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雷雨》这部伟大剧作的出现代表了中国话剧艺术最高水平,然而,它的命运却是一部悲剧史,相对于它的初版本(文化版),《雷雨》开明版对人物形象进行较大修改。本文从周冲这一角色出发来探讨版本变迁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周冲淡化了原来的悲剧色彩,人物形象比以前显得更为苍白,在艺术上它是一个极大的败笔。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曹禺剧作《雷雨》始终表现的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其次探讨了《雷雨》表达出来的深层语义,使它带有现代主义色彩。最后论述了《雷雨》又是一个神话祭礼的世界,一个原型象征的世界。因此曹禺的《雷雨》不仅是仪式性,也是象征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研究者大多从政治、经济层面来揭示《雷雨》的主题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雷雨》主题的认识。其实,从《雷雨》的内容来看,曹禺在注重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对人的影响以外,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非理性世界,特别是人的生存困境,即主要表现了非理性世界中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雷雨》的一种尝试。《雷雨》并非曹禺的独创 ,可以在西方神话以及后起的一些中外著作中找出它的原型。该剧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在于它交错采用了戏剧中常见的三种母题 :复仇母题、乱伦母题和弃妇母题  相似文献   

5.
李梅 《西域研究》2014,(2):127-137
本文从《弥勒会见记》文本、版本、释读、成书年代、文学体裁、宗教、语言等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弥勒会见记》研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陈国华 《中州学刊》2007,(2):218-221
曹禺的《雷雨》时时显现出神秘的命运色彩。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悲剧对《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影响最大;西方戏剧思潮对其影响更多地体现在表现手法上,但是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往往与附着在其上的思想内容是共生的,不可能完全脱离其思想内涵而独立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对《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雷雨》发表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它非但不因时代的前进而减弱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反因几经修改而更加精湛生辉。修改本的《雷雨》共四幕,描写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大资产阶级家庭和一个劳动家庭间的悲剧。《雷雨》主要写了八个人物,这八个人物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相互问又有着复杂的关系与纠葛,使剧本包含了众多的、极其丰富的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真正诞生的标志,<雷雨>一直是众多方家研究和讨论的重点.从<雷雨>特异于民族传统的情节内容到动作化、性格化的戏剧语言,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作品中所隐含的宗教意识,从戏剧时间构成上对三一律的遵从到精神分析,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但是,对于<雷雨>具有的"民族风格",有定论却没有相应的具体论析,这与<雷雨>民族风格的隐含有关.这种隐含在话剧时空结构中的民族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悲剧性因素,也正是因此,它超越了俄底普斯悲剧中的命运悲剧因素,呈现出具有"民族风格"的悲剧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续金瓶梅》看《金瓶梅》的版本及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版本问题,无疑是批评研究一部作品的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谈到《金瓶梅》的版本,不少研究者总以为它比《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要简单得多。这种判断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关于《金瓶梅》版本的许多问题,诸如见于记载的当时流行于刊本之前的各种抄本间的关系问题,初刊本与抄本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初刊本与《新刻金瓶梅词话》(所谓现存万历  相似文献   

10.
历经20余年的爬梳剔抉、搜辑校点,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完成的煌煌巨编——《全宋文》终于全部出版了。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盛举,古籍整理事业的丰硕成果。《全宋文》收文17万余篇,作者近万人,字数约1亿,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宗教、经济、教育、科技、军事、法律等各个方面,是我国迄今最大的一部文章总集,亦是宋代历史文化的资料宝库。它的出版,必将对宋代文化的研究产生历久弥远的影响。故本文试以《全宋文》所收有关《诗经》类单篇文献为主,从文献收集、版本选择、资料补遗等方面简单谈谈《全宋文》对研究宋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无神论是对神的否定,并且正是通过这种否定而肯定人的存在。”据此,我们认为,马克思早期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对宗教的批判,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它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批判宗教的结果引申出关于人的理论。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必须推翻那些奴役人、屈辱人和蔑视人的一切关系。因此,对宗教的否定成为马克思研究人的理论前提,而对“人的存在”的肯定,又是批判宗教的最后证实。宗教问题与人的学说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就构成马克思早期宗教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曹禺的代表性剧作《雷雨》、《原野》、《北京人》中 ,作者流露出比较明显的野蛮情怀 ,这不仅体现为他对人类社会文明的理性批判、对人的狂放无忌的个性与旺盛的生命活力的由衷赞美 ,更重要的是它蕴涵着剧作家对改造国民性与重铸文明问题深沉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兰州学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一文中,我们对敦煌学的内容作了横向划类,分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敦煌版本文献研究等九大类。本文拟对我国敦煌学发展史作一纵向探讨,如有谬误,请各位学者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14.
曹禺名剧《雷雨》是否存在宿命观念?这个问题,曾有个别评论家发表过保留意见或否定见解,然而绝大多数人却一致认为:《雷雨》存在宿命观念。这似乎已成了几十年来的定论了。我以为,持肯定论者之所以有偏颇之处,在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偏误:究竟应当怎样辨别剧中人物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究竟应当怎样理解作者的创作自白?究竟应当怎样判断一部悲剧是否存在宿命观念?搞清了这些问题,必然会得出相反的结论:《雷雨》不存在宿命观念。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诗经》农事诗的几个问题(韩国)李宇正以农耕文化为直接背景的农事诗是《诗经》的重要一类,它是指那些描述农事以及与农事有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诗歌。十分明显,农事诗以其特有的内容有别于《诗经》中的其他诗歌,如爱情诗、战争诗、怨刺诗、宴饮诗、...  相似文献   

16.
华文文学存在着复杂的版本问题,作品发表或出版时间、地区不同,以及误传、翻译、作家手稿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版本内容差异.从聂华苓小说《爱国奖券》二异本的比较观照、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因翻译导致的版本差异来看,华文文学版本差异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研究界应加强华文文学版本意识,促进华文文学研究的深化和学理化.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1844年2月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一篇重要文章。该文是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发展史上一块崭新的里程碑。它科学评价和总结了德国宗教批判运动的优秀成果,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把宗教批判同共产主义革命联系起来,第一次全面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导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它的基本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针对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德国的思想理论状况,马克思在《导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就  相似文献   

18.
试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宗教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发源地,亦是他的宗教哲学思想的发源地。在该书中,黑格尔描述了由“绝对观念”演化发展而构成的全部“科学”领域,“宗教”赫然占据着显要的地位。《精神现象学》中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已经包含了黑格尔日后详尽发挥的宗教哲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内容。在黑格尔枯燥晦涩的议论中,我们可见到许  相似文献   

19.
靳以在《雷雨》发表中起了什么作用,历来众说纷纭。他对《雷雨》态度究竟如何,则乏人探讨。结合靳以的文类选择、文学观念,包括对曹禺其他剧作的评论,可以探究他对《雷雨》的真实态度,即他对此作很可能并不欣赏且存在隔膜。这是一个切入研究其文学趣味,包括编辑思想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正> 《雷雨》的“戏”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丝丝入扣的戏剧结构,一是它起伏跌宕、层次分明的冲突展开。本文要谈的,主要是第二点。《雷雨》的故事很复杂。首先,时间长,前后足足三十年。另外,关系复杂:两个家庭之间,历史和现实之间,社会阶级和血统亲缘之间,各种人物之间,盘根错节,纷乱如麻。所以,剧作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将这纷杂的种种,合理地艺术地纳入“戏”中,造成规定情境,以塑造人物形象。这就是所谓结构问题。《雷雨》写了三个主要关系,或者说三条主要线索: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蘩漪和周萍的关系,周萍和四凤的关系。此外还有周朴园和鲁大海,周冲和四凤,等等。但主要是这三个。剧作家正是用这三个关系,三条线索,巧妙地织就了《雷雨》的戏剧结构的网。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欲死未遂的鲁侍萍,历尽人间各种艰辛,三十年后又见到了她的仇人(却又是她两个儿子的父亲)周朴园;这样,周朴园原以为早已离世的人,忽又站在了他的面前。在周朴园这个所谓“最体面”、“最有秩序”的家庭里,大少爷周萍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