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化家族是清代阳羡词学兴盛的重要支持力量。阳羡陈维崧家族、万树家族、史惟圆家族、徐喈凤家族、储方庆家族等,词人辈出。这些家族间彼此联姻,使清代阳羡词人因姻亲之缘而结为特殊的家族文学共同体,相互激发创作兴趣,共同展开词创作,积极建构地域词学传统。联姻,不仅加强了阳羡家族的文学交往,而且形成了特殊的创作机制。本文拟在家族视野中,探究联姻如何影响清代阳羡词的演变,揭示家族联姻与清代地域词学发展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徐珂作为晚清常州词派后劲词人,清末流寓沪上租界,其词学活动见证了上海词坛词人集聚、交游和诗词文社的盛况,其词学著述反映了晚清民初传统词学的嬗变。徐珂在沪供职报刊出版业,此种极具代表性、身兼报刊编辑与专业词人的经历为上海词坛的构建发挥出重要的能动作用。透视以徐珂为中心的交游网络,可发现其中涵盖的文人身份多元,职业芜杂,阶层广泛,这类多中心的立体交游网络成为沪上词社勃兴的基础。徐珂与持有不同政治、文化立场的词人交游密切,词学旨趣相近,折射出上海词坛多元包容的特质。徐珂在词学著述中对现代词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有益尝试,代表着流寓上海的传统词人群体对词学研究的自觉性与专业性,体现出晚清民初上海词坛专注词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南宋理学家词人群或以<四书><五经>语汇为表征,或以理学精义为内在审美蕴涵,在语汇及意蕴层都受理学思维影响.其批判型与艺术型兼容的词学理论反映了词人创作的真实状态及理学家原本存有的双重标准.作为南宋实际存在的一个词学群体,尽管它难以割脱与主流词派的关系,但其词学特征仍是相当鲜明的.对这一特殊词人群体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把握南宋词学发展的多元走向及词派演进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历代词人考略>是晚清四大家之一况周颐的一部词话,同出一源的三十七卷本<历代词人考略>和<宋人词话>共汇集了有关唐宋词人六百八十多家的文献资料以及况周颐给每位词人写的词人小传和按语.<历代词人考略>是况周颐词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补充,对认识况周颐的词学范畴、词学史观均有助益;<历代词人考略>中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词学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清代词学领域里,常州词坛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早在清初,就出现了以邹祗谟为首的毗陵词人群,人员较多,词作颇丰,是开启清词中兴局面的一个重要地域性词人群体。他们为后来兴起的常州词派提供了丰沃的词学环境。另外,在词学理论上,清初毗陵词人已开启了尊体、寄托、重学的先导,对常州词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缪钺对王国维词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钺先生是20世纪享有盛誉的词学家。他的主要成果,不在词籍的整理与词人年谱的编撰,而在词论的探索、词史的总结与词人词作的分析评价。他一方面继承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一方面又吸收了常州派词学的某些合理成分,从而弥补了王国维词学思想的不足或缺失,丰富和发展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他通过对词的文体特征的准确描述,对“无我之境”的合理解释,对南宋词的公正评价,对“寄托说”的深入探讨等等,解决了20世纪词学史上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成为继王国维之后最有深度的词学批评家。  相似文献   

8.
清代词论中的“江西派”概念是清入吸收诗学资源提出的词学命题,它出现于清代前期,一直延续到近代,迄今仍在引起争议.江西词派说由厉鹗首先提出,经过此后几代学人的阐释,这一命题在地域与词格两个层面逐渐达成统一,实现了江西词派向江西诗派的同质转化,并且应用于晚清词人调和南北宋之争的创作实践.词学语境中的江西宗派,既包含了清人对于前代词史的解读与接收,也涉及清词自身的整合与开拓,看似内容驳杂,实则环环相扣,具有合理的逻辑程序.对于当代词学研究者而言,它也是掌握清代词派流变的便捷法门.  相似文献   

9.
彭孙道是清初词坛上一位优秀的词人,被王士禛誉为"近代词人第一".他的词学思想也颇有独到之处,本文结合<金粟词话>,探究其词学思想.本文首次总结出他在词论上以自然为宗,并举雕琢;兼容并包,不以婉约、豪放争长;积极倡导,纠云间之弊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彭孙通是清初词坛上一位优秀的词人,被王士旗誉为“近代词人第一”。他的词学思想也颇有独到之处,本文结合《金粟词话》,探究其词学思想。本文首次总结出他在词论上以自然为宗,并举雕琢;兼容并包,不以婉约、豪放争长;积极倡导,纠云间之弊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提升苏南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力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本文通过对苏南地区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苏南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和存在差距,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拓宽苏南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其竞争实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个区域的发展必然要遵循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也需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首先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四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它们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应用价值;然后从实践角度分析了苏南、温州和东莞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模式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模式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她独特的范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民族文学也有世界性,宋词的魅力理应为国外读者所了解。但在翻译中,宋词精华之所在的范式与文化传递往往又难以处理。所以,解决这两方面的翻译问题,就成为宋词翻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对于各国各地区城市化战略的选择,意义十分重大,它关系到是二元社会结构还是三元社会结构。本文对苏南小城镇发展的几个深层次问题作了探讨,认为:由可持续发展条件所决定,小城镇在苏南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长期的、不可动摇的。但由于“就地兴办”和“就地转移”,目前苏南的城镇化面临着关系到其前途和命运的发展困境。所以进入21世纪,苏南小城镇必须避免重蹈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的旧辙,才能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宋词中的文化因素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是一个不疑的事实。在全球化进程中,将宋词介绍给国外读者也是一种必然。其中的文化因素处理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拟略论翻译中宋词文化因素的不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的地区性集中不仅对其本身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经济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波及效应。根据江苏各地区近五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江苏制造业地区集中程度的静态和动态的实证分析,表明江苏制造业地区集中程度明显,且总体集中趋势五年来在苏南得到加强、苏中次之、苏北最弱,其中资源和技术含量等因素成为制造业地区集中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各地区应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制造业,确保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略论近代江苏区域工业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江苏区域工业结构最明显的差异是南轻北重 :苏南等地以纺织工业为龙头 ,轻工业发达 ;苏北以采矿业为主 ,重工业规模较大。南轻北重的工业结构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南优北劣 :苏南等地轻工业为社会积累了资本 ,带动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有利于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 ,推动了社会进步。苏北重工业对本地区的积极作用有限 ,致使苏北经济滞后。南轻北重的工业结构又造成了经济运行的南北互补 :苏北向苏南等地提供燃料 ,开放市场 ;苏南等地向苏北输出资本和技术 ,树立榜样 ;各区域取长补短的经济流动促进了整个江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是在原有乡镇企业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整体实力较强,发展快速,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文章对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和乡镇民营产业集群投入要素贡献率等几个方面对苏南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和结论。从而对本区域乃至全国同类地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步伐较快,成就突出,然而,又存在着苏南、苏中与苏北间明显的地域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对此,详尽分析了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的现状,同时对造成三大地区差距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着重运用灰色关联法剖解了苏北经济落后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苏省1984—2013年样本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的实证方法,分别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加以区域间的比较分析。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存在较强的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短期内较为显著。江苏三大区域中,苏中地区农民的信息消费对收入的敏感程度最高,收入增长对信息消费发展的刺激拉动作用最大;苏北和苏中地区的信息消费对收入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苏南地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据此,应有针对性地建立长期有效的江苏省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两者的长期稳定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