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是一个备雨绵绵的日子,无聊的我随意翻开以前的日记本,一片早已压扁枯萎的桃花瓣映入我的眼帘,这不由使我牵挂起它——院外的那株年迈的桃树。它经历了一宵凄风冷雨,是小是“绿肥红瘦”呢?  相似文献   

2.
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卉卉(化名)睡熟了,王女士无意中看到了女儿写的第一篇日记,当看到用汉语拼音拼出的日记,内容竟然是:“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打骂我,还希望妈妈不要烦我……”王女士当即就愣住了:没想到女儿人生的第一篇日记,竟然要求母亲不要打骂她,而且稚嫩的言语中居然对深爱她的母亲充满了怨恨!  相似文献   

3.
去年6月底,外孙女就读的人民路学校要放暑假了。班主任老师给同学们布置完假期作业后,还特意布置了要写10篇日记的任务。放学后,我把外孙女带回家,她便迫不及待地问:“姥爷,啥叫‘日记’呢?”为了准确回答外孙女的问题,我随手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找到“日记”的条目后,用通俗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学史上的两篇“日记”宋曦业1918年4月,也就是在震惊中外的“5·4”运动爆发的一年前,鲁迅先生写下了震惊中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当历史的脚步又向前迈进了10年后的1928年,一篇《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问世又确立了一位女作家在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5.
做毒药     
点评:虽然“毒药”是可怕的,但这篇日记把“怎样做毒药”的过程写得具体、详细,很好!  相似文献   

6.
流行歌曲里有这么一句歌词:“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我跟它唱对台戏,把歌词改成了:“你问我烦你有多深,文章代表我的心。”当我把它唱给同学们听的时候,他们的眼里放出了“仇恨”的光芒。是啊,谁没有几件烦心事、讨厌事呢?这样的文章是最容易表达真情实感了,所以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你瞧吧,《我讨厌外号》、《我讨厌肥胖》、《我讨厌说话不算数》……一篇篇充满深仇大恨的文章诞生了。我们来读一篇《我讨厌刷牙》:  相似文献   

7.
遗失的美好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家里吃了不少苦头。 事情是这样的:中午放学回到家后,妈妈问我作业是什么。我撒了个谎说:“抄一则日记”。吃完午饭,我休息了一下就去做作业了。妈妈那双神奇的眼睛看出了我是在撒谎,就又说:“到底是写一则日记还是抄一则日记?”我开始心慌起来,  相似文献   

8.
闹闹妙语     
从怀孕时就兴趣盎然地给儿子闹闹记成长日记,可是后来越来越懒,终于很久很久,久得我都无法记得前一篇是一年前的什么时候记得了。  相似文献   

9.
《先太学君行状》是王国维为纪念其父乃誉(1847—1906)去世而写的一篇家传,作于1906年。今年四月,我有机会获读王乃誉《日记》及杂著手稿,发现这篇遗文被夹在《甲午日记》(“午月初三日起”,封面无题)这本手稿中,纸米白色,长方形,铅字印。乃誉病没,此文系以“行状”形式,致讣于王氏亲族友好。我深觉,在弄清王氏家世,特别是他的家学渊源问题上,此文颇关重要,不仅具有一般的史料价值而已。下面拟联系乃誉《日记》杂著,就此文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去外公家。又看见外公生前为我栽下的葡萄树。它枝叶繁茂,挂满了一串串玲珑的葡萄。人逝物在,人不在情却在。我立足树旁,抚摸着它紫绿色的枝条,透过朦胧的泪眼,仿佛又看见外公那慈祥的脸庞。  相似文献   

11.
教女有方     
刘娟 《社区》2005,(2):52-52
女儿的一本日记足足让我破译了好几天。记得那天女儿放学回家,一改以往先看电视、吃零食的习惯,一声不吭地跑入自己的房间,直到吃晚饭时,三唤五请才出来,匆匆扒了几口饭又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女儿怎么了?第二天,女儿阴着脸上学了。我不顾丈夫的劝阻决定偷偷看看女儿的日记。谁知,女儿日记的第一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日记属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偷看者,请悬崖勒马。”女儿早已做好准备。死丫头,就是万丈深渊,我也要跳下去。怀着为女儿着想的心情,我继续翻开日记。天啊!丫头的日记不是英文,便是符号、数字:“她带着她的恐龙GG(哥哥),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12.
朱荣根 《社区》2013,(31):42-43
自从到社区工作以来,我一直负责社区的综治工作,这些年调处的纠纷可谓五花八门,但我始终做到用真心、耐心、细心参与纠纷调解工作,调处中及时抓住纠纷双方的平衡点,运用相关技巧,做到公正客观,求大同存小异,努力实现“双赢”局面,从而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下面是我的几篇有关调解工作的民情日记。  相似文献   

13.
叶倾城 《社区》2010,(15):64-64
时髦洋气如瑞秋,在婚前,就已经是“搜狐婆媳”、“天涯婆媳”等论坛的常客了,看了一篇又一篇“婆婆要‘吃掉’儿媳妇全家”“新婚第二天我把婆婆的房子给烧了”“凤凰男是从什么样的蛋里孵出来的”之类狗血帖,自以为对婚姻、对人际关系已经烂熟在心。  相似文献   

14.
金鉴 《北京纪事》2016,(5):109-111
这块乾隆年制朱砂墨在我手中已经不少年了,它与我收藏的另一块乾隆“晋唐心印”古墨,成为我文房收藏的翘楚。翻开我多年前的日记,得到这块古墨的情形似乎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15.
我家养了一只大黄猫,长得又肥又壮,我赐它一外号—老馋。它到底有多肥?有多壮?这么给你说吧:我抱着它照了张相给大家看,都以为我和小虎仔合的影呢!它之所以这么肥壮,全是吃出来的成就—它的“怪”,也全在一个“吃”字上。在下这里给你献上它一天的用餐记录,也让你见识见识。  相似文献   

16.
疯疯癫癫     
暑假,我写了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和姥爷去看电影。外面风很大,沙子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吹得我们的眼睛都睁不开,头发也被风吹得散乱散乱的。我和姥爷顶着风走,疯疯癫癫,就到了电影院。”  相似文献   

17.
陈平原 《社区》2008,(2):6-8
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  相似文献   

18.
青年毛泽东在1915年8月致萧子升的信中,抄赠了一篇“自讼”赋。该赋共390个字符,借鉴了枚乘《七发》的赋体,以客、主问答的叙事形式展开,借物言意。毛泽东求学期间在读赋时也会学作赋,作过多少赋现在难以知道。毛泽东在致萧子升信时,只说送“日记一段”“试一观之”,而不说以一赋相赠,其意是表明谦逊态度,而不在信中卖弄风骚。他这篇“自讼”赋,贵在自责;对自己的学养、品德、修齐、言行、志向进行自我反省,作一明确的评判;敢于解剖自己,以高标准严苛要求自己,以祈实现“大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卫素荣 《新天地》2011,(7):38-38
去年春节,丈夫从外面买回一株兰花。修长的叶子,绿绿的,在冬日里显得很是有生机。可不知什么原因,好多天过去了,它还放在墙角,没有栽到花盆里。于是,我找了个花盆,把它移栽在进去,放在了墙角。一株茂盛的棕竹挡住了它。之后,每次给棕竹浇水的时候,我也给它浇点水,早就听说兰花难养,也没希望它能长得多么讨人喜欢。  相似文献   

20.
咬过的汉堡     
参加过几次语文教师座谈会,听同事说:“写循环日记既能减轻师生的负担,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友谊,真足一举多得。”一向“耳软”的我.心动了,也行动了——我为学生买来了29本日记本,让学生两人一小组轮流写,相互批改,共同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