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垮掉一代”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84-88
"垮掉一代"借助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思索改革社会的良方。从习禅、写禅、化禅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到禅宗在"垮掉一代"中的全面渗透。"垮掉一代"身体力行地进行禅宗实践,如打坐、沉思、去寺院研习禅经、开设禅堂,甚至担任禅寺住持,不仅将禅理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以禅入诗,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禅典,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提倡强调直觉的具有禅宗美学特质的自发式写作。虽然"垮掉一代"深受禅宗思想影响,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深深打上了美国本土烙印,形成独具美国特色的"垮掉禅"。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60年代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在美国传播和发展与反文化运动结合在一起,其始作俑者是“垮掉的一代”。垮掉派的作家们普遍接触佛教,在禅佛教中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寻求合理的依据和方式,也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寻求新的方法和思路。东西方文化由此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交融局面,为20世纪跨文化交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个案。 相似文献
3.
黄跃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4):53-54
"跨掉的一代"这场运动及其文学作家和作品对于国内部分青年读者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恐怕还是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太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这场运动及作家和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以便让国内青年读者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郑梅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12-114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以自传性质与结构松散,描写了一群年轻人荒谬的生活经历,它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精神空虚的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被称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然而这些垮掉的一代的行动和作品都有着源自于青春的激情的冲动,同时也蕴含着缺失方向的无奈与虚无。 相似文献
5.
吴琳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314
针对美国20世纪中期"垮掉的一代"所引发的青年文化思潮现象,采用社会学身体论研究方法,分析了其在批判社会的过程中身体秩序被重置甚至被舍弃的诸多"现象"与"观念"。结果表明:"垮掉的一代"在文学领域开创的"自发式写作"和社会文化层面的种种"疯狂"行为都是对身体资源所代表的社会秩序的挑战与重置,以及对主流文化秩序的颠覆,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文化思潮和反体制震荡。 相似文献
6.
王元陆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5)
本文以被尊为“垮掉”圣经的《在路上》为对象,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狄安·莫里亚 蒂的研究,阐明了“垮掉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但屡遭忽视的方面,那就是:面 对生存的悲剧性,人应该超越悲剧,去感知生命。 相似文献
7.
凯鲁亚克“垮掉禅”与中国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禅传播到美国之后受到了美国文坛的关注,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凯鲁亚克等垮掉派成员以及先前的美国文坛对禅的吸收主要是借用中国禅来反省自我文化,改造本土文化。凯鲁亚克的“垮掉禅”以疯狂、极端著称,在道德上超出了中国禅的界限。另一方面,“垮掉的一代”借鉴吸收了中国禅中“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顿悟,这使得“垮掉禅”背后深层次的精神意义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寒山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禅宗精神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抛弃世代信奉的基督新教,改信禅宗,试图从东方禅宗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信仰的归宿.他们游历东方,修行禅定,静坐默想,修身养性,以了解东方思想,求得毫无约束的精神解脱,交融于广阔无垠的宇宙世界.这一值得深思的精神事件与中唐诗人寒山的生活言行、"荒野情结"、对待人生和自然的态度等均有着精神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李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2):89-92
“垮掉一代”是反传统的文学运动,包含了从哲学、文化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文化思潮和反体制震荡.在二战后的美国五六十年代,“垮掉一代”带着强烈的反叛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试图借助文学作品用一些新意的眼光,建立起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在路上》则被认为是“垮掉派文学”反主流文化思想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然而他们的行动和作品有着源于青春激情的冲动,也蕴涵着缺失方向感的无奈和虚无.《在路上》没有因为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而丧失对后世的积极意义:即后人反主流文化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导师,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复杂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韩斌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4):18-19
斯奈德的诗歌对其佛教生态思想做出了很好的阐释。通过对其自然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刻地把握“垮掉哲学”中在东方禅宗思想、美国超验主义及东方神秘主义相结合影响之下而形成的独特的自然理念。 相似文献
11.
伏爱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38-41
庄子的"逍遥游"是乘物游心,天人合一,达到"物化"时获得的审美愉悦和自由享受的人生境界.萨特的自由是要使自己的生存从万物中分离出来的那股力量,是试图从固有的奴役中摆脱出来,为了自由而斗争的自由选择行动.两人自由观的内容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主张在摆脱欲望支配,超越世俗礼法的基础上,以艺术创造和欣赏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和独立自存.这就把美的活动由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与人生境界紧密结合,从而开拓了美学的新境界.此外,庄子的"逍遥游"强调回归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今天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小说《西游记》的解读上,人们长期沉湎于“释魔证道”,这其实是对《西游记》的误读。这种误读是因为研究者忽略了对《西游记》审美品格的把握。认为,“童趣”构成了《西游记》的审美品格。而且,《西游记》的童趣品格并非突兀而成的,它有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背景,袁宏道的“趣论”便是这一背景中重要的一环。值得注意的是,袁宏道之所谓“趣”即相当于现今所说的“童趣”。那么,以袁宏道的“趣论”观照《西游记》,便能较好地把握《西游记》的审美品格。《西游记》的“童趣”表现为:去除装饰的“天真之趣”,无视规范的“叛逆之趣”,挣脱约束的“自在之趣”。 相似文献
13.
作为缘起于旅游活动、反映旅游者游历见闻和思想情志的旅游文学,不仅仅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文学领域的一个特殊分支,有着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独特文本逻辑,即指称功能、诗性功能以及带有多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综合性符号系统。文章将"垮掉派"作品融入旅游文学研究领域,以"垮掉派之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代表诗歌"龙与独角兽"为切入点,从语境、信息出发,分析了其语言符号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作品中异质文化交融的特色。结果表明,异质文化不仅是旅游活动的原始动因,也构成了旅游文学之符号系统的高层次表征。 相似文献
14.
迟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2):62-66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和“垮掉派”文学流派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诗歌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和多元文化的倾向,但由于国内研究资料的匮乏,学者对雷克思罗斯及其诗歌的认识和研究还停留在边缘化阶段。文章在综述“垮掉派”文学流派的国内研究基础上,侧重介绍雷克思罗斯诗歌在中国的译介情况,概括其国内研究的特点和拓展方向,以期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雷氏诗歌的研究当中来。 相似文献
15.
闫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2):147-150
从美国金斯伯格的"垮掉一代"到中国的"王朔现象",从"迷惘一代"到"痞子文学",从金斯伯格的《嚎叫》到"下半身"的《打炮》,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类比与对比,系统阐述了美国作家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及其所代表的"垮掉一代"对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渗透与影响,分析了我国文坛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