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核算这个概念,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苏联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结束后,进入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俄共(布)在全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把国营企业的管理建立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时,列宁发表了很多重要指示,对实行经济核算的目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他指出:“国营企业实行所谓经济核算,同新经济政策有着必然的和密切的联系,在最近的将来,这种形式即使不是唯一的,也必定会是主要的。在容许和发展贸易自由的情况下,这实际上等于国营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原则。”在这里,列宁深刻地分析了:一、经济核算与新经济政策的联系,即经济核算与商品货币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全国第二次苏联现代史问题学术讨论会10月26—31日在上海师院举行。会议主要讨论苏联1921—1937年间的农业问题。与会者根据自己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其内容有:关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土地农机出租、农村雇工、独家  相似文献   

3.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俄经历了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时期.在后一时期,为摆脱困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全俄人民,进行了利用当时现有市场发展经济的尝试.众所周知,在国内战争时期,刚刚建立新政权的苏俄曾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措施,取消了商品交换和封闭了市场.战争结束之初,由于多年战争的破坏和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副作用,一度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于是以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为转折点,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正是在这个转折过程中,列宁产生了利用现有市场发展经济的思想.第一,列宁提出了以周转自由、贸易自由和商品交换为“主要杠杆”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这种指导思想出发,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行粮食税制,使小农在纳税后留有一定的余粮.然而,仅仅使个农手中留有余粮仍然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关键的、根本的方针和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调整时期。经济上这样大的变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无先例?有的,当年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即是。今天,重温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以及列宁有关新经济政策的许多论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理解,并增强执行这个方针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政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经济建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既体现着规律一般性,又有着各自具体的内容。一、新经济政策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策略从1918年到192o年,是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期,是俄国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在俄共(市)党的领导下,粉碎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武装叛乱,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大胆尝试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列…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最近在武昌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研讨。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分期问题。有的同志同意现有的通史和专史的划分方法,即将1957年以前划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1957年以后划分为“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1976—1983)。这种分期方法与目前流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原理教课书中关于我国计划管理体制沿革的分期大致相似,主要是沿袭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的划分方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七卷本)除了战争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同志把无限的权力都集中到了自己手中.我不相信,他永远能够足够慎重地使用这种权力”——列宁在1922年写道. 为什么没有听从列宁关于把斯大林调离总书记职位的意见.甘年代是否有人能在这个职位上代替他?实际上,在苏联的历史文献中,这些尚属没有阐明的问题.苏联历史学博士瓦谢茨基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二十年代初,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国民经济陷入崩溃,急需把实际上混乱之中的国民经济恢复起来.1921年3月召开了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入新经济  相似文献   

8.
1921年春,苏俄历史进入了一个高潮与转折的时期:年轻的共和国政府实施列宁精心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国家经历了国内战争和敌对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后,处于这样的复杂形势,新经济政策不仅有振作的作用,而且事实上,它还是关于经济战略(马克思思想史上的首创)的详尽的方案。这项经济战略包括苏维埃国家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整个时期。列宁的计划开风气之先,而且毫无顾忌:利用资本主义并对它进行限制,用最快的速度摆脱战后饥荒与贫困,竭尽全力发展整个国家的生产力,从而奠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与平息国内叛乱的伟大胜利,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了向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的转移。为了实现这个转移并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列宁的亲自主持下,俄共(布)中央于1921年春天果断地制定并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以代替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是一次规模巨大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影响的经济改革。这次改革创造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为使改革顺利进行,必须同“左”的偏见进行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主要是两项大的改革。第一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战争时期为  相似文献   

10.
1921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制定和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这是苏俄在进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转变。这个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在当时的苏俄和中国都有不同的认识。以至发生争论。我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就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本文拟对这一政策及其争论的历史背景和高君宇的理解作初步考察,以对高君宇的认识做出恰当的评价。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革命成功不久,为了挫败随之而来的十四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敌对势力叛乱,度过灾荒,饥馑,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曾制定和实行过“战时共产主义”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1.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兴起的新兴阶层"耐普曼",在当时的苏俄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议,这种争议的实质问题是"新经济政策"的本质问题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伴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终止,"耐普曼"阶层最终消亡,"耐普曼"消亡以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逐步定型,苏联社会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逐步固化和僵化,苏联的社会阶级阶层关系也逐步固化和僵化.  相似文献   

12.
1921年在俄国经济发展的转折关头,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特有的大无畏精神和科学态度,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制定了适合俄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引导俄国人民胜利地完成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从1921年到现在,无产阶级又走过了六十余年的战斗历程。六十多年间,无产阶级革命又在许多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获得成功。在小农经济占优势、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里,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如何迅速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目前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正在探索的问题。在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之际,回顾苏联的新经济政策,重温列宁的有关论述,将会使我们得到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重读列宁的《论粮食税》及前后几篇文章,深有感受,觉得它对于肃清“左”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特别是关于农村的经济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21年苏共在列宁领导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征收“粮食税”代替“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这对当时苏联来说,是党在方针政策上的一次急转弯。这一急转弯,使不少党员和干部产生疑虑和意见,为什么要这样改变?这样改变对不对?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列宁列举了大量的事实,作了深刻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1921年到列宁逝世前,列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报告中涉及到新经济政策问题,其中集中阐述的有《论粮食税》等几篇。重新学习之后,使人油然产生一个深刻印象: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资本主义没有留下任何片言只语的情况下,依据本国实际,运用马克思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勇敢地提出并在全国实行了包括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在内的新经济政策,使  相似文献   

15.
列宁立足苏联国情,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初步探索了适合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鼓励共产党员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等。新经济政策不仅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思想渊源,同时对今天我们处理“三农问题”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时期开始,苏联国家档案由于被严格的思想文化体制所限制,一直未得以公开,这就使得人们对许多苏联党内的重大问题难以清晰全面地认识。本文从研究苏联解密档案入手,从斯大林的认识角度分析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坚持国营经济领导下与非国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这三大因素为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分配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 新经济政策是继“战时共产主义”之后,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所实行的国内经济政策。它是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反复探索的结果。列宁认为这一政策能够把小农的俄国引向社会主义的俄国,实践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那么列宁是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之上制定这一政策的呢?关于这一问题,理论界很少涉及,笔者试图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苏联时期中亚与中国新疆的关系直接受到苏联外交政策和两国关系的影响。苏联成立之初实行力保新疆稳定的政策,当时新疆地方长官也采取"保境安民"和"严守局外中立"政策,双方开始了有利于苏维埃政权巩固和新疆稳定的政治、商贸交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时期中亚与中国新疆保持了3000多千米长的共同边界和十几个跨界民族。20世纪60年代,中苏友好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新疆的政策发生变化,其中亚和中国新疆发生了众多的边境、外交纠纷。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诸国与中国新疆的划界工作解决顺利。  相似文献   

20.
列宁将从战时共产主义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称为"战略退却",它包括两个内容:从1921年春从社会主义建设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同年秋冬再后退到国家调节商业。苏维埃政权实行这些"退却"是有条件保证的,同时也要注意潜在的危险和困难。当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实践尝试。列宁的"战略退却"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也对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退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