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费主义批判与消费伦理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消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的必然.消费主义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态势的同时,也使现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等伦理困境,表征着消费主义的局限性.这一局限性成为消费主义批判的逻辑前提.反思、消解、超越西方的消费主义,自觉地建构"合理的"消费伦理,有助于推进正处于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的当今中国社会"健全的"发展和新型的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周秦时期建立封建社会以后,一直是个农业国家,以农民和地主两大社会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结构没有什么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洋务运动,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工业,有了新的工人阶级和新的资产阶级,但近代工业发展得非常缓慢,社会结构变化也非常缓慢。到1949年,中国的社会结构还是农民占总人口89.4%的农业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真正发生历史性的大变迁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型,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极大地推动、加快了社会转型的步伐,而社会转型的加快和成功,也反过来影响、推进体制转轨的持续进行。这种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同时进行,正是中国自改革开放28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同时也是中国当前产生了如此众多的经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个体风险的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既包括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包括由现代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这就使得中国社会既面临着传统社会的危险,也面临着现代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风险.同时,还面临着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互动而带来的风险.其中,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个体碎片化是中国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基点.个体的碎片化不仅带来了个体风险认知和决定能力的弱化,同时也使社会风险认知和决定能力弱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生产社会过渡至消费社会、居民收入提质增速与消费刺激复合效力等现实背景下,中国消费者产生诸多不同过往的消费惯习。尤其是中产阶级群体出现一种消费场域扩张与资本流动矛盾的两栖格局,集中表现为:长期性与即时性消费的空间挤压、自目的性与嵌入性消费的范式博弈、"台前"与"后台"消费的徘徊取舍以及基础耐用与文化趣味消费的艰难平衡。剖析当前两栖消费属性来源,既要从经济转型与体制转轨带动生活质量改善、中西方理念激荡模糊价值判断等因素着手,又需从网络媒介软性禁锢主体性建构和顶层政策安排敦促消费风险式微等方面综合审视,实现对两栖消费精准的结构化认知。  相似文献   

5.
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社会的兴起入手,概述了全球性消费社会的形成过程,梳理了西方消费研究的早期探索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初步探讨了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社会转型的历史境遇下,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概念的时效性和解释力提出质疑和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不能仍停留在生产逻辑的水平,因此,走出生产逻辑进入消费逻辑才能探索出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范式.实际上鲍德里亚激进批判的哲学后果一方面隐含着对革命和解放的绝望,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因素——历史辩证法的彻底遗忘.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代中国发展的转型性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具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其历史性重任在于:由传统的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由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型;由伦理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转型.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在于:经济转型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多质经济因素交互作用;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交来进行;政府与市场的的双重启动;发展的不平衡贯穿社会始终.结构性社会转型要求采取若干特殊的发展策略,寻求有利于转化矛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中华大地发生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性巨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成绩。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由此而大大促进了的社会结构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型,因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而在新旧交替时期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矛盾和冲突日趋剧烈。协调和处理体制转轨时期的社会矛盾,愈益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何谓“社会矛盾”?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其内涵与外延。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有效和深入,首先…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与城市社会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与城市社会问题①郑杭生李迎生急剧的社会变迁往往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催化剂。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之中,也是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多发的时期。相对于乡村社区而言,城市社区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矛盾、社...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文化的转向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红  李世荣 《学术论坛》2005,(11):120-122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从生产型社会迈进了消费型社会,消费文化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不稳定、无深度感等新特征。那么,怎样的消费文化观才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呢?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现代消费文化的特点,说明我国需要树立一种符合生态、伦理,理性的、科学的消费文化观———优雅消费文化观,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 ,中国社会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这一体制转轨过程中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正在从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转变成一个以消费型为主的社会,消费文化开始在美国蓬勃兴起.消费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人们在消费行为中体现的消费价值取向、消费道德、消费习惯、消费时尚及消费审美等.美国消费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企图赋予商品以意义,商品成了一个意义不定的指谓,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意味着不同的所指.消费行为被强化成一种符号:消费不再是目的,它背离了需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了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其结果是消费品的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成为身份、成功、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消费者自我价值的确证.这时的消费行为"已经变成文化行为,成为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社会主流文化,并使物的符号价值变成消费社会的伦理标准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进步,从盲从走向理性;消费生活由生存消费型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生活的样态从封闭、单调向开放转变;生活价值观念从保守到开放逐步更新。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社会结构转型的性质,即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型,由伦理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转型。结构转型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这是由落后走向文明的转变和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并且越来越突出和尖锐.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国家发展某些政策的偏执,而不是由于个人原因.大批民众相对被剥夺,成为了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6.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独特的历史进程,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加速了转型并使其有了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最新路径与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微观社会转型期及其临界点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指某一社会结构和形态具有本质进化意义的改变.由于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确认社会转型也就具有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一个大的转型期往往由不同的、微观的小时段构成,因此,研究这些小的、微观的社会转型是把握大的、宏观的社会转型的认识基础和必要前提.无论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社会转型,都有一个临界点,即事物即将发生本质变化或改变的最基本条件.像宏观和中观的转型期一样,微观社会转型也有着其自身的临界点.2000-2010年的10年,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个微观转型期,其标志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之间的矛盾,转变为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权力寻租趋强、强势利益集团和新底层社会同时形成、社会阶层固化的矛盾.而在这一微观转型期间,2010年前后,无疑又是一个以年为单位的临界点,即在此一时间点,这些矛盾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认清这一"临界点",对于总结改革经验、梳理转型思路、把握未来走势,都不无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爱萍  汪婷 《兰州学刊》2008,(2):112-114
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发挥了导向和催化作用;儒家文化则因为其封建性和保守性阻碍了这一进程.文化是贯穿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始末的影响因素,文化变迁推动社会转型,而社会转型又反过来促使文化发生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的本质和特征——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信息化是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并推动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变革过程.信息化的实质是由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一次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革.信息化的总体特征在于:它是一个推动社会战略资源由物质资源向信息、知识资源转换的过程;是一个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社会及其文化变革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性和创新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社会结构失衡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法律对社会经济、公共权力、社会秩序、社会分配和社会基层组织的控制,从而保障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