评健康水平,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后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已退休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男性群体更容易受到配偶退休的负面冲击。机制研究发现,配偶隔代照料时间的提高和男性生活满意度的下降是配偶退休对伴侣自评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路径。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全方位认识退休政策的健康效应,为国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价格总水平:波动与稳定分析刘朝明(四川大学经济系博士生)价格总水平在动态中总是表现为一个连续的波动指数,其中既有上升趋势,也有相对的下降趋势,从长期看呈现一种周期现象。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把价格总水平的升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界限内。影响价...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云南省女性人口的健康和婚育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 ,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 ,女性人口的健康和婚育状况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本文拟根据90年代与80年代人口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 ,力求简要、清晰地反映出这些变化。一、云南省女性人口的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是衡量某一特定人群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中 ,死亡率与平均预期寿命又是最具实质性的指标。80年代以来 ,由于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女性人口健康水平的不断改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表1—1中可以看出 ,云南省女性人口的死亡率基本呈持续下降的态势 ,且均低于男性死亡率。与19…  相似文献   

4.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公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提高社会公平感具有重要作用。采用2013年、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根据出生年份将样本划分为50后~90后五个代群,通过回归系数测算以及多层序次logistics模型,从代际差异视角实证考察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社会公平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不同代群之间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2)公共服务满意度可通过充足性、均衡性以及普惠性这三个整体指标路径对社会公平感产生影响,其中50后、80后群体提升社会公平感的关键整体指标为充足性;60后、70后以及90后,通过普惠性实现社会公平感最佳水平;均衡性显著提升社会公平感,在五个代群之间都得到体现;(3)50后~90后群体在遭受健康冲击的情况下社会公平感会被抑制,尤其是对60后~80后群体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对于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测算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发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适度偏低,并且显现略微下降的趋势。为了达到“橄榄型”社会70%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求,应该主要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城乡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借助CLDS数据,本文分析了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特征,发现他们人力资本积累少、就业质量差、健康水平低、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低。针对以上特征,本文最后从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库——(清)缙绅录(CGED-Q JSL)中文官的纵向关联记录揭示了19世纪清代文官整体的职业动态。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清代官僚系统的总体情况就像一个当代的大型组织,文官离职率在任职的第一年内很高,然后下降,之后趋于稳定。19世纪下半叶,官员的离职率整体下降,但于清末十年中上升。官员离职率下降导致拥有功名的候缺待补官员群体谋求仕途和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不断减少。同时,异途官员的人数不断增加,加剧了官场竞争。不同类别、品级官员的职业动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尤其是高品级官员的离职率对清代后期的官场平衡具有深刻影响。清代文官的职业动态一方面揭示了清代文官组织人口学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也为解释清代特定官员群体或特定时期的官员个案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总和生育率自1992年起低于更替水平,低生育率是新时代我国人口的新变化、新特征,并成为一个凸显的人口问题。因此,了解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尤为重要。为探究多层社会资本对育龄群体生育行为的影响,运用CFPS2018年数据发现:(1)多层社会资本显著影响了育龄群体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2)整体社会资本可提高育龄群体的满足感,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育龄群体的生育意愿,导致其生育行为减少;(3)多层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较高年龄组的个体社会资本对生育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在30岁及以上群体中的影响最为显著,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团体社会资本上。总体而言,社会资本对育龄群体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均有影响,特别是在现代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能满足人的多重需要,更显著地降低了生育需求,进一步造成了低生育率结果甚至是超低生育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际标准,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纳税人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所缴纳的税收收入(T)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1984年我国实行了两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税收收入统计也按利改税后的新口径进行。从1985~1996年,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由22.7%下降到10.07%,11年下降了12.7个百分点,几乎每年下降一个多百分点。宏观税负水平这种变化来势之猛,降幅之大,不能不引起我们警觉。一、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变动趋势的原因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相似文献   

9.
郑伟  韩笑  吕有吉 《社会科学辑刊》2022,(3):139-149+209
过去二三十年,在人口年龄结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中国人口慢性病患病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93年的16.98%下降至2003年的12.33%,而后又上升至2018年的34.29%。从因素分解看,1993—2018年老龄化因素对慢性病的贡献率约为64.1%,非老龄化因素贡献率约为35.9%。在群体差异方面,女性慢性病患病率持续高于男性,但二者差距不断缩小;城镇地区慢性病患病率长期高于农村地区,但近年来农村地区反超城镇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中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东部地区;受教育水平低的中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我们应当针对群体差异开展更加有效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在人口老龄化急剧深化背景下,尤其要高度关注中老年人的慢性病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劳动人口是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劳动人口健康水平提升将有效缓解老龄化难题,帮助我国实现从“人口红利”到“健康红利”的转变。分析劳动人口健康水平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劳动人口群体的健康水平演变趋势发现,我国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整体较好,健康优良比例达87%;年龄、受教育程度、锻炼次数、家庭收入、户籍等因素对劳动人口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且在23岁左右达到峰值;但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区域及城乡劳动人口群体的健康水平演化趋势呈现差异性,男性健康水平好于女性,尤其是40岁之后的健康优势更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其他群体,高中阶段教育对劳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好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优于农村。  相似文献   

11.
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展开,我省造纸工业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充分认识这种挑战的严重性,探讨原因,寻找对策,是促进我省造纸工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我省造纸业面临的困境我省造纸业现状可以用“效益滑坡,设备老化,规模偏小,份额下降。”十六个字来概括。1、产量徘徊不前,效益年年下滑,地位逐年下降。从轻工系统掌握的统计数据看,1990年至1997年造纸产量在29.5-33.5万吨间波动(见表一),在此期间整个行业创造的利税则大幅度下降(见表二),造纸业创造的产值占整个轻工业的产值的比重(见表三)由1990年的3…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各省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省级水平上对生育率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很难给出较为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利用1990年我国2031个县(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生育政策等资料,分析了在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生育政策对县级生育水平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类型对生育水平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中国各民族之间生育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的差异所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后,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显著地高于汉族地区。因此,中国民族之间生育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由于大量人口外迁和出生率下降,哈萨克斯坦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差异,这些特点和差异不仅影响目前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也影响到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各民族在人口年龄、性别、生育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方面的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来衡量各民族之间的结构性差异,揭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预测人口某些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民族文化素质的含义涉及到以下四个问题(1)对“民族文化素质”研究对象的认识。研究“民族文化素质”,它的对象应是研究“民族群体的文化素质”呢,还是研究民族文化的“自身素质”?学者们对此有不同认识。有的指出,两者是不相同的,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指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民族群体”,后者突出的是依附在“民族群体”身上的“民族文化”;前者主要通过教育、文化事业的普及、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良,即从认知水平上去提高,后者则主要依靠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方面的合理优化,人文精神的建构方可解决。由于双…  相似文献   

15.
受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心委托,我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选取了五所高等院校进行了“全国大学生母语能力调查问卷”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认证考试”的调查测试活动。通过调查测试,使我们认识到在校大学生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的现状,旨在唤起人们要逐步重视汉语,改变过去的“外语热,母语冷”和“汉语危机,能力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加紧制定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几点意见乌兰察夫,马永真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量表》,研究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差异并探讨提升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调查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2)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友好关系、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利他行为、人格成长、生命活力、正性情感、生活满意、负性情感;(3)幸福感部分维度在人口学统计指标上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建议从引导免费师范生及早进行人生规划、重视和谐班集体的构建、引导学生关注积极生活事件提高愉快体验等方面去提升免费师范生幸福感各维度水平,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道德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现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开放21年,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从总体上看,这些年是健康向上的,有成效的,特别是在建设精神文明所必须的物质设施(如学校、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但是,并不是说在…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养老金支付的可持续性,养老金替代率需要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收入水平不同的人群养老金替代率应该不同。对于高收入人群,应适当降低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对于低收入群体,应提高统筹账户养老保险替代率,这有助于缩小两个群体养老金领取水平的差异。当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变化到一定程度或超过临界阈值时,要实行减缓养老金收支水平波动的调节机制,既兼顾经济增长、代际公平又关注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高文珺 《社会科学辑刊》2024,(1):105-112+238
在社会心理学视域下,文化自信可以区分为心理维度上的文化认同和时间维度上的文化发展信心。从需要满足的角度来看,个体和社会层面的文化需要满足会影响文化自信的形成。通过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后发现,当前我国居民文化自信水平较高,但在不同群体和地域上存在差异。居民文化需要满足程度越高,文化自信水平越高。因此,提升文化自信的方式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注重以人为中心,在了解不同群体文化需要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发展;另一方面要让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更为显化,从而促进关于中华文化的社会共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