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把节之夜》是当代琵琶作品中代表西南民族音乐风情的精品之一.笔者以琵琶曲《火把节之夜》为个案,从创作背景、素材来源、结构与旋律发展手法、节奏节拍以及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并通过对《彝族舞曲》《火把节之夜》两首代表作品的对比归纳、总结出运用彝族音乐素材的琵琶乐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口弦音乐历史悠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语言性与创作性双重特点。凉山彝族口弦音乐的语言性特点决定了彝族语言是口弦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性特点决定了口弦乐曲是一种即兴创作,来源于生态情境。凉山彝族口弦音乐的传承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的特点,传承方式宜采用自然性传承和干预性传承相结合。旅游利用是凉山彝族口弦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口弦音乐专题博物馆、传习教育基地、旅游商品开发、动态休闲演艺是凉山彝族口弦音乐旅游利用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云贵川彝汉文献资料和彝族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穿插行进,交互印证,力图勾勒出婚嫁、丧葬、劳作及铜鼓等彝族原 生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在有限的资料范围内对彝族仪式音乐、劳作音乐及铜鼓音乐做一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4.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从当地历代彝族毕摩所保护和传承且当地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经籍文学版本的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看,有史诗类、传说类、伦理类、神灵传言类、婚丧礼仪类、恋爱婚姻类及译著类等;又从当今当地彝族毕摩讲唱传承形式和场域及其采用的唱腔唱曲音乐看,有“甲苏甲类”“诺依特类”“设依甲类”“阿哩甲类”等。纵观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支系性与区域性、原生性与变异性、追忆性与憧憬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吸纳性与开放性、祭祀性与文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彝族民间长诗是彝族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现实性强的长篇散文故事,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对<阿嫫妮惹>、<阿诗玛>、<珠尼阿依> 三部长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人物性格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揭示它们如何艺术地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学创作智慧和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彝族民间长诗是彝族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现实性强的长篇散文故事 ,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对《阿嫫妮惹》、《阿诗玛》、《珠尼阿依》三部长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人物性格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揭示它们如何艺术地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学创作智慧和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安潮在其中国民族风韵艺术歌曲的探索中,以古典音乐手法的合理运用、地域性音乐素材的有效融会、时代性音乐语汇及审美情趣的巧妙结合等个性手法,在共性的民族化音乐思潮洪流中,以其切身的感悟创作出大量旋律优美、结构精致、民族韵味浓郁的雅俗兼具的艺术歌曲.认为,他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中或将留下其个性化身影.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有关彝族文字起源问题有多种解说。有学者认为在史前史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成为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自己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笔者追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彝族文字起源研究和探索的论说,将彝族文字创制或产生情况归纳为神奇的民间传说、彝汉古籍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或考证的刻画符号三种类型加以论述,明确提出彝族文字起源距今已有万年以上历史甚至更早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音乐文化发展趋势来看,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将面临一个开放性的全球视野的音乐文化环境和现实,多元文化已 成为21世纪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共同趋势。”民族音乐有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作用,彝族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 宝贵财富,作为极其珍贵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朵洛荷),彝族传统民间音乐有着隽永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开发价值。在 彝族地区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中建立音乐教育与地方民族音乐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基础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其必要性与可行 性,我们通过选择彝族民间歌曲、彝族民间歌舞及音乐、彝族民间器乐曲及根据彝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的既有彝族音乐特征、 又具有较高艺术性的经典音乐、舞蹈作品与传统音乐教育中的钢琴、声乐、舞蹈和试唱练耳课程的融合以达到在彝族地区幼儿 师范音乐教育中建设地方民族音乐课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彝族民歌在历史的洗濯中,必然不可避免的打上本民族意识形态烙印,而彝族的宗教信仰,是彝族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原始宗教借原始民歌以宣传,原始民歌借它增加了内容,扩大影响,保存与传播.并推动彝族先民的物质生产,丰富精神生活,形象地记录了彝族先民的历史、习俗、心理,并将彝族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彝族地区唢呐与民俗的描写,阐明唢呐与彝族民俗及彝族音乐的关系;揭示唢呐文化在彝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或作用;同时指出唢呐、唢呐音乐或唢呐文化是中华民族器乐文化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论彝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传统继承、借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发展是一条历史的长河,在它发展的下一阶层上,总是承传着上一阶层的源流,同时又接受着各种文学潮流的影响。彝族当代文学是在继承彝族文学的历史传统,借鉴汉族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优秀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彝族文学受彝族民间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彝族民间文学不仅给了彝族作者最初的文学启蒙,而且提供给他们以丰富的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彝族文学的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其基本经验是: 第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文艺方向,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第三,必须解决好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问题。第四,必须全面提高彝族作家队伍的基本素质。当前的彝族文学创作,闭塞是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勇于探索,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以追求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要有信心在遵循艺术规律、尊重民族欣赏习惯的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的识别武器,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吸收国内外的艺术成果,创造出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彝族新文学。  相似文献   

13.
传统琵琶乐曲在整个琵琶音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十面埋伏》、《阳春白雪》这类经典乐曲,人们通常会更重视研究其演奏技法和流派风格的传承,而较少涉及乐曲定弦的研究。传统琵琶乐曲的定弦种类大致有三种,其中以D调数量为最多。传统琵琶乐曲的定弦暗示了乐曲的和声语言及其音响特征,对于乐曲内容的表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典籍众多的民族。自古以来,勤劳智慧、能诗善歌的彝族人民,不仅创作了真挚感人、色彩缤纷的许多传诵不衰的名篇佳作,而且在古代就撰写了理论联系实际、用以总结和指导本民族诗歌创作的诗学论著。古典诗学论著之多,在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中雄居前列,仅次于汉族。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艺术特征的形成,有其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心理素质诸多方面的原因,地理环境是极重要的原因之一。金沙江流域的地理分割,给凉山彝族民歌染上了古老、原始的独特音乐风格色彩;彝族民歌歌词和音乐表现出的彝族人民的坚刚勇猛的性格与被称为“诺亦”(黑色的水)、“诺亦何莫”(黑色的大河)的金沙江合柏。从金沙江切入不仅有助于剖析凉山彝族民歌的特征,而且有助于剖析“藏彝走廊”同源异流的各民族民歌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藏族彝族大学生自我接纳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运用自我接纳量表对藏族大学生和彝族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情况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藏族、彝族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接纳倾向;由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自我接纳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性别差异表现为藏族、彝族女大学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排斥否定的自我;藏族、彝族大学生在自我接纳上表现出不同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钢琴音乐从改变传统乐曲中,通过西方先进系统的音乐技法与东方文化相融合,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成功的运用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表现出中国钢琴曲的创作手法与内涵,塑造了中国特有的钢琴诗境.  相似文献   

18.
彝族漆器是彝族人民用独特工艺创造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四川凉山彝族的漆器,以其使用的广泛性和鲜明的特色不仅在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漆艺文化中也最为引人注目,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和真正朴实的实用艺术,也是高贵华丽的装饰艺术,是彝族人民艺术的史书和活化石。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给彝族漆艺的发展带来冲击,但如能提高大众化和精品趋势,彝族漆器艺术将大有曳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形式、素材、技巧等方面,阐述了中国钢琴音乐根据民歌、民间器乐曲、民间舞曲等改编,以及民族调式和声与模仿民族乐器音响效果等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之所以有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就是因为各民族都拥有着自己涌流不息的母语口头传统,都运用自己的母语进行族群历史叙事与文明的传承与传播.当代母语书面文学创作其实是不同程度地、各有特色地延续和传承着各民族的口头传统,受源远流长的口头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母语口头传统已经一脉相承地成为各民族当代母语文化创造的核心资源,也是各民族母语文化不断变异和发展的例证.本文以彝族为例对各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与当代母语书面创作关系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