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强调"实践"在变革传统哲学观作用和意义的同时,意味着马克思依然存在一种"形而上学"即"历史解释原则".但是,这种"解释原则"却被学者们所遮蔽了.因此,必须厘清这个"解释原则",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不乏有正面的阐述,但更多是通过社会批判理论加以阐发的。离开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社会历史理论。在当代西方学界,大多数社会理论也都是批判理论,但这些批判与马克思的批判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批判不是简单的文化批判、现象批判,而是一种根基性的批判,因而有其重要的历史深蕴。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之所以能够执行社会历史理论的阐释功能,原因就在于这种批判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统一、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常,历史哲学指的是两个截然不同但又不可割裂的分支,一个分支是试图在事件的进程中,或在历史进程的一般性质中发现某些意义或重要性,另一个分支是对历史研究进行哲学分析,即对历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进行逻辑的、概念的和认识论的概括.在当代文献中,这两个分支分别被称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对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思辨历史哲学和分析历史哲学在解释历史方面的区别,说明解释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性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叙述、解释与历史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理解乃是对叙述的理解,它需要对叙述中直接表现出来的东西进行解释.如果没有解释,我们不可能通过故事性叙述直接领悟事件之间的联系.现代历史学以自然科学为榜样,力图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作出科学的说明.历史学越来越向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也带来负面效应.科学解释的成绩让人躲避叙述形式,贬低历史叙述的作用.叙述性历史是传统历史学的基本特征,它出现了某些复兴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墨经》中的《经说》的“说”明显具有哲学性诠释的因素,并且在《墨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符号学思想,有着丰富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的内容。《墨经》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的一个原创的优秀思想体系,是墨家参与百家争鸣,进行科学思维的工具,对先秦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国科技史上,《墨经》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港澳基本法解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澳基本法所确立的解释模式既不同于美国普通法院解释的模式,也不同于法国的宪法委员会或大陆法系其他国家的宪法法院解释的模式,而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终立法解释权并授权特别行政区法院行使司法解释权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它符合我国完法之架构,又尊重港澳特别行政区之制度运作,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经验之结晶.由于港澳基本法是"一国两制"政制的产物,在内地似乎缺乏移植的可能性.但是,笔者仍认为,港澳基本法所确立的解释模式不失为内地法律解释体制尤其是宪法解释体制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解释模式除了包蕴价值模式外,还包蕴着逻辑模式,对文学理论解释中逻辑模式的揭示与研究是使文学理论走向自觉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从文学基本理论的视阈来看,文学理论解释具有三种基本逻辑模式:因果模式、时间模式和功能模式。它们各具特点,共同存在于文学理论解释的话语形态中,成为文学理论科学性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9.
社会整合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亦称社会一体化.从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六年期间,中国要走出几十年极左思想及其指导下错误实践的沼泽,要摆脱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被严重误读而形成的传统社会主义理念的羁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固守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重新审视商品经济,作为刚刚经过"文化大革命"冲击的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初步总结和反思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对劫后余生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虽然是初步但却卓有成效的整合努力,从而启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滥觞,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信任模式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信任危机。社会信任对社会交往方式有一定的依赖性。在市场经济社会 ,传统的人格信任必然向现代的系统信任转变。重建中国社会的社会信用系统 ,应确立法律制度的权威性 ,规范政府行为 ,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1.
曾庆玲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46-50
在分析和批判以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马克思站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揭示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的立场上,对意识形态的真实根源和阶级属性、意识形态与科学理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12.
李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2):29-31
现代大学数学教育不仅承载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还蕴含着知识的升华——数学意识的培养及其应用。数学意识可以理解为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能动反映,是人脑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感知、分析、处理问题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从理解的历史性看翻译无定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末中国的文学翻译伊始,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文学名著的重译现象层出不穷。对于文学名著是否该重译,众说纷纭,言人人殊,其论争的焦点实为名著重译有无定本。根据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著名原则——理解的历史性,不难看出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译本正是理解的历史性所造就的产物。由于历史赋予了不同的译者不同的"视界"和创造力,一个译本的出现正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诉求,是时代创造的一个新视界。因而文学名著翻译中唯一的定本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独特性在于它是"法律拜物教批判",是批判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法治理念及资本主义社会法治实践的法律理论,这是英国分析法学家柯林斯的基本结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独特性以及把握它的当代价值具有启发意义。法律拜物教把法治看作为不可质疑的教义或必须信奉的原则,看作为国家的最优结构和终极理想,相信依靠法治,权力得到制约,权利得到保障,社会就会成为公平正义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是停留在对法律表面功能的认同上,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从整体社会形态的宏观视角出发,以一种冷峻的眼光审视现代社会流行的法律理论、法律观念及法治实践,为法治进程的未来推进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理论确证是科学哲学主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归纳和演绎解释框架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 彻底解决,它的两种解决策略都有难以克服的“确证悖论”。而从新的角度给予理论确证以比较完善的解释是一种 策略,类比模型为这一策略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诠释法律的语言工具及其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诠释法律的最基本工具,与其他诠释工具相比,语言具有霸权主义特点。以语言诠释法律是通过"说"来完成的,体现出了法律诠释的大众化情节。语言是认知对象的客观规定性和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一种契通方式,通过语言诠释法律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种趋向。以语言诠释法律的效力是指语言解释法律的可能性问题,它存在于法律文本、解释者和听者(读者)三方,以及法律文本和解释者、解释者和听者(读者)这两组关系中。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含混性以及人的意识的有限性,产生了语言诠释法律的无效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揭示了汉代所开创的那个解释传统的完全错误的性质及其完全错误的逻辑发展 ,指出作为这个解释传统之理论基础的假借之学和考据之学本质上是一种逃亡之学 ,它不仅逃离了作为它的解释对象的先秦本文的内在思想逻辑 ,而且也逃离了先秦本文的语言文字本身 ,从而使之成为与本文完全无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张银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430-432
从理解方程、循环模式、精力分配模式和重心模式等四方面,对图式理论在英汉交替传译效果中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论述和验证图式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积极作用,为英汉口译及其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法律解释体制必须能够适当容纳法律解释的创造新规则的功能。由于我国传统法律解释体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能容纳这种创造新规则功能,因此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阐释活动中,对一部文本的读解,西方古典解释学者臻力于重建作者愿意,现代解释学者尊重阐释差异,利科,瓦尔代斯等学者则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阐释是有一定限度的,有的阐释是不足阐释,有的阐释是过度阐释,西方解释学理论及中国古代阐释实践表明,居中阐释处于客观性阐释和主观性阐释之间,既能保证对文本的客观解释的有效性又承认阐释差异,是中西阐释活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