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闽的宗教政策经历了太祖朝崇佛到惠宗、康宗朝崇道的变化,景宗朝,崇道政策又被否定。康宗朝道教介入政治,一度凌驾于王权之上,这种政教关系的畸态不仅破坏了政教分离,王权高于神权的传统模式,而且也导致了政教冲突、政治失位、政局动荡的恶果。尽管这种短暂的畸态必然会向常态回归,但政教关系在历史中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政教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宗教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体现在文化意识、组织互动及其社会事务等多个层面。通过对这几个层面政教关系影响因素的分析,试图探讨政、教如何良性互动,构建和谐政教关系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辛同治"是吐蕃前期政权治理的基本模式,当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后,开始学习周边民族的治理模式,建构法治与引进佛教,强化赞普集权,限制本教对政权及社会事务的干预。本教是维系吐蕃政权的法理根基,佛教是顺应当时吐蕃社会发展方向的进步文化。随着时局的变迁,统治者对"两教"有不同的偏好。对统治者来讲,宗教与自身信仰无关,是维护统治与争权夺利的工具。厘清吐蕃时期的政教关系,有助于理解西藏历史上政教关系的本质与"政教合一"的演变逻辑,从而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俄国政教关系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教关系即指国家政权同教会之间的关系。俄罗斯从拜占庭接受基督教以后,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伴随着整个俄罗斯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教权与皇权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期也经历着不同的变化,政教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国家与教会所关心的问题,但总体上保持着政教合一的局面。由于俄国的地缘政治,必然要求内部思想的高度统一,要求政教合一的一元化政治,但它对东正教自身的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和谐政教关系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和谐的政教关系需要有合适的管理模式来规范与维持。  相似文献   

6.
谶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典小说中。通过从主旨、结构和艺术风格三方面对《水浒传》与《金瓶梅》中的谶言进行比较,可以展现这两部作品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其中谶言的异同,可以揭示谶言在两部小说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宪法中的政教关系原则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政教关系的基本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就是所谓的"设立条款"与"自由实践条款",两者相互制衡,对美国政教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形成了现代世界最典型的政教分离体制。在实践过程中,美国逐步出现了"分离论"与"调和论"两大流派。"9·11"之后,调和论似乎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13世纪中期被正式纳入元帝国版图,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实施了有效的治理和管辖,设置宣政院机构并以帝师兼领院事;在西藏地方设置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封授有实力的地方实力集团为万户等。元朝对西藏地方的直接治理和萨迦派为首的藏传佛教上层在元朝扶植下的政教合一形式的统治对其后700年的西藏乃至整个藏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中央对西藏的管理形式也成为明清两代中央王朝统治西藏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青海陷入严重的危机。平叛后,清政府虽然加强了对青海藏传佛教事务的管理,但当地的政教关系依然紧张。三世章嘉利用自己"国师"的特殊身份,不遗余力地从中进行调解,缓和了这种紧张的关系,为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后周武德司的几近瘫痪,是“陈桥兵变”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宋太祖开国后,遂有针对性地从人事调整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同时入手来强化武德司。在以王仁赡、刘知信和王继恩三位亲信执掌武德司的同时,又将相当数量的精兵隶属武德司,以专司皇宫警卫,并显著增强由宦官为主导的武德司的伺察、特务职能,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皇帝对禁军的绝对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佛教世俗化的背景下,宋代各阶层有很多信仰佛教的妇女。她们信仰佛教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有出家为尼,虔诚参与各类佛教节日活动,营建佛寺、捐钱造像、饭养僧尼,烧香念佛、刻写经书,死后葬于佛寺、火葬,研佛书、通佛理等。这些佛教实践的原因有自己或至亲疾病和死亡、受家庭影响、弘法僧尼的引导、看破红尘、妇女守节、求子和求富贵等。她们信仰佛教给自身、周边人和社会带来了许多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太祖和宋太宗一改后周世宗时的排佛政策,开始实行保护和弘扬佛教的政策。保护寺院,控制僧尼,奖掖高僧,弘扬佛教文化,使佛教发展纳入理性的轨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宋初佛教政策影响下,以后的佛教发展趋向有所改变。佛教恢复了势力,开始平稳发展,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创造了繁荣的佛教文化,同儒家的融合大大加深,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夫妻关系在传统社会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宋代社会以各种方式规范夫妻关系,试图建构以夫尊妻卑、夫主妻从、夫外妻内、夫妻长久为核心的理想稳定的夫妻模式.但秩序规范并不等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宋代士人阶层的夫妻关系主要有"夫主妇从型"、"伙伴型"、"冲突型"等多种形态.它不仅受社会秩序规范的影响,还与规范本身的灵活与变通、夫妻情感、妻子的才智、夫妻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丈夫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妻子的出身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学术界对宋代佛教的评价入手,论述了宋代佛教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僧人群体的儒学化以及这种儒学化的学术史意义,并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宋代佛教的历史地位给予了重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宋室南渡以后,禅悦之风较北宋更为盛行.从达官宰执到一般朝野士人,皆对佛教持支持信仰之态度.与北宋士人相比,南渡士人的礼佛参禅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变化.如同是援佛入儒,北宋士人是"尽用其学而不自知",一方面吸收佛学的精华,一方面又公开攘斥佛老;而南渡士人不仅援佛入儒,以佛学作为儒学的参照系,而且还身体力行,佛教对其浸染甚深.禅悦之风在士林的盛行,不仅对南宋政府的佛教政策有所影响,而且也因此影响了士林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以禅喻诗"是南渡士人对文学作出的新诠释,而"援禅入诗"、"援禅入词",则是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的一大特色.就佛教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来说,尽管参诗之说始自北宋,但真正将参禅与作诗结合起来并提出重要的诗学概念与范畴的,则是南渡诗人.并且就时间来说,禅诗相通,至南渡以后,方为诗人所共识,这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禅悦之风在南宋初期的盛行,有历史、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就士人来说,他们信奉佛教,除去学术与个人遭际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南渡政府安置南渡士人的特殊政策增加了士人与佛教接触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士人对佛教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宋体四六自成立之后就形成两个风格不同的流派,分别以王安石和苏轼为代表。两宋之际的汪藻等四六文名家,一方面取法本朝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融汇两派之优长,创作出既典雅工致又明白畅达的四六文,使欧阳修等人变唐体为宋体的骈文革新最终完成;另一方面,远师唐代陆贽之风,融至诚于骈俪之中,变应用公文为经世之文。这些使两宋之际的四六文继北宋中期欧、苏之后,成为宋体四六的又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7.
天主教在明清时期传入中国之后,由于传教策略及宗教排他性等方面的原因,开始由利用佛教转而在世界本原、天堂地狱、杀生、轮回等领域与佛教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8.
论宋代律敕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史·刑法志》说“律恒存乎敕之外” ,引起后人对律敕关系的争论。本文通过唐宋之际法律形式演变的考察 ,认为神宗“更目”后 ,敕均为“刑名敕” ,兼唐代之律 ,可以单独据以断罪。不再求助于律文 ,律也就存在于敕之外。法律系统从唐代的律、令、格、式系统逐渐演变成神宗更目后的律、敕、令、格、式系统。《宋刑统》在修改中行之两宋。律敕关系随着编敕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 ,神宗更目后 ,敕具有优先适用权 ,律与敕的关系是新法与旧律的关系 ,新法主要补旧律之不足 ,新法周旧律之未备 ,新法对旧律进行修订乃至部分取代  相似文献   

19.
宋初整顿钱币质量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钱币质量混乱,私钱和劣币泛滥。为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巩固,在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采取了一系列整顿钱币质量的政策措施。这主要表现为:统一铸造法币,确定钱陌制度,规范钱币质量,严禁私铸劣币。经过宋初整顿钱币质量之后,至真宗景德年间,宋朝货币金融领域中的所谓“祖宗之法”基本上确立,社会经济也逐渐走上了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