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特征是物质文明在膨胀中失衡 ,精神文明在混乱中平庸。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反差造成了人们心理对物质严重的不平衡。在物质和精神的贫穷中人们的心理不仅承受了比以往更多的压力 ,也充满了更多的渴望。当压力和渴望的对抗普遍呈现反向运转并导致战略断裂的时候 ,产生这些问题的社会系统某些重要环节的缺失便成了当今世界邪教得以滋生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2.
邪教国际化是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反映。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也可能邪教泛滥。同邪教做斗争将是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邪教流行于许多国家 ,这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社会问题。在它的困扰下 ,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发展受到干扰。由社会控制论的视角审视邪教现象 ,探讨它的危害、属性及控制对策等 ,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均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榆林能源开发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凸现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为邪教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现实条件。榆林市现有"门徒会"、"实际神"、"法轮功"三种邪教组织并曾出现过"香功"、"中功"、"元极功"三种有害气功组织;邪教组织的传播路径、手段、组织管理有独特性。要依据邪教组织产生与蔓延的不同原因,从区域、年龄、文化等方面对大众进行反邪教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邪教是一种极端主义精神邪说.原有信仰的崩溃和无信仰主义的泛滥、信仰对象的错位、盲目的科学主义信仰所表现的信仰危机,是邪教生存和蔓延的根源.通过加强和改进信仰教育、提高信仰教育的有效性,重拾科学信仰的罗盘、构建科学的信仰体系,重视信仰矫正教育、加强对邪教信徒的信仰矫治,正确开展宗教信仰教育、恰当发挥正统宗教的作用等措施,重塑正确的信仰,是根除邪教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的困扰,迫切需要加深对贫穷问题的研究。对柯象峰关于中国贫穷问题的主要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贫穷问题是由物质、生物、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并且具有循环性,还可能引发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后果严重。因此,贫穷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主要包括积极的贫穷预防和消极的贫穷救济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武云 《东方论坛》2014,(6):71-74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存在"信仰缺乏症",带有宗教特征的巫文化与主流文化结合,部分地满足了人们的宗教信仰需求,表现出对传统主流文化的占位效应。在当下中国,由于大量具有宗教情结人口的存在,宗教信仰作为一项次好的选择,能够发挥对邪教的文化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9.
文章运用莱泽因的生命历程政策模型分析美国和瑞典的贫穷动态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两国公民生命历程中的贫穷与本国的社会政策有直接关系。瑞典公民的生命历程被政策建构的程度较深;而美国社会则出现分化,下层阶级的生命历程制度化程度很深,而上层阶级则基本不受政策影响。两国的福利改革对于贫穷动态也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福利政策对于生命历程中贫穷的建构作用需要综合考虑,不可忽略它在不同国家和阶层的不同表现以及它随改革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出现了以极端方式阐述的二元论的"Descartes分割":物质与精神二者完全分离。20世纪量子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宇宙在本质上的相互关联性,它否定世界可以分解为独立存在的个别部分。近代物理学已经达到了把宇宙看成是物质关系与精神关系相互关联的网络。物质和精神是同一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向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的坚持发展,是百年大党主动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不断巩固自身执政基础的实践进路,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旨归的不懈追寻。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保障和支撑,二者辩证统一于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征途上,统一推进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需要立足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统筹发展方式与办法、不断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第三次分配积极效用,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推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取得根本性进步。  相似文献   

12.
考场热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蓝色帆布衣服,破旧但不脏乱。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尔德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实展示了一种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物欲弥漫下的精神世界的贫瘠与信仰危机,而这种普遍的道德沦丧与精神贫乏有着时代无法逃脱的原因和责任,从而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当人类拥有了财富与自由之后,他们还应追求什么?文章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4.
<嘉莉妹妹>主要描写的是在挥霍性消费盛行的时代,小说主人公嘉莉追求物质成功的故事.然而,物质上的丰实并没有使嘉莉的精神世界获得平静.艾姆斯的出现给嘉莉困惑的人生燃起了一盏希望的明灯.在现实社会,艾姆斯的形象更是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物质效用价值与精神道德价值某种程度分裂的现象。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对外开放条件下西方价值观念的侵入是其主要原因。立足我国国情 ,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实现价值世界的整合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精神生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日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深入探究精神生产的实质。把握精神生产的结构及特征,对于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宋馆阁文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宋代精英文人的群体生存状态及宋代馆阁制度对文人的深刻影响。结论认为:物质的困顿与精神的丰富,构成北宋馆阁文人生活对照鲜明的两个方面。虽然馆俸薄少,但这并不影响文人推崇馆职的热情,因为一经此职,遂践清途,跻身名流。馆阁的诱惑——蓬山藏室、育才之府、文人渊薮,使得文人士夫在学问、仕途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生活的压力也在宴赏赋咏、切磋论艺、交游往还、戏谑调笑、恩宠优渥中得到了某些淡化和消解。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除了应从思维入手外,还必须弄清思维与存在同物质与精神这两种关系的区别。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一种认识关系,而物质与精神则是两种现实的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不等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混为一谈,是哲学界长期未弄懂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借助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方法,以《东京的某个夜晚》为文本依托,旨在分析工业化社会中,物欲的无限膨胀逐渐淹没了人类心灵的憩园,都市物质繁华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精神失落,从而对我们身处的社会表达出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长征精神与毛泽东精神——兼论毛泽东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的总和与升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集中体现;长征是毛泽东精神形成的关键时期,长征精神是毛泽东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长征精神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精神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