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交融的典范;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得益彰的结合。中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这里融合、升华,创造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经典模式——平城模式。这种造像模式对北魏其它地区及后代佛教造像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论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顾俊杰$同济大学法律系!上海200092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这种冲突当然也体现在与传统法律文化方面。本文从佛教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差异性出发,论述了两者的冲突,特别是在有关“家”、“国”  相似文献   

3.
隐喻植根于文化,两者密不可分。本文首先分析汉语中的食物隐喻和婚姻隐喻命题图式产生的过程。分析表明不论是本族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会对一种语言中隐喻产生影响和冲击,但二者的作用因本国传统文化地位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对隐喻的影响取决于本国文化中相对应的文化内容的地位;强势部分很难被外来文化影响,而弱势部分则很容易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等不同角度论述西方前卫美术对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颠覆,进而分析这种颠覆影响的深度和范围,提出传统文化在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出路和前途.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中尤以佛文化的影响为最甚.作者通过《目连救母》在国内外所产生的不同反响,说明外来文化只有在适应接受国的需要,并从思想观念到内容形式都为其认同时,才能在接受国的国土上生根、开花、结果.而外来文化冲击、影响另一国文化的程度,应由接受者的民族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需求和融合程度而决定.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其发展变化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外来词的吸收同样受到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汉日外来词的吸收在数量和内容上基本相同,但在吸收方式上,与日语外来词从意译到音译的一次性转变不同,汉语外来词在经历了意译和音译的几番竞争之后以音义兼顾的形式实现了二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传入: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印度佛教的传入,第二次是明中叶到清初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第三次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的全面传播,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外来文化的冲击必然引起,传统文化结构的震荡和改变,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相互矛盾、冲突、融合、吸收的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考察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比附”、“冲突”、“融合”的三个阶段,探讨了中国文化开放型的特点。“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从这一历史过程中我们也许能吸收一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教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阅读汉藏文文献时有个突出的感受,即汉藏两族文化在未受到象佛教这样的外来文化影响之前,在许多方面和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许多研究者总是喜欢把这种现象释为是甲文化派生出乙文化或甲文化派生於乙文化。 我们承认这种文化之派生现象,的确在文明史上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但是,也有许多十分接近和相似的文化并不是母文化与子文化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作者认为,藏族之“本”教和汉族之“巫”教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台刊《哲学与文化》第29卷第9期上发表文章指出:(1)佛教初传,以黄老神仙方术和玄学为中介,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互相认同和依附;(2)僧肇、竺道生对佛学原义的把握,标志中国人对佛教由认同走向辨异,佛教由依附走向独立发展;(3)儒道与佛的冲突是佛教由原义、独立而进入辨异、摒斥阶段;(4)佛道相互吸取,道教进一步完善发展,佛教中国化;(5)以佛教中国化为中介,儒学吸取佛学而产生宋明理学,中国文化形成以儒学为主,儒、佛道并存互融,相互协调的新的有机系统;(6)在中国文化汲取佛教文化的逻辑进程中,作者对于汲取外来文化的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学这种以纲常伦理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具有凝聚性、稳定性,对于外来文化,或是排斥、或是吸收消融。因此,虽有几种较大的文化输入但思想一直处于正统地位。然而,自从鸦片战争发生以后,随着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以及西学对儒学的冲击,儒家独尊的社会地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文化运动时被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所取代。所以儒学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受到了社会经济、政治变动的冲击,直接原因受到了西学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写梦都是古典小说由来已久的题材之一。由先秦至唐代、新罗至李氏朝鲜,写梦小说演进之迹相当明显。这种发展演变,一方面是由小说文体本身渐趋独立、成熟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源于外来文化主要是佛教的影响。这里以中国唐代的《南柯记》和韩国新罗时期的《调信传》为例,从佛教与写梦小说的关系,以及佛教在中国、韩国的传播及其对写梦小说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论述,以发现在唐与统一新罗时期,佛教的传播对写梦小说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佛教对宋代的学术、文化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宋代之前,尚没有哪个朝代的文学理论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且实现了融会贯通。宋代的佛教已非单纯属于一种外来文化,它已经与中国的儒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融合为一体。宋代佛教是经过文化整合后而形成的中国化的佛教,有着明显的向中国传统文化复归的倾向。儒家深厚的文化根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无法摆脱也不可超越的文化基因,而佛教博大的思想体系则将这种基因发扬光大,或者赋予其一种全新的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宋代儒佛能够在深层次上实现贯通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唐宋之后的中国大乘佛教将世界根源归之于"心"这一核心概念。"心"的概念始成为儒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而宋代儒学最终由"道学"转向"心学"也证明了佛教的这一影响。有关文艺思想,宋代佛教界所作的阐发甚至较之儒家学者更早,对当时整个思想界产生的震动和影响是巨大的,这包括宋代佛教的"思无邪"说、佛教与艺术中和观、清雅艺术观念和风气的形成等等。  相似文献   

13.
处于古今中西之变中的近代中国佛教,面临多重困境挑战和转型发展的机遇。而西方观念的迻译和文化冲击给这一进程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知识精英、政府部门和佛教信徒无不需在全新的话语体系中重新定位"佛教"的意涵以及"中国佛教"的处境。尽管各方很难在不同立场上达成一致的认识,但却共同搭建起了一套研究佛教、管理佛教和信仰佛教的现代系统。透过概念史的分析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佛教"概念的重新发明不仅是语言游戏,其意义超越思想层面而直接影响到宗教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佛教徒的信仰实践方式,并且这种影响力在当今的中国佛教发展中依旧有所延续。  相似文献   

14.
《太平广记》这部佛教小说抒写了众多的胡僧形象,其时间上跨越晋唐,但以唐代为多。胡僧形象既具有鲜明的种族特性,又具有突出的佛教文化指向,折射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碰撞,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作用,也具有宗教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代画像石中有胡人、骆驼、狮子、象以及佛教人物等许多外来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反映了汉代战争、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汉代文化艺术的影响。汉代对外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汉代画像石的创作素材,还在造型手法、创作思想上对汉代画像石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汉代画像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一个历史典型。在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格义”起过重要的作用。“格义”盛行于两晋,故习称此时为“格义”佛学阶段,但笔者认为,在佛教初传中原的汉魏时期已经运用“格义”传播佛教。两晋以后,“格义”的作用主要表现于促进般若学和湟槃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由于“格义”模糊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异质性,这就为“三教调和论”的产生和流行创造了条件,从而也为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思想依据。经过“格义”,使中国文化影响佛学,使印度佛教在中国被改造而变形,也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开辟了途径。因此,“格义”确实“影响于当日之思想者甚深”(陈寅恪语),不能仅以佛教“迎合”中国文化视之。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词汇和佛教词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存在客观的必然性。在时间上,佛教词汇的影响比英语词汇早出一千多年;在范围上,佛教词汇影响主要在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哲学、词汇、民间习俗等,英语词汇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在当今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在深度上,佛教词汇已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本体",同时又成为人的个体的价值取向,而英语词汇影响主要表现在大众媒体和人们的日常用语方面,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词汇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8.
佛教讲缘起,即万事万物间的普遍而微妙的各种联系。张筱膺凭一支画笔,往来于寺院、交流与僧尼,真是因缘和合、不可思议。在一般人眼中,佛教应该是无为的、僧尼应该是遁世的。其实,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中国的大乘佛教讲自利利他、讲六度万行、讲弘法利生,要求佛教徒以入世的精神办出世的事业,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史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碰击、交融、发展的历史,中国佛教从来就没有  相似文献   

19.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自入中土,便遇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汉末以降,佞佛与反佛,迭出高潮。至唐代,这一斗争遍涉朝野。佛教要生存,要发展,不得不向东方儒学靠拢,禅宗的出现,标志着佛学与儒学两种文化结合的开始;两宋之际,二程朱子再创理学,援佛入儒,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佛学的正式承认、吸收和改造。佛教的儒化,在唐宋之际,主要得力于佛门弟子和儒学士人;在明初,朱元璋则以九五之尊,凭借政权的力量,将佛教驱离空门,蒙以尘世,使其赤裸裸地为封建政治效命。从此,佛教的世俗功用大大强化了。  相似文献   

20.
论朱天文小说中被边缘化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小说,大都将笔墨集中在社会变迁中女性与男性的关系上,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来向人们展示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的人的内心世界,勾勒出一幅幅被边缘化的台湾女性的命运与生活图画。她以这种特殊的书写姿态表现世纪末的颓废与无奈,对主流文化进行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