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两位数制造业为对象,利用中原城市群9地市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中原城市群及9地市10年间地方专业化指数、资本/劳动比、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并与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发现当前城市群地方专业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以下特征:地方专业化能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许多地方专业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贡献率高于非地方专业化行业;中原城市群地方专业化行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较长三角城市群小;地方专业化有一定的弱化垄断而强化竞争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郭利平 《统计与决策》2023,(10):126-130
城市群、产业集群及其耦合关系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地理单元,城市集聚、产业集群、城市群产业集群耦合集聚、全球经济联系为解释变量,以区域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以耦合协调度衡量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互动水平,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构建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城市群。在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系统耦合协调状态下,城市群和产业集群耦合互动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贡献并不明显,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力度还很欠缺,中原城市群需要持续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和提升外商投资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及空间收敛模型揭示2006—2019年十大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研究发现:十大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差异明显,但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群间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来源。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差异最大,同其他城市群的差异也最大,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最小,同其他城市群的差异也最小。长三角城市群及成渝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单极化效应。十大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存在空间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6—2015年中国九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al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对九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九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总体差距呈下降趋势。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差距最大,中原城市群内部差距最小。城市群间差距最大的是珠三角和关中城市群,城市群之间差距是造成九大城市群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城市群内存在一些综合承载力高的城市发展更快、承载力低的城市发展较慢的现象,大部分城市群内部综合承载力存在两极和多极分化现象;九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发展类型较为稳定,具有路径依赖性,总体向中等和高水平状态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Hummels等人建立的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方法进行了完善与拓展,利用行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公式测算了全国及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纺织服装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结果显示,纺织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较高,服装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较低;广东、上海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较高,而浙江、江苏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较低。垂直分工过高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过度依赖性,过低又会导致国际分工参与不足,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调整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可拓学的思想,并结合信息熵基本原理,构建基于最大贴近度的熵权可拓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模型;然后结合中原城市群9城市2011年底城镇化水平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分别测算了产业协同集聚指数、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采用差分GMM方法考察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的提高,会显著降低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分地区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改善了资本错配,对劳动力错配负向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会改善资本错配,但会恶化劳动力错配,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则加剧了资本错配,但可以缓解劳动力错配情况。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改善资本错配,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改善劳动力错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和劳动力的错配,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夏荣坡 《统计教育》2008,(10):47-50
本文是在斯密关于分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经典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在产业集聚的空间组织状态下的动态收益报酬递增机制。产业集聚之所以能够促进这一动态收益报酬递增机制的运转,原因在于产业集聚的空间组织系统能通过完善的内部组织和信息系统实现动态收益报酬递增机制中的创新临界点的提前,从而实现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分工不断演进,进而完成动态收益报酬递增机制的正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的企业服务共享及超边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文章从专业化分工的视角对服务共享进行研究.首先从专业化分工视角对服务共享进行解析,然后对服务共享进行专业化分工的数学描述,最后基于超边际对服务共享进行分析,给出了服务共享的经济学解释,为服务共享研究和服务共享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垂直专业化分工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于中国对加工贸易实行政策上的优惠措施,传统的度量垂直专业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不适合中国.文章回顾和分析了适合中国特点的垂直专业化指标的构建,并进行了扩展,最后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以加工贸易进口为形式的垂直专业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以非加工贸易形式进口为形式的垂直专业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专业化和发展生产人类生产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劳动分工发展的过程;社会生产愈发展,社会劳动的分工就愈细.劳动分工和企业生产专业化,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的积累,取决于劳动分工的程度,取决于企业中一定工艺工序专业化的程度,也取决于使用专用设备多少的程度.生产专业化的程度愈高,劳动者就愈易于掌握和熟练地使用生产工具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鉴了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运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5-2011年共17年的出口垂直专业化进行了重新评估.新的计算结果显示:(1)中国出口垂直专业化指数在2005年出现了下降趋势;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为中国出口提供的中间品的比重出现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的这一比重则上升较快;(2)中国垂直专业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终品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重复计算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则迅速扩大;(3)中国参与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仍然主要集中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但是各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在2005年前后也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说明了中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呈现出优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Probit模型的电视收视平微观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化分工不断加细,专业化道路是必然趋势,传媒电视产业也是如此。电视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一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够集中的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聚集”一词似乎变得时尚起来。从企业聚集、到产业聚集再到城市聚集,在接纳一个个新名词的同时,人们也在实现着观念的嬗变和认识的突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竞争的主体不再仅仅是单个企业和单个城市,更多地表现为企业集团和“城市集团”。世界经济不断向五大城市群聚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三部“发动机”,中原、武汉、长珠潭、皖江和成渝争先恐后扛起振兴区域经济的大旗,周边城市群已形成对关中的包围之势。陕西如果不增强紧迫意识,尽快构建关中城市群,打造关中城市群这个品牌,就难以确保在西部乃至亚欧大陆桥上的经济重心地位,并在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博弈”中争取到主动。关中城市群必须要发展,而且要加快发展、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城市群循环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计算城市群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值;运用Arcgis软件对城市群整体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时空演化分析;从中选出耦合度最高(珠三角城市群)和最低(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最高(珠三角城市群)和最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市群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局部时空演化的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中国城市群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路径。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三个基本结论:中国城市群之间的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中国城市群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之间存在差异;中国城市群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发展态势趋向良好,但两极分化严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立法推进、推广示范、企业能源以及因地制宜等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各级政府引导城市群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军 《统计与决策》2007,(10):119-121
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演进为跨国公司进行基于其核心能力的企业重构创造了市场范围和便利条件,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也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本文在对国际分工演进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CEADs数据库中的城市尺度投入产出表,运用列昂惕夫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和σ收敛实证考察了中国19个城市群制造业国内贸易循环的典型事实和空间差异演进态势。结果表明:19个城市群的制造业国内贸易发展差异明显,内陆城市群制造业更依赖于国内贸易循环。城市群制造业国内贸易依存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珠江三角洲群内差异最大,滇中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群间差异最大,群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主要差异来源,制造业国内贸易依存度整体不具有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转型国家的一个很大困境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伴随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配。研究指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配是抑制人力资本效用得以充分发挥与产业结构转型困难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配阻碍产业人力资本升级、制约产业技术创新以及抑制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从而使得产业比较优势动态演进过程受阻。当前,中国生产性、非生产性行业之间存在人力资本错配现象。政策建议:深化市场化导向的制度变革、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局面以及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定价的市场化程度等方式,将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相结合,以形成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胡利民 《统计与决策》2012,(16):130-133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空间集聚状态分布不均且集聚程度呈逐步上升的态势;省区集聚能力强弱分明,传统油区和新兴石油码头对行业的集聚产生较大影响。该行业分工状况表现为天然气依赖型、石油(原油)依赖型和油气综合型三种分工类型;油气专业化分工程度与本区总生产效率的差异较大。省区行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结果显示集聚引致的规模经济对行业生产正向效率起较大作用,而分工专业化对行业生产效率作用不甚明显。综合行业的集聚和分工特征,提出了提高该行业生产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8—2018年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了城市群高铁网络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I研究了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与空间相关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处于高度耦合阶段,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哈长、北部湾城市群尚处于低度耦合阶段。城市群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东部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高度耦合协调转变,中部、西部城市群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