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现存的科技哲学更多地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自然科技哲学,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的理论基础。全面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实质、门类构成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的自然科技哲学均有较大的区别。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科技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横向活动中的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纵向过程中的“全面科学、技术、技术创新、生产生活、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由“人通过人的劳动”形成一个反馈圆环,以及科学整体发展的“动—静—动”的无限序列,也由此而提出“全面科技哲学纵横向发展平台”。自然科技哲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全面科技哲学”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科技哲学亦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出现的“哲学无用”论和“哲学危机”感发生的原因,并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发展哲学和使哲学发挥更强大的社会功能问题。接着探讨了哲学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指出哲学发展之所以需要继承传统哲学,是由于人类认识发展的继承性和哲学传统的延绵性。本文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价值如何,一方面要看它本身有否可以利用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看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它的选择、改造和利用而定。文章最后从六个方面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对未来哲学的意义。强调对中国传统哲学必须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哲学史观构成了中国现代哲学史观演变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地界定了哲学史的含义、对象和目的;(二)在哲学的起源上坚持杜威的“问题说”;(三)在哲学的发展根据上坚持多元的因果观;(四)把哲学方法看作哲学史的中心问题和内的线索;(五)对中国哲学的传统进行现代审视,尝试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化和教化哲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传统形而上学在现代西方哲学、文化领域不断受到抵制和挑战,哲学作为意识形态,从理论到实践都出现某种程度的 徨和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以罗蒂为代表的教化哲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主的,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通过对“教化”一词的基本内涵和历史的考察,揭示了“教化——教化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线索;阐述了教化哲学的基本内容:反本质主义的基本立场、解释学和“诗化”的活动、推进人类谈话持续进行的目的;展望了其理论的前景——后哲学文化。最后得出它开辟了哲学新视野、展现了世界的新景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统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不同,其本质是“真理主义”.“真理主义”在近代出现严重危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合理主义,实现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为我们正确地学习和借鉴西方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一、西方传统哲学的主题西方哲学传统源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一开始面对的,就是在人之外并且与人无干的外部的客观自然世界;它们所追求的,是揭示这个外部客观世界的秘密──万事万物从何而来,往何而去.古希腊的“智者”所企图的,正是在关于世界的“本原”或“始基”问题上发现永恒的真理.观点上各不相同甚至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6.
傅伟勋提出“创造的诠释学”,对中国传统道家哲学逻辑发展进行了诠释学建构。他认为老子之“道”留下了诸多诠释学难题;庄子以超形上学的立场予以突破与消解,两者分别构成道家哲学逻辑发展的肯定与否定阶段;郭象对老庄的(超)形上学实行双重否定,构成否定之否定,完成道家哲学辩证发展的第一个圆圈。傅氏的创造性诠释收获颇多,但对诠释的忠实性原则似有忽略。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的哲学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联系钱学森的特殊经历,从人类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世界本质的探讨、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世界社会形态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钱学森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文章最后归结为:钱学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整体观,汲取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系统科学最新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集古今中外智慧之大成的“大成智慧学”。这一新学说,也是他半个世纪以来亲身经验的总结,是他全部智慧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罗蒂哲学的基本立场并不是一味地“消解”、“破坏”,而是在“消解”的同时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消解系统哲学是为了建设教化哲学、后哲学文化;消解强理性是为了倡扬弱理性;消解非历史的真理是为了坚持彻底的历史主义立场;消解大写的人是为了呼唤出小写的人,让现实的人的生活具有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从罗蒂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理论并不是完全消极的、无意义的,相反,它对于消解传统哲学和文化的虚假死根、对于开辟哲学和其它文化发展的新空间、对于现实世界的文化交往和人类积极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哲学”视野中的现代中国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哲学以及现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哲学”。“大哲学”是与“纯哲学”相对照的一个概念。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呈现出危机和发展的一盈一缩的现象,实际上是“纯哲学”与“大哲学”的交替。所谓的哲学危机是纯哲学危机和“大哲学”凸显的时期,而走出危机之后的哲学发展是“纯哲学”发展和“大哲学”淡出的时期。现在的哲学处在危机时期,现代中国的哲学应当自觉地发展“大哲学”,提倡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推进东西方比较哲学,使现代中国的哲学走向世界,朝着世界哲学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有关邓小平发展哲学研究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索。作者认为:(1)邓小平发展哲学是对全球发展经验和发展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核心纲领,是当代化、中国化、实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邓小平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发展的合理性问题”;(3)“如何实现合理地发展”构成了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她展现为八个方面、三大重点;(4)邓小平发展哲学在全球发展观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哲学界关于“哲学危机”的讨论,引起了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其它学术领域也造成了较大的反响。本文试图从哲学与生活双向关系的角度,对“哲学危机”状况进行反思。一、关于“哲学危机”讨论的观点概述从笔者所见到的关于“哲学危机”的讨论文章中,下面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关于哲学困境的现象描述。我国哲学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哲学研究、哲学教学和哲学价值的社会认同三个方面。在哲学研究方面,“哲学危机”的现象突出表现为“经费少,出书难”;在哲学教学方面,高校的哲学专业招生难,分配更难,非哲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赖辛巴赫的生平和科学贡献,通过着重分析作为科技哲学的先驱赖辛巴赫对“新哲学”和“旧哲学”的比较,反映了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冲击下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首先必须全面揭示哲学本身的应有价值。从理性上分析,哲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哲学专以“探索最根本的问题为能事”,追求的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反映的是人们从总体上思考宇宙、人生、解决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以便更自由地生存、发展这一最大要求和最美好的愿望,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大睿大智;二是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概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华部分,体现了它们的灵魂、本质或核心;三是哲学具有“革命的、批判的”本性。哲学总是从暂存性和否定性的方面去把握和理解现实世界的存在,总是从前进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去干预或推动世界的变革,它不固守传统,也不屈从权威,而是以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进行永不停止地追求、探索。因此,真正的哲学是创造哲学,是智慧之光,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学的价值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14.
哲学的身份——哲学的非哲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起,“哲学”一词就意味着召唤人们追求超感性的实在而疏离现实的感性世界,“哲学”成了“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柏拉图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中世纪的基督教形而上学和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的主体性形而上学(主体性哲学)都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变种。但是,同此种意义的哲学之发展相伴随的,是对形而上学的不断批评的历史:从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起到近代哲学家休谟以至康德、黑格尔,都对这种旧形而上学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批评。黑格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观念“关心事情本身”和“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的著名命题,使他成了以反传统形而上学为主要特征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代现象学的先驱。海德格尔以时间为存在的本质,宣告了崇尚超感性世界的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哲学”的终结,强调今后的“思之事”(与旧的“哲学之事”相对立)应是崇奉时间之内的现实有限性,而又注重“有限的超越”。哲学从此由疏离人生的超感性的天国下到了具有诗意的人世,西方现当代哲学正以不同形式实现着传统意义的哲学之非哲学化,亦即哲学的现实化,哲学在其他非哲学的人生活动如科学、道德、审美等活动中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哲学的仙女,作为对人生各种凡俗活动的理性反思和追问之学,既来自人生,又高于人生。哲学永远在仙凡之间翱翔。  相似文献   

15.
实践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生成的“开山斧”,“实践──社会─—人”之间的内在的辩证关系是这一文化哲学的理论根基和理论特质。从“实践的批判”入手,探求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是:“人的感性活动”和人的“感性世界”;“人就是人的世界”和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人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科技哲学对待认知的理性态度,对于哲学诠释学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有益的借鉴作用。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诠释学走的是非理性主义这条人文道路,它把读者作为中心,不屑于一般诠释学者对方法论的探讨,而是要追寻此在的存在方式。哲学诠释学将人的非理性因素高扬,不可否认,这对于当下人的现代性反思有启蒙意义。必定人同样也具有理性的一面,虽然这在以往传统哲学中被一再突出,但现在我们不可顾此失彼。传统科技哲学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也可在哲学诠释学理解中被吸收与批判,从而为哲学诠释学自身的完善增加新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西方哲学以逻各斯确定了其发展的命运;而近代西方哲学以语言为出发点,探究作为心灵表达符号的语言层面的意义,以卢梭的忏悔哲学开始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宣告了传统哲学思想的终结;以辩证法和历史观为核心的马克思哲学为其发展与生存找到了真正的生活家园。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文明的人文哲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代科技文明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把科技革命的意义放到人文哲学的视野中来体认,以洞悉其形而上的价值内涵,走出“技术崇拜”和“工具理性”的观念误区,培育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让科技的功利效应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长远关爱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从而在“科技-人-社会-自然”这个大系统中,实现科技文明与人的道德健全的统一、科技进步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科技创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实践命题,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传入中国之后,便实际地开始了“中国化”的实践。作为一个理论的命题,要求我们从理论上搞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和机制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才能中国化?“中国化”必须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概括;“中国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化”必须批判地吸取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合理成分;“中国化”必须总结现代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毛泽东曾强调“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就必须“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并“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论尼采的哲学解释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尼采看来,人的认识是由人的强力意志中心发射的对世界的透视,这种透视所 得的结果是“外观”;透视在本质上是评价和解释,是意义的置入,只是表达的不同价值主 体的“视界”;解释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语言作为隐喻预先就构成了人们解释的基本“视界 ”即“先见”,人们只能是在一定的语言“先见”的“视界”内实现对世界的解释;因此, 任何解释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尼采的这些思想对哲学解释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启发 意义,并由此使他自己在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