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讲史是处于史传与章回小说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在角色创造方面,它一改史传的重事轻人、重言行轻形貌、重教化轻传奇的倾向,开始重视角色的形貌叙写,角色的传奇色彩也更为浓厚,初步实现了事件中心向角色中心的转变,为章回小说的角色创造作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2.
林刚 《南都学坛》2003,23(2):56-60
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在吸取前代文学各种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艺术渊源是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史传文学的思想精神、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模式和叙述视角多为英雄传奇小说模仿、借鉴。说话艺术在篇幅上为英雄传奇长篇化提供了条件,“小说”含义的扩大化为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用的技巧和手法也为明清英雄传奇所效法,讲述故事体制上的特点则直接影响到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分章别回”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由讲史演变而来的古代长篇小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无法摆脱史传文学的深远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小说的技法上,更体现在对史传文学精神的继承上.史传文学浓厚的君权神授的观念,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对奇、幻的追求;史传文学独有的局部单元叙述结构的自成格局和独立性的叙述结构,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的循环结构模式和彩线贯珠式的结构方法;史家的"发愤著书"说和实录精神,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动机和原则.史传文学的深远影响,最终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罗书华 《南都学坛》2002,22(4):57-60
史传文学在角色创造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和角度,主要表现为:注重角色的言语、行为的描写;注重角色之间的烘托、映射、陪衬等关系叙写;性格先导,将传主的性格放在一个很显要、突出的位置。史传文学角色创造的方法,在章回小说中得到了传承。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章回小说蕴含着强烈的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因素。其一,就小说创作题材来说,北方章回小说类型的主要代表是儿女英雄小说及侠义公案小说,南方则多为狭邪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其二,在章回小说的地域差异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思想内涵,诠释着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迈向近代的发展轨迹。其三,19世纪中后期,章回小说有南北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古典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在元末明初问世后的五、六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总结学习这些传统,对繁荣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艺大有裨益。本文仅就这个问题做初步的探讨,意在抛砖引玉,就教于名家学者。我国明清以来盛行的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话本中有一类是专门讲说历史故事的,称为“讲史”。由于历史故事很长,说话艺人不可能一次讲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的小说是对传统章回小说有选择的改良,以其代表作《啼笑因缘》为例,从题材和文体创作两个方面张恨水小说对传统章回小说都有继承与创新。从题材选择上看,《啼笑因缘》与传统章回小说中的世情小说、艳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等等不同类型的小说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又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创新。从文体创作的层面看,《啼笑因缘》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技法等等都对章回小说的创作技法有所继承、改良。张恨水之所以能够以辩证的姿态审视章回小说,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少年时代对章回小说的阅读经验所致,一是作者新闻记者的身份促使,令他对现实有着敏锐的感知,并能够在充分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能力的情况下,以传统蕴含时代精神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社会的扭曲与人性的美。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初期章回小说创作思想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期章回小说的创作思想大多没有跳出儒家伦理说教的圈子,假立人物以图解伦理观念的创作方式盛行.而张南庄的<何典>与署名庾岭劳人的<蜃楼志>却跳出了传统小说的圈子,在小说价值观念及创作对象等方面大胆创新,萌发出强烈的批判思想与救世意识,标志着此期章回小说创作从传统迈向近代的思想嬗变.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学史分期的依据不应是朝代,而应是文学发展本身显示出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表现为:以民间创作起主要作用的文学为开端,以文人继续创作和改造这种文学为发展,以这种文学远离民众为结束.人民性是文学兴衰的决定性因素.据此,古代文学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从《诗经》到汉赋;二、从乐府到宋词;三、从话本小说到章回小说.  相似文献   

10.
"新五性"是笔者针对报告文学的"旧三性"而从新时期以来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新理论.它既为文体特性,也是价值标准.它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的观念更新与审美新变.这一点,在史传报告文学与问题报告文学中表现尤为突出.而张正隆、陈启文与阮梅作为其中不同年龄和文体流派的新老作家,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代表性.以他们为例进行补充论证,可以从一个侧面管窥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1.
武侠小说叙事时空主要以明确、虚拟和淡化历史朝代三种方式指向中国古代社会之“历史”。在这一时空前提下,小说家又主要采取借用和架空两种方式想象重现或“改变”历史生活,既塑造“侠”的形象,又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揭示历史与文明进程的规律和意义。这可概括为武侠小说的历史性类型特征。中国古代社会“侠”的丰富存在和文化传统,是武侠小说的历史前提和文化前提,作为英雄之“侠”的形象塑造、玄妙神奇之“武”的渲染、传奇江湖描绘的要求是武侠小说的文体前提,它们交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历史时空成为武侠小说具备本土性、文化性、想象性、合理性、可信性存在的必要时空。武侠小说虽然不是历史小说,但历史性是武侠小说这一中国传统小说类型的根本属性。历史性之于武侠小说,可以产生现实的超越性、感受的真实性、内容的深广性以及侠的形象塑造的丰满性等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历史小说走过一条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变革的创新道路,其现代化进程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从英雄创造历史到解构英雄,从人民创造历史到偶然创造历史是其突出的历史文学观。而历史氛围的轮回性,审美取向的循环论,结构形态的进化论又是其重要的艺术手段。不论是规律认识,还是价值判断,历史由叙述赋予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来审视明清时期的小说,明代由于哲学领域中心学平民化和通俗化的影响,小说叙事的狂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基本品格。从分析《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几部作品入手,揭示了文学狂欢化的演进过程。明清小说叙事渐渐摆脱历史理性的约束,通过作家思维的狂欢化、小说体裁的狂欢、作品世界的狂欢,把小说叙事推向了古典文学的巅峰。借助狂欢化诗学,找到了另一个重新审视明清小说叙事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4.
《故事新编》中的“油滑”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历史小说的一种艺术形态和美学风格,它集中体现在小说话语形态、情节模式以及叙事意象上的创新变异,是鲁迅对传统历史小说写作模式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个人性突破,对现代历史文学创作来说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叙“史”小说依托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还原裹挟于历史洪流中的民间生存本相,让读者在荒诞中品味到庄严。在《丰乳肥臀》中,作者借助一个患有“恋乳癖”的主人公——上官金童的独特视角对民间历史进行回望,开创了独具一格的历史叙事诗学。研究探讨小说文本的历史化叙事指向,分析其基于“人学”的平民史观以及历史叙事模式背后的文化隐喻,期冀让读者了解复杂、多维的历史语境与症结,更准确地把握莫言的历史价值观与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论近年来新历史小说创作的转型与回归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历史小说创作呈现出转型与回归趋向:由原来突破现实主义创作成规转向回归现实主义,出现线性完整叙事回归、史诗性艺术追求及确定性价值意义重现等,体现出与同时期的理性历史叙事(即传统历史小说与新革命历史小说)相整合的趋向。这是现实社会和文学秩序重构努力的结果与体现,与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再次转向及读者阅读心理定势有关,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根本区别,主要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在新历史小说中被彻底颠覆,革命叙事呈现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沉落等景象。这表现了开拓独特的历史生活和揭示崭新历史精神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影像或幻想,其颠覆性破坏也给以后的小说提示着警惕。  相似文献   

18.
叙述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叙述,即虚构叙述.但对中国传统叙事的研究,却不能不将历史叙述纳入其中.由于中国史学传统异常发达,使历史叙述在中国传统叙事中得到高度发展.我们从先秦叙事的特点以及史诗的残缺和小说的晚出等方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形成、发展与历史叙述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在呈现多元复杂形态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主题取向,主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方面,承续和彰显了中国工业题材小说一以贯之的史诗品性和价值导向。回眸历史,以宏大的"史诗"性叙事,记录和还原历史真相,为工人阶级树碑立传;叙写"失位"工人的现实嬗变,对工人的生存压抑、人性畸变和异化问题引起疗救的注意;探讨工人、工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展现工人眷恋、拯救和探寻现代工业家园的斑驳人生远景,丰富和拓展了工业题材小说的主体性内涵,代表了新世纪工业题材创作的某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滥觞于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在叙事上虚实结合,既充满传奇性,又富于现实性;在文本上融文、史、经于一炉,既有文学意味,又有史传色彩和宗教寓意。故使其总体上呈现出泛文化和浪漫抒情的美学风格,但古代汉文小说的内在精神和审美特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韩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