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地方志工作条例》把编纂地方综合年鉴作为政府地方志工作的任务之一。年鉴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产品,继改革开放第一个热潮后,又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但就综合年鉴自身而言,要有新发展、新突破,唯有创新才能取得。年鉴要创新,首先要创新框架。框架是年鉴内容和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年鉴的“骨架”。它不仅体现了年鉴的体例,而且框定了年鉴的内容,并明确了信息资料的归属和层次。  相似文献   

2.
目前,江苏有各级各类年鉴210多种,其中省、市、县(市、区)综合年鉴90多种,专业、部门年鉴120多种,是全国年鉴编纂出版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年鉴编纂出版不仅是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构件。当我们欣赏“年鉴”这一文化大餐之时,无不勾起对年鉴发展之路的追忆和对“先驱者”的缅怀。因此,回顾江苏早期年鉴编纂工作的历程,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将有助于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去推动年鉴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次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序列,不仅是地情研究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不是该不该编辑地方综合年鉴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的问题。作为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近年来笔者分管年鉴工作,深深感到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编一本书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作。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地方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更是关系到这一工作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此,笔者谈一下自己在管理年鉴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山东年鉴》的基本情况 《山东年鉴》创刊于1987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年鉴工作处负责编纂。在体制方面,有两个特点,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三”。第一个“三”是年鉴工作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编纂《山东年鉴》;二是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以及《山东省年鉴编纂业务管理办法》(由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制定)对全省各级各类年鉴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相似文献   

5.
20年一修的新一届地方志编修工作正在各地全面展开,时间紧,任务重。承编修志工作的各级地方史志部门,一般也承担地方综合年鉴的编辑工作。我国的地方综合年鉴一般是随着第一届修志工作基本结束产生、发展和普遍开展起来的。一年一卷的各级地方年鉴一般都出版到10至20卷。随着又一届修志工作全面展开,年鉴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年鉴如何存在和发展,这是各级史志部门和志鉴工作者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各地首轮地方志的编纂出版工作基本完成后,根据《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陆续编纂出版发行地方综合性年鉴,对下轮续修志书积累资料、稳定续志主体发挥了积极作用,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然而在实践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年鉴的作用,如何解决年鉴编纂与利用“分离”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分离”之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偏颇,年鉴编纂与利用脱节,重编纂,轻利用。在“言必谈政绩,行必为政绩”的思想支配下,认为完成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是硬指标,是看得见拿得出的,而抓年鉴利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地方综合年鉴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则对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提出了新要求;全国新一轮志书的全面启动,使地方综合年鉴工作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应对?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地方志的基础文化地位,是修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和志书成果标准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条例》界定了地方志的范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杭州年鉴》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年刊,由杭州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  相似文献   

9.
年鉴组稿是年鉴编撰中的重要一环。有人说,年鉴编撰中工作量最大的环节便是组稿。组稿与年鉴的质量、时效是息息相关的。首先,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年鉴的主要特征就是资料性。地方综合年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等等方面,它的面应讲求广,这就需要在组稿中,把征稿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花大力气,难以收集到全面的资料。其次,年鉴又要讲求时效性。目前,几乎各地的综合年鉴都力争早出版。早出版,年鉴的信息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要出版高质量的年鉴,就必须做好年鉴的组稿工作。地方综合年鉴的编撰者大都是政府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年鉴的管理体制问题 不论综合性或专业性年鉴都是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办。以地方综合性年鉴为例,主办为各级政府,多由地方志办公室或档案局负责编纂出版。据江苏省地方志学会调查全省34种市、县(市、区)年鉴,由各级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出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扬州市年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开拓进取,以打造精品为己任,年鉴事业呈现出充满活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08年,全市共有年鉴21种,其中地方综合年鉴8种、专业年鉴9种、企事业年鉴4种,市及各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现了“满堂红”。2000年,在江苏省第三次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选中,《扬州年鉴》获特别荣誉奖。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新阶段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实记载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年度客观现实。笔者结合湖北省及武汉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年鉴编纂实践认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要根据新  相似文献   

13.
志鉴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把年鉴定位于“资料性文献”,归属于地方志范畴,这引发了笔者对志鉴结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邮年鉴》《高邮年鉴》是由中共高邮市委员会、高邮市人民政府主办,高邮市地方志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高邮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创刊于1987年,每年编纂出版一卷,至2008年已连续出版20卷。该年鉴全面记述了高邮市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典型。先后创设“体制改革”、“趣闻轶事”等常设篇目和“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等年度特设篇目,彰显了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年度特点和自身特色,曾经获得全国年鉴综合评比第一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1994)04号文件指出:编纂地方年鉴所搜集和积累的年度资料, 为续修下届志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地方年鉴资料是依据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加工后入鉴的,有其权威性和实用性。它既有宏观的全面资料,又有微观的典型资料;既  相似文献   

16.
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各级地方志机构编纂省、市、县年鉴愈来愈多。从而,壮大了中国年鉴的队伍,有力地提高了中国年鉴的质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年鉴与地方志也攀了亲,成为亲家。2006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修编工作完成后,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对于中国年鉴界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举办了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奖,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又开展了第三届全国年鉴质量评比。这两项评奖,是对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年鉴编纂质量的一次大检阅,既展示了中国年鉴改革创新的巨大进步,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年鉴编纂质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编的《张家港年鉴》虽在两项评奖中分获“特等奖”(县区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编纂年鉴是各级方志部门的共同任务。随着二轮修志的全面启动,各级志办人员为收集资料都从年鉴的海洋中掏金。几经折戟沉沙,面对林林总总的年鉴,总感觉年鉴资料对志书编纂资料的要求仍有差距,仅凭年鉴资料无法完成志书的编纂,就因为年鉴和志书对资料要求各有侧重,各有要求。两者属性不同,作用不同,任务不同,不能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江宁区地方志办公室苏子懿《浅谈地方综合年鉴的“越境之书”》一文,结合自身编纂工作实践,论述了“越境之书”的基本内涵、主要属性、反映内容及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方综合年鉴主要是指全面反映某一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年鉴,如《江苏年鉴》、《无锡年鉴》、《江阴年鉴》等省(市)地(市、州)县(区、市)年鉴。这主要是就年鉴的分类而言的,与其相对应的是专业(行业)年鉴等。那么,什么是地方综合年鉴呢?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年鉴界没有对其形成一个共识性的意见。对什么是年鉴则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年鉴是一种逐年编纂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而且年鉴在性质、体裁功能、载体形式、出版方式等方面,与地方志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