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辨析了人口流动模型中的刘易斯模式和托达罗模式的关键分歧 ,即农业劳动者在城市的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 ,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没有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 ,以及巨大的城乡差距为什么没有导致农业劳动者在城市中的大量失业。城市中存在着结构失衡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农业劳动者主要就业于低层次市场 ,要加快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就要大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缓解这种失衡。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的产业分割与劳动人口流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及衍生的社会不平等这一研究领域,理论关注集中在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和“国有一非国有”部门分割。文章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城乡分割和部门分割弱化的同时,向非国有经济开放的产业和由国有单位垄断的产业所构成的非农产业划分已经成为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新结构。劳动力市场的产业分割意味着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文章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数据所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了不同劳动人口群体进入收入相对丰厚的国家垄断产业就业的机会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婷  程豪  王科斌 《人口研究》2020,44(2):18-32
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新时代,中国人口红利需要从劳动力数量红利向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转型,合理引导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是释放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的关键。通过构建一个两地区均衡模型,揭示出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释放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的理论机制。实证检验发现:(1)中国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就出现"不显著"拐点,且先于劳动力数量红利衰减;(2)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在1%的显著水平上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释放,随着劳动力流动增强,其带来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3)从异质性检验发现,劳动力价格供给弹性越高或劳动力边际生产能力越高的地区,流入劳动力越多将越能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释放。  相似文献   

4.
遵循多维劳动力市场分割逻辑,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流动现实,从政府体制创新、高校突出创业教育、社会助推创业、就业信息共享平台打造、多元机制提升就业整合力等方面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5.
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阶段,人口低增长最终会带来劳动力供给的低速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在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情况下,劳动年龄人口从相对比重下降到绝对数量下降,将会诱发工资率的不断上升。在劳动成本上升和养老负担加重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6.
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较大差距,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劳动力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分析其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可计算一般均衡( CGE)模型的建模原理与参数估计方法,运用GAMS程序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京津冀经济增长,缩小了区域内人均消费水平的地区差距,但区域内人均GDP的差距并未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论证了优先开发我国具有优势的人力资源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人口流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进一步论述了我国由于多种因素尤其是一系列行政制度等人为因素导致的人口仍然缺乏流动性,阻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文章最后提出了活跃我国人口流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社会网络在劳动力组团式流动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劳动力效用函数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网络对于组团式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采用“蛛网模型”研究了在社会网络的作用下劳动力市场的波动情况,结果发现:社会网络通过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弹性,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主要表现为加快了劳动力的“异地流动”,而减缓劳动力的“易地流动”。最后,通过微观数据和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调研数据统计得出,社会网络确实对劳动力流动以及组团式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人口流动与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土地制度在我国农村经济制度体系中起着基本的作用,而农业人口的流动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推动和影响农业人口的流动,另一方面农业人口的流动也迫切要求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于潇  陈世坤 《人口学刊》2020,42(1):30-41
人力资本流动与人口流动相关却不相同,本文采用2010-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流动方向和流动强度两方面对我国省际人口流动引致的人力资本流动现象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从流动方向分析,各省人口净流动方向基本呈现时间一致性并且流入流出区域具有稳定性。在调查期间人口净流出省份为16个,人口净流入省份为15个,没有明显变化。人力资本净流向与人口净流向完全一致,但省际人口净流向与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并不完全一致,山西、广西、重庆等省市的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始终与总人力资本净流向相反。本文采用流出流入比率和迁移选择中心两种指标测算人力资本流动强度,结果基本一致。人力资本流动中心与人口流动中心分布均较为固定。2010年人力资本流动强度最大的省份在2016年的流动强度也更强,流动强度在省际呈现惯性和马太效应。人力资本流入最强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人力资本流出最强省份始终包括安徽、四川、河南等省份。以人力资本流出弹性衡量人力资本流出强度与人口流出强度的相对强弱,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省份人力资本的流出强度始终大于人口流出强度,西部地区省份差异较大。考虑各省近五年经济增长状况,人口流动或者人...  相似文献   

11.
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与“民工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些地区出现的所谓“民工荒”现象,只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发生的一种劳动力需求超过劳动力供给的暂时性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市场供求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地区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不平衡会逐渐回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奉莹 《西北人口》2005,(4):47-49
本文从我国现状出发,以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并在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劳动力供给质量,以及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三个方面作了具体说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未来劳动力供给进行准确预测判断将有利于我们未来就业政策、现实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科学制定,也是对未来人口与经济形势准确判定的依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率年龄模式变动以及受教育水平提高影响的基础上,对未来劳动供给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到2016年将达到从业人员的高峰7.58亿,其后持续减少,到2050年前后减少到6.4亿;如果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我国的就业高峰将出现在2022年前后,到2045年以后,劳动力供给将大规模减少。届时劳动供养人口将会大大增加,这必须引起当代人在规划人口发展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王红涛  童玉芬 《西北人口》2009,30(5):56-60,64
本文在分析了北京市劳动力供需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北京市劳动力供需平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在劳动参与率、就业弹性、净迁移率等敏感因子变动的情况下.模拟未来劳动力供需变动的状况,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预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峰 《人口学刊》2008,(2):53-55
目前,中国劳动力的供给远大于需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秋成 《西北人口》2009,30(1):81-86
就业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正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连市而言.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和劳动力供求趋势是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统计资料.深入探讨了大连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和劳动力供求发展趋势,指出,按目前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2015年前后大连将真正迎来劳动力短缺期,此后劳动力缺口将持续扩大。并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要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今后大连市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引进力度,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同时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全力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应对劳动力短缺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论述了人口职业、行业结构的差异以及人口行职业结构的变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并指出了其所具有的商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目前刘易斯拐点还没有真正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而持续的低生育率将会导致未来劳动供给减少。为了对未来劳动供需关系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定,采用生产函数法,设计高低两个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方案,在给定经济增长速度下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未来资本存量的增长,结合对TFP给出相应假设,测算得到未来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已有的劳动供给预测结果,即可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求的第一个刘易斯拐点将在2015~2020年前后出现。因此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发展应该适应未来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19.
略论贵州劳动力人口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贵州劳动力人口就业现状基础上,就其就业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探析了相关缘由,最后提出了实现贵州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雪 《人口学刊》2007,(6):9-12
目前,东北三省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比重最高的人口转变时期,关注劳动力供给发展趋势及其内在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必要。未来几十年内,东北三省劳动力供给总量表现为先上升,2010年将到达峰值,以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劳动技能人口分布不均衡,劳动年龄人口将面临老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