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名城会":南京出品的国际名片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简称"名城会")是南京承办的一项国际文化盛会,首创于2004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七届名城会的举办,彰显了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了南京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场"南京出品"的国际文化盛会,为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一个交  相似文献   

2.
发展新岭南文化、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举措。本文基于从"岭南文化"到"新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从历史与现代的视角、岭南与内陆的视角、政治与社会的视角、中国与海外的视角四个方面阐述了岭南文化多元融合的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会展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唐山市在发展会展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会展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具备,并已成功开发、举办了陶博会等会展项目.会展业对唐山文化名城的建设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撑,促进了唐山文化名城建设的速度.为唐山文化名城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并有助于为唐山文化名城培育和汇聚优质资源.为了更好地发展会展业,并以会展业的发展促进唐山文化名城的建设.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强化文化意识,打造文化会展;注重政府引导,规范会展市场;创造特色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整合相关资源,培育、引进会展人才;加强政策扶持,拓展国际市场等.  相似文献   

4.
【摘要】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在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道教的“贵和”思想、“乐生”理念、“福地”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当今构建和谐广州,构筑幸福广州,建设宜居广州和发展广州i文化产业。【关键词】道教;广州;世界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5.
2008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以下简称“名城会”)是一场世界级文化盛宴。在11月3日至7日的5天会期中.来自35个国家的70多座名城的市长.以及近万名国内外嘉宾与700多万南京市民.共同分享了一场世界文化的盛会.共同体验了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名城会已经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沟通交流、增进了解、互动发展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6.
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是广州市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宗教界不能置身度外,宗教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文明发展的载体,其历史沉淀和现实作为,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独特的影响作用。广州宗教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浓郁的广州特色和鲜明的文化品格以及高度的创新精神,在当今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中发挥着独特和积极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世俗文化不可企及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作为文化名城的广州历史风貌日趋消失的状况 ,本文归纳了 7种抢救性的局部保护方法 ,用以塑造名城旅游景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广州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及其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内外国际旅游产业相关理论,运用偏离一份额及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广州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及其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广州市旅游业部门中的住宿、餐饮、商品销售、长途交通具有竞争优势,但游览、娱乐和邮电通讯部门已成为广州国际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文章提出了广州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结构优化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总体目标和目标值,以及打造广州都市国际旅游品牌与广州旅游“信息”港、培育三大旅游产业集群区等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安在其国际化城市定位中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发展理念。文章首先通过对比分析西安境外旅游业在陕西省、全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西安旅游业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文章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将美化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广告作为西安提高城市知名度、建立国际旅游名城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10,(30):26-34
2010(第四届)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简称“名城会”)于10月20日至24日在南京举行。在全球—体化的背景下,名城会的创立和举办,为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南京文化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城市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品牌。城市形象能否走向国际、影响世界,也能体现这个国家的国际传播水平。威尼斯、维也纳、名古屋等文化名城在发展经济、建设城市、走向世界过程中,重视资源再造,努力拓宽发展空间;积极对外交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创新城市发展,刻意凸显文化个性,从而有效扩大了城市的国际影响。目前,中国许多城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文化传播热火朝天,但要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仍需借鉴国际名城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当年广州十三行商馆区——一道耀眼的西洋建筑风景线,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向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史。作为西洋建筑文化的西来初地,它演绎了中西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叠加与融合的悲喜剧,开启了中西合璧建筑文化景观百多年来在天朝大地的延续、发展与共识,已熔铸为至今培育广州世界名城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形态,有必要加以保护、利用与发扬。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文化”、“名”三方面论证了广州可谓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商埠文化名城,拥有海丝文化、华侨文化、革命文化、改革文化、岭南文化等个性特色,是当代中国海洋文化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当代海洋文化必将对中国文化母体本身的发展与创新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广州依靠商埠文化城市的优势,跻身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10,(29):20-22
2010(第四届)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简称“名城会”)于10月20日-24日在南京举行。名城会首创于2004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由国家文化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南京市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办。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筑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它是城市整体景观、形象、特征、地域文化的综合和浓缩。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对历史文化名城建筑艺术风貌和城市整体规划的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前瞻性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城区中的重要节点地段精心打造,以利于城市整体建筑艺术风貌的形成和历史名城地位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金陵瞭望》2007,(1):19-19
2006年9月22日至9月28日,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在我市举行。53位中外名城市长.3000多位国内外嘉宾会集南京.举行了十大类近百项活动,百万市民热情参与.增进了历史文化名城交流与合作.彰显了南京独特的文化魅力.提高了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名城会重头戏.2006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无疑成为直接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4.3万平方米展厅、1500个标准展位、20项子活动、各类展品总量超过200万件,使文交会成为国展中心近几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展期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展会。12万观众淘宝文交会.直接推动了交易额的节节攀升.现场总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意向交易额近1.5亿元。  相似文献   

17.
朱善璐 《金陵瞭望》2010,(27):I0004-I0004
2010年,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南京,第四届中国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召开,让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这里齐聚,分享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点滴精华。在此,我代表南京740万人民,向关心名城会、参与名城会的朋友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公布施行是名城保护工作中的盛事,它象征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步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保护的轨道。笔者围绕《条例》,对镇江名城保护的现状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蒋淑玉 《今日南国》2007,(21):33-36
一座神奇、峻秀的山峰孕育出一座名城2000多年的文明,这座名城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这座山峰是被誉为"南天一柱"的独秀峰。独秀峰是桂林的天然城标。早在唐代,声名显赫的大将军李靖就以独秀峰的正南面为城垣中心修建了"桂州城";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又以独秀峰为中心,修建了靖江王府。以后的桂林就以靖江王府为"城中城"不断向四周扩建,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20.
十三行博物馆是彰显千年商都广州城市精神之魂的最好载体;十三行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历史性、国际性、现实性意义;选取十三行商馆遗址构建专题博物馆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筹建十三行博物馆并不需要大拆大建,并能更好地保护历代普遍遗产,促进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与复兴,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十三行商埠文化特色旅游区,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