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及其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变化,是与党和政府推行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人口政策息息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推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积极推行“人口兴旺”政策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内容为鼓励和提高生育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人口数量(包括劳动力)。人口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也是其它社会生活,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的主体。从当时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的实际出发,从当时民族地区广泛盛行的传统农牧业需要增加劳动力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行“人口兴旺”政策,是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因此,在这个期间,不论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或者有关文件中都有这方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解放前的少数民族还分别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农(牧)奴制社会和封建地主所有制社会,因此,除个别民族外,绝大多数民族的文化程度都很低,甚至有的民族还处于原始愚昧状态。解放后,党和政府制定和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因此,各级政府在大力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中国各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是,由于各个民族人口文化程度的起点有的较高有的很低,各个民族地区的重视程度和所采取的措施又不一样,所以,各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也就有快有慢、有高有低。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以及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旧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再生产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人口再生产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类型为主的同时,有的民族人口仍然处于极高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再生产类型,甚至在某些地区、某段时期,还处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负增长率的特殊类型。例如40年代吉林省朝鲜…  相似文献   

4.
解放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各种急、烈性传染病、地方病泛滥丛生的状况也有了极大的改观,死亡率下降。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死亡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各少数民族在80年代初期的死亡水平、规律、特征以及各民族间死亡的异同情况,同时以此反映各民族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态势是积极应对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与关键。利用2000—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系统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最新特征与发展趋势,并探讨我国少数民族老龄问题和积极应对措施。研究发现,2020年少数民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10%,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但老龄化进程慢于汉族。少数民族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和女性化特征,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明显。此外,少数民族老年人口主要集中于壮族、满族、回族等人口较多的民族中,39个少数民族已进入老龄社会或老龄化社会阶段,各民族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分化进一步增大。各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为家庭供养,老年空巢家庭规模持续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凸显。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既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体现,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民族地区养老保障发展滞后于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进程;二是伴随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民族地区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需破解多重挑战;三是面对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文化、地域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8个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63.41%。受到这些地区本身历史的、自然的、民族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人口状况也表现为与中国中、东部很大的不同,具有自身显著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对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口变动以及自然增长状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五普”数据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000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虽然少数民族整体人数相对较少,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因素法模型对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门巴族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分析未来50年门巴族人口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少数民族人口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国家制定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数量较少的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依据,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裕固族人口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裕固族是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5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裕固族人口快速增长。80年代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降低了裕固族人口增长的速度,裕固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对于裕固族这样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其未来人口发展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着该民族自身的发展及民族聚居区的繁荣。本文通过对裕固族人口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变动的预测,对裕固族人口合理健康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口的高龄化 在近代社会以前,人口动态是多生多死,到了近代社会,人口动态就是少生少死了。从近代社会以前的人口动态向近代社会的人口动态的转变,称为人口革命或人口转换。一般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而引起人口转换,这多见于各国的人口历史。人口转换过程的前一阶段,首先是死亡率的下降,这是由于社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发展,使医药和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死亡率的下降的缘故。可是,在这个阶段的出生率却依然保持着高水平,所以,当人口动态成为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组合时,其结果便造成人口的增加。随着人口发展的变化,不久就到了人口转换过程的后一阶段,这时出生率也下降了,死亡率和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的死亡率经过几十年的持续下降,就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已经达到了相当低的水平。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及民族之间在死亡率方面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对中国人口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分析表明,影响地区之间预期寿命水平差异最大的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因此降低儿童死亡率是进一步降低我国人口总死亡率的潜力所在。与其他年龄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占少数民族人口的一半。分析和研究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构成现状及其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使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好地进行四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此作一简要分析。 一、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素质 解放前,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原因,除个别民族的文化和汉族差不多外,大多数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文盲率高。除内蒙古、新疆各有一所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族人口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口战略决策的需要,我国学术界对某些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状况,人口与社会经济,民族人口与生态环境,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等,进行了某些单项研究,取得了不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生育转变是中国人口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生育转变为认识中国生育转变历程提供了多样视角。使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描述了不同少数民族生育指标的变化,并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区分了民族内部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如何解释不同民族生育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各民族的总和生育率都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大多数民族的总和生育率接近或低于更替水平,部分民族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略有回升。少数民族生育行为存在很强的异质性,不同民族生育模式不同。民族特征对生育行为的影响仍然存在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民族内部的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差异超越民族之间的差异成为影响少数民族生育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人口的计划增长,是在保证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使新疆各民族人口质量得到普遍提高。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搞计划增长有无必要,如何能切实可行地实行少数民族人口有计划的增长,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关系到在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中搞计划生育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少数民族人口的真正繁荣和昌盛。一、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计划增长的必要性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解放前,新疆各族人民在历代统治阶段的压迫之下,人口增长极为缓慢,直到解放初的1950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满等十三个民族,是以维吾尔为主的民族聚居区。1981年年底,全区人口有130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数为768. 06万人,占全疆人口的58. 94%。一、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发展解放前,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新疆少数民族不仅经济、文化落后,卫生、医疗事业也很薄弱。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呈现为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人口自然增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1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的变化.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之1990—2000年有大幅度下降,但不同民族间差异明显,由此导致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化较大,与2000年比较,人口在1000万以上规模的少数民族由2个增加到4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由20个下降为19个;人口增长率不仅在民族间差异大,而且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间和不同地区间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各民族的老年人口增长率都很高.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在省级行政区间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3.36%提高到2010年的32.84%,但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还很低,且各民族、各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除汉族之外的55个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变化状况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人口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和分析其发展变化态势,因地制宜地适度控制民族人口过快增长,对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地区经济的繁荣以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长德 《西北人口》2008,29(4):49-54,58
本文根据凉山州历年人口资料和最近几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讨论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文章发现,总体上,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少数民族人口还存在着人口增长较快,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负担重等问题,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当前凉山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战略关键期”,人口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文章提出,要通过稳定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婴幼儿死亡率的性别差异、水平、趋势与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中国婴幼儿死亡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描述了婴幼儿死亡率性别差异的历史、区域和民族间的变化,以及婴幼儿死亡率性别差异与一些社会、经济、人口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偏高的女性婴幼儿死亡水平可能导致的人口及社会经济后果,以及它们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民族问题。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健康的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 ○必须根据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本民族和本地区实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和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的比例,有效控制民族地区人口增长,使之适应民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