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今年第一期起,我欣喜地发现《山西老年》多了一个"追寻南下的足迹"的专栏,以图文、回忆、采访等多种形式再现当年的历史,让人感动不已,尤其是读了《我和华国锋一起南下的日子》一文,深受教  相似文献   

2.
《山西老年》2010,(8):4-5
有人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一个曾经的军人来说,心中的那身橄榄绿似乎永远无法抹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难以忘怀。也有人说,当兵苦,当兵累,然而,当兵也有纵情的欢笑,也有甜蜜的瞬间。"八一"建军节之际,我刊特策划了军营回忆专题,让高扬的军旗更加鲜红,让绿色的情结永驻心间……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萧萐父先生1924年1月生于四川井研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病逝于2008年9月17日。他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正值先生冥诞90周年之际,我们从先生的及门弟子中选了7位作为代表,从不同的侧面回忆先生当年的精神风貌,以纪念这位珞珈中国哲学学科点创始人。郭齐勇教授着重回忆萧先生当年是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培养博士生的情况;李维武教授主要从"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这门课程的教学,及《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一书出版情况出发,回忆萧先生是如何重视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回忆只是回忆罢了,它不具备任何力量。或许他是出于羡慕才说出这种话,亦或许她想成为拥有回忆的人,成为一个打开心里的那个月光宝盒时记忆  相似文献   

5.
幸福三要素     
余也鲁 《社区》2013,(11):10-10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相似文献   

6.
王斯仟 《老友》2014,(3):19-19
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然而要实现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我今年八十有二,很想"圆"这么一个"完美"的梦。其实"完美"只不过是三个小小的梦,说容易也容易,要说不难却又很艰难。首先说第一个梦,是写一本书,叫《回忆我的一生》。这个梦,早在2010年1月15日历一年多的时间已提前实现了。同时在三弟和摄影朋友的积极支持下,还把它制成了光碟。事情做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费尔纳等人研究了20例捐肾者,砂究表明,为了支持自己亲人而自愿捐肾脏的人,在做出决定之前,都要躲避某些会让自己改变主意的信息。医疗小组向这些捐肾者解释了肾移植手术的细节,让每一个有可能捐献肾脏的人经过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然而,某些捐献者说,他们并没有太留心医生所说的话。其中一位说:“我对医生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而另外一些捐献者表达得更加明确,他们说自己明明知道捐献带来危险,但宁愿相信没有危险。  相似文献   

8.
正接到《成才与就业》杂志的约稿,邀请我说说自己的故事,这给了我一次回忆往事的机会,我思绪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久,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那就是"平凡"。尽管不多姿多彩,更没有绚丽辉煌,但平凡不是平淡。平凡依然能锻炼人,平凡依然能有所收获,平凡依然值得回忆,平凡值得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9.
戴俊平 《老友》2015,(2):34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个人应该至少有两个或3个真正的业余爱好。而到了晚年才开始说"我将对这个或那个感兴趣",那就毫无意义了。就是这位身负政府重任、日夜操劳的首相先生,常常在争执不休的议会会议结束后,眉头紧锁,忧虑重重时跑出去挥笔作画,用以缓解、松弛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当年,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90岁生日那天,罗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现代教育学家蔡元培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在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古人也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由此说明习惯的重要性。而当下我们的教育,因为更多功利因素的影响,从家长到老师到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老师们更多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7,(21)
昨天跟韩国来的朋友吃饭,闲聊时问他对北京的什么东西印象最深。他侧着头想了想说:"四合院。"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些老北京人来说,在童年的回忆中,四合院的确占了很重的分量。那时人们的生活都集中在这青砖灰瓦、幽静曲折的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12.
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已有两年。回忆往昔,感慨良多。在上大学之前,我是一个内向且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所谓"好学生"。而踏入大学校门后,看到身边有那么多同学都过着精彩而恣意的生活,我也逐渐鼓起勇气寻求改变。时至今日,我仍感谢多年前勇敢报名留学项目的自己。正是这次尝试,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现在的我能充满勇气,不紧不慢地走在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3.
易明 《北京纪事》2013,(3):94-96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更满意的收入",勾起我对过去岁月的回忆。1984年,我从北师大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开始赚工资。现在实在想不起来当年每月挣多少钱。去百度搜了几条:80年代大学毕业生每月工资为58元;直到1988年,也就50多元;80年代的平均工资为早期50元,中期100元,后期150元。那时是"大锅饭"体制,贫富差小,周边家有闲钱的人,掰着手指头数也就一两个。传说那些财富有的  相似文献   

14.
人到晚年,总爱“追忆往事”,在怀旧中寻找自我满足。偶尔回忆自己过去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让自己引以为豪的经历,重新感受当年的难忘情怀,可以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加信心,不是坏事。但过分怀旧,经常陷入对过去的追忆中不能自拔,感叹晚年生活的不如意,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随着一个个新建住宅楼拔地而起,那些80年代建成的老楼,如同一个个年迈的老人,被这个飞速发展的北京甩到了后面。周围越来越多的新楼如同英俊帅气的年轻人,将这些年迈的老人围在了里面。而这些老楼当年拔地而起时,在一座座低矮的平房面前鹤立鸡群,它们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标志性的荣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和那些有着时尚名称、光亮外表的新社区相比,老楼显得"灰头土脸"。从人性化设计、舒适方便角度看,老楼与现代人们的需求显得格格不入。但就是在北京的这些老楼里,住着近千万的老人,这些老楼承载着几代人对北京太多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自爱国学社建立起,蔡元培就成为东南地区革命者的领袖人物。可是,关于他在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和光复会的活动,史籍却多语焉不详。蔡元培回忆自己早期革命活动历史时,史实颇多淆乱,使这段历史变得更加扑溯迷离。由于这些史实涉及同盟会成立前革命派的组织活动状况,有必要作一番考订。蔡元培关于自己早期革命活动最详尽的回忆,见于《蔡孑民先生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9,(8):16-17
黄仁宇这个名字连同他的《万历十五年》,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标尺。谈历史而不说黄仁宇,有书房而无《万历十五年》,就像诸葛孔明没有鹅毛扇一样。中国人对黄仁宇推崇程度之高,以至于他的每一本历史书都大卖,以至于学界中人忍不住泛酸,在他身后回忆他当年参加学术会议时蹲在沙发上的情形,总结说“像个兵痞”。  相似文献   

18.
三味书屋     
《欲望船》 作者:吴长缨 出版:今日中国出版社 定价:16.OO元 人欲横流的躁动时 代,一座城市就是一个欲 望工厂。 作者讲述了一些不 动听但让人印象深刻的 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发生 在你身边的一些灰色角 落里。作者在文中说:每个人都有权回忆,也喜欢回忆。但很多回忆都不能言传,只能意会。所以我写故事,写那些不能太坦白的往事,包括并不优美的隐密部分。 如果我们真能冷静地面对自己和自己的四周,而对痛苦,我们就不会是一个永远的失败者。如果我们能够艺术地对待一切,那我们就不会太绝望。 小说里有春夏秋冬,有鸟也有天空,和你的世界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9.
德国人米夏自称自己就是个北京的"胡同串子"。他渴望穿越时空的隧道,感觉仿佛前世就来过北京的胡同。他每来一次北京,总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失落感和哀伤,看到一条条胡同和一个个四合院的消失,他说:"我曾经在废墟前流过眼泪。中国人愿意选择更舒适和现代的生活,这无可指摘,只是希望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不要消失得太快。"米夏只是一个中年白领,他将收入中相当一部分都用来收藏中国文物,随着时间积淀的增值,这些文物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价格了,但他从来都是只买进不卖出。他那100多平米的住所已经摆满中国各种文物,但他一张画一片纸都没有卖过。  相似文献   

20.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郭宪伟快些登上成功的快车道什么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什么学校是最好的学校,什么专业是最好的专业……几乎每个跨出初中校门的学生都要想一想这些问题。在又一个新学期来临之际,我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对自己产生最大帮助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能够引发自己好好学习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让自己最有兴趣学习的专业就是最好的专业。我们中专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同样开发人的智慧,我们强调"做中学";同样学习语数外,我们强调"应用性";同样塑造人的品格,我们强调"职业道德"。我们创造的学习方法、教育环境与大家熟悉的初中教育有很大区别,正是这些区别也许就是适合大家的氛围,在九年后你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引发自己好好学习的学校。若确实如此,我为大家庆幸,祝同学们快些跨入这成功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