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有必要在高校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分为生命认知教育、生命情感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应在转变理念的基础上,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形成由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环境资源三者相互整合共同作用的生命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2.
大庆精神的时代内涵和育人功能决定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价值,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是新时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大庆精神对于高校大学生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凝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增强时代使命感和提升遵循科学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驻庆高校享有得天独厚的大庆精神育人资源,通过明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拓展课程思政实践以实现大庆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通过显隐结合的方法,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大学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隐性思政资源.大学语文课程中《为政之道》篇目通过学习孔子的"德治"主张和思想,结合现实,理解现今国家政策中与孔子治国思想一脉相承之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实践分析,反观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理念,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挥大学语文的课程优势.  相似文献   

4.
龙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中的育人研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龙江风格,契合习近平关于传承红色资源的重要论述精神,是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资源,对于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品质、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至为重要的意义。正确领会习近平相关理念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寻求龙江红色资源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途径,能使红色资源成为助推高等教育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关系到教育成本和教育效益是否成正比的问题,关系到建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问题,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问题,已成为教育学家和教育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就此作以简要阐述。一、课程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1.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失衡。由于教育投资是政府管理,资源利用是学校管理,投资和利用“两层皮”,往往出现投资和学校真正需要的不统一、课程资源之间不平衡现象。有的学校一涉及到课程资源配备、提高办学水平,就完全不计课程成本,把学校建得二十年不落后,片面强调美化,这样过分强调条件性课程资源,已经失去了教育意义,甚至走向了反面。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基本条件具备以后,真正决定学校办学水平的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  相似文献   

6.
“硕学闳才”大学教育理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大学改制”后,大学本科教育理念转变为“硕学闳才”。“硕学闳才”是对高级专门教育理念的继承,但这种理念下的本科教育一方面注意培养学术专才,另一方面也强调培养民主政治需要的通才。在这种大学本科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当时的大学本科课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预科年限与课程缩减,分属各科;教育理念也呈现出更进一步的转变。“硕学闳才”是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促进高校教育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三全育人”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及育人方位等层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指引,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当前,高校落实课程思政、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面临一系列困境,育人主体对课程思政认知的不深入、育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足、育人制度的不完善、育人资源安排的不合理及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等,都严重阻碍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专业课育人效果的提升。为此,高校及教师应协同合作,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理念的认知,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指导思政育人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安排,并健全育人评价机制,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实现全面监督,确保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8.
区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可以从目标定位、内容设置、课程资源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查找原因,借鉴"行动教育"理念,建立校长互助、指导的研修"共同体",建立"一事一议""一例一研"的课程架构,建立全过程行为跟进的反思型校长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和师范教育的特性,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使命体现在两个层面:终极层面,即"完整的人"的培养;专业层面,即教育信念的培养。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在理念、课程、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理念,明确通识教育的使命,加强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和使命出发,顶层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师资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小班讨论教学、研究型教学,强化经典导课程教学,在专业方向课程教学中融渗通识教育,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全校层面的通识教育机构,建立通识教育质量评估反馈机制,建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助教制,实施双导师制,推进优质通识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在"三全育人"战略目标指导下,有选择地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各专业学科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形式,与"思政课程"显性教育形式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将一批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同向同行推进,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的内涵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同向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有效的开发有利于课程目标更好的实现。但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相关问题,笔者分析了教师应该利用好的五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基础,并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方式对音乐教师的从教能力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围绕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迅 《阴山学刊》2006,20(2):75-77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教改形势,必须在短期内,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确立新的教学方向,并努力完成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发现,目前影响琼南地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验课教学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针对各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主体性在促进高校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功利性评价、教师知识结构失衡、科层管理体制等因素导致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主体精神缺失。构建高校教师主体性素养应从教师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融、社会化与个性化共融、专业化与人性化共融等三方面来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7.
阐明了“课程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分析了现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准确、教材规划缺乏统一性、实践课和选修课所占的比重不足等问题。并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规划、课程实施、教学和课程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课程管理系统是教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院级课程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有力地推动教务管理的现代化。本文对院级课程管理系统建立的意义、内容和运行机制以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的十分重要的举措,其教学的质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课程体系、教学水平体系、教学设施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中日韩三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既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相似之处,也有课程设置、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相异之处。本文在对上述相似点和相异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家庭方面的教育、优化道德方面的教育、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优化课程实施的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