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晖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大学生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试图从灵性视角,探索大学生精神信仰对其精神健康的影响,以寻求提升大学生精神健康水平的新路径。研究发现,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四个测量维度(人生意义、道德信念、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与精神健康具有显著相关性。高等教育中应融入以生命教育、服务学习、心灵成长辅导为内容的多种社会工作实践,以促进大学生的灵性成长与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童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21-128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包含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三个基本纬度,由于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个人与他人的截然分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这三个基本纬度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超个人心理学和超个人社会工作以及随后开展的有关灵性的研究,为整合三个基本纬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它们缺乏清晰、一致的理论假设,欲达到完美的整合仍有一段距离。现引入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三个基本纬度的整合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它将使西方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与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生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崔晋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5-36
社会工作的双重聚焦对应的是微观与宏观两个传统取向,但是在美国,宏观社会工作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专业地位,沦为边缘化的实践和领域。现有文献就宏观社会工作何以边缘化提出了四种归因论,即“政治偏好论”“市场驱动论”“文化影响论”“科学追求论”,这些讨论相对孤立、碎片化,缺乏历时性、过程性和统合性的思考。关联的职业生态这一理论视角以过程论为基础,强调职业作为一个生态,关键在于其管辖权的控制,同时也受到相邻生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宏观社会工作的式微提供新的解释。在该理论看来,宏观社会工作的边缘化一方面与社会工作专业内部职业管辖权的抽象理论体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深受与之关联的政治生态、市场生态以及其他专业生态的影响。因此,辨识美国宏观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和现实困境,对于审视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分析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两者之间的历史发展关系,以及二者关系的类型与特点,并结合深圳、上海、香港等地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合作发展经验,提出"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社团管理,法规监督"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同发展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晓庆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社会实践作为"青马工程"重要培养环节,是高校"实践育人"重要途径.当前,"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存在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学员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活动设计与个体适配度有待加强等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可成为有效补充.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有三:遵循个别化工作原则,促成差异性培养模式;借鉴外展工作原则,拓展社会支持网络体系;遵从系统工作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7.
乔世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
社会工作的自决原则与俗世化社会发展脉络密切相关,自决原则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与其背后的社会发展脉络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这种追根溯源式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明白为什么实证论的影响是如此深远,而强烈价值介入论却是那么难于令人接受的一个主要原因.承接有关社会发展脉络的讨论,简单勾画在强烈价值介入论意义下案主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8-12
文章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发展过程的经验分析,提出了中国社会工作实现本土化发展的必然途经是立足于政府主导的改革开放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稳定主题. 相似文献
9.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法律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规则体系,还是一项动态的社会过程和一种社会改造事业.社会诉求与实际需要使得社会工作成为法治系统的一部分,从而使社会工作与法的结合成为可能.从社会工作的法治背景、法的社会功能的拓展以及社会工作的法治属性等方面对社会工作进行了思考.把社会工作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管理制度看待,强调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法治功能,并结合社会法学派思想探讨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社会工作实践进行法理学思考的意义.总之,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实践着社会法学的理念,对其进行法学分析有利于扩展法学研究的领域及其视野. 相似文献
10.
姚进忠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4)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各种与家庭相关的问题不断显现。社会工作在为问题家庭进行服务时,面临着专业身份认可度低、可利用公共资源不足、难以保持家庭与个体平衡发展三个实践困境。能力视角理论为解决这些困境提供了新的启示,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了以能力为中心的评估和介入的家庭社会工作模式。研究发现,这种新模式通过关注点的转变、全面性的把握和对互动的强调三种方式,有效地对家庭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全面、动态地评估;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目标、运用循环策略和借助具体的行动三种策略,有力地促进个人和家庭能力的整合,促使家庭更好地应对自己的生活。同时,在实践研究中提炼出系统互动和行动连接两个概念,对能力视角理论做了相关修正。 相似文献
11.
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及其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雪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13-18
证据为本的实践是在西方社会工作领域兴起的关于社会工作实践立足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并从众多证据中找出最佳实践的一整套基本理念和操作架构。论文介绍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背景,并回顾证据为本的实践引发的主要论争,最后指出其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黄耀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6-9,39
从1915年佛雷斯诺(Abraham Flexer)在其《社会工作是专业吗?》的论文中质疑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至今,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模式由追求专业化逐步走向了专业化的反思。在从经验取向迈向科学性的工程中,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重用。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由民间呼吁进入了官方话语的当下,探讨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曲玉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101-104
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机制。在我国社会建设与管理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机构的性质与功能,决定着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许多困境,需要组织的完善与制度的规范。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工作机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社会工作实务开始由星火式的点状分布走向燎原式的系统发展,兴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达到两百多所,社会工作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社会工作的这一跳跃式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展开,得益于政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境外社会工作界、传统工作体系、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建构了中国的社会工作,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这一发展要求专业教育工作者由以往推进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从而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为主要目标转向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17-23
中国的三大社会工作群体——社会工作教育群体、福利行政管理群体和社区实务工作群体对中国社会工作不同的理解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张力,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处于这种张力之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精神动力的概念,但却非常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他的一生中,提出过很多论述精神动力的经典语句。例如,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的精神动力思想,是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对改造人类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敏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6):40-4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正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化提升了社会工作的价值,使社会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化,也极大地丰富了社会工作的内容.与此相伴随,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发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模型和实践.社会工作的日益国际化趋势,以及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值得我国社会工作者和教育者的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冲突与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万红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10-13
本文通过对五个社会服务机构的主管和一线社会工作者的调查,揭示出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和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主要冲突,从高等教育内部分析了冲突产生的原因,建议高校根据社会需要,制定出具有地方特点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平台,与服务机构建立投入式的伙伴关系,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模式是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从总体性社会的全能主义国家到市场化改革后的发展型国家再到超越发展型国家以及在此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国家的治理转型给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与空间,而社会工作发展遭遇的困境也给我们指示了国家治理转型的方向。在当前国家治理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工作应该充分挖掘本土社会工作资源,同时学习西方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以及选择发展性社会工作及其他契合国家与社会关注的领域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顺势发展的社会工作反过来助推国家的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