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书法的草书系统直线发展的传统史观提出不同的见解 ,从书写意识和体势区别提出了划分隶草、章草、今草的界线。根据历史文献和新出土的简牍互相参证 ,证明了“史游创章草”之谬误和“杜操创章草”之可信。而章草之名 ,与后世书家大量以章草书写《急就章》有关 ,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对张怀确见过张芝真迹提出新的考证 ,同时以汉简、墓砖为物证 ,说明了东汉末年张芝能创今草的必然性汉简中存在横势隶草和纵势隶草的两种自然书写状态 ,前者发展为章草 ,后者发展为今草。章草逐渐衰落 ,今草日趋繁荣 ,故有新旧书体之说 ,也由此造成了今草由章草衍变而来的历史错论  相似文献   

2.
古人在一尺长的木牍上写信,因此后来人们把书信称作尺牍。书信又被人们称作书札、手札、手简、帖。写在木板上的书信称"札"、"牍";写在竹片上的书信称"简";写在布帛上的书信称"帖"。 出自名家之手的书信既有书法和文学方面的欣赏价值,又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自古就是收藏家们搜集、雅赏之物。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殉的《伯远帖》都是古代留存下来的书信,后以帖称之。  相似文献   

3.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百首》及其自注中,对礼器碑、史晨碑、张猛龙碑、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陆机平复帖、王伯远帖、智永千字文墨迹、颜真卿瀛州帖、杜牧张好好诗、万岁通天帖、冯承素摹本兰亭序、淳化阁帖、大观帖等历代碑帖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了摩崖缺乏精刻,寻求汉隶笔法、刀法应从碑版入手,南北书派无鸿沟之判,观看六朝碑刻要善于“透过刀锋看笔锋”等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批判了明代祝允明等人盲目佞古的现象和清代阮元的南北书派论。  相似文献   

4.
晋代陆机所著《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但传世陆机手迹只有平复帖,不见《文赋》。目今所见最早的手写本是唐人写本,行书,计一百四十四行,除标题二字,十一行四字,末行三字外,每行十至十三字不等。字体颇类兰亭序。不著书者姓名。卷末有赵孟頫、李士弘、欧阳玄、揭傒斯、蜬亍⑺五ァ⒘趸⒍⑺锍性蟮热颂獍?均认定陆柬之所书,推崇备至。陆柬之传世法书极少,据李士弘及欧阳玄跋,仅有兰亭诗、兰若碑、头陀寺碑、近得帖及此《文赋》而已。此卷《文赋》千六百余言,素推陆帖第一,称“二陆文翰”,由元至清,无人疑之。今人徐桢立始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5.
碑版文字释读错误,除石质风化,文字泐蚀和俗讹别体繁多的主要原因外,还有不明文化词语,不察历史人物,忽略典章制度等因素.《辽宁省博物馆藏碑志精粹》是一部集图录、释文和研究为一体的重要碑刻文献著作,为历史、民族、民俗、语言、书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材料.对照碑刻拓片,校正释文,归纳碑铭释读中应注意的历史文化问题,可以在方法论上对碑志铭文的释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中直接论述陆机的文字 ,达二十则之多 (《隐秀》篇补文一则未计 ) ,在其所论到的163位作家中 ,堪称首屈一指 ,可见其对陆机的高度重视。二十则中 ,有对陆机《文赋》的评价 ,有对陆机才气的评说 ,有对陆机文学渊源的窥测 ,有对陆机用事、制韵得失的评判 ,而更多的是对陆机作品风格的具体评论。通过对刘勰论陆机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了解陆机这一号为“太康之英”的著名作家 ,而且还可以窥见刘勰所持的文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7.
管继平 《社区》2013,(29):18-18
丰子恺的书法,大小参差错落,欹正相问,线条生涩凝练、行笔节奏变幻、气息生动自然。丰子恺晚年的书法得益于西晋书法家索靖的《月仪帖》,用笔雄浑沉着,如同“箭头钉入坚石似的”。释文:  相似文献   

8.
试析陆德明的“叶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德明(约550—630)的《经典释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不朽巨著。对这部书中的注音反切学术界已做过不少考证工作,但对其中的“叶韵”资料往往一笔带过,迄今还没有见到有人作专文进行研究。正因为如此,治古音学史的同志谈及陆德明“叶韵”时的一些说法,不免令人生疑。例如: 岑麒祥先生说:“我国学者,本来自汉朝开始就有了古音的观念……但是后代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凡遇有古音和今音不相符的,往往用什么‘协句’、‘合韵’、‘取韵’等来加以解释。……陆德明《经典释文》叫做‘协韵’,都是一些强改字音,以就今读  相似文献   

9.
《兰亭序》论战廿五年综析与辨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代书法大师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在历代曾被摹刻成千百种化身,荣膺“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产生“禊帖学”的专门学问,也引起过历史上不断的真伪之辩。自1965年起至今已历二十五年的《兰亭序帖》真伪问题的大论战,是中国现代书学史上的一件人事。今天重温论战双方的主要论点,反思得失,对今后书论和书学史的研究,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颜真卿《自书告身墨迹》书法续考——与曹宝麟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墨迹》的作者问题 ,一直是书法史学界悬而未决的疑案。流行的旧说认为 :按常理此帖属政府所颁官员身分凭证 ,必当为省吏所出 ,而“自书”之后流传已久 ,见于历代书法史著录 ,其来有自。经缜密的考证 ,从该帖书法风格、笔法、结构等具体问题入手 ,指出该帖笔法中之缺口勾 ,暗过等笔法为颜真卿晚年书法技法的重要特征 ,故得出该帖为特殊历史条件下颜真卿自书之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重要的《毛诗》名物训诂之作,但至今尚有许多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本文以《齐民要术》、《经典释文》、《毛诗正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所引此书,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文献为基础,探索这些引文之间的文本关系,以及文本编纂形态问题。诸文献所引《诗义疏》(《毛诗义疏》)与《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并非一书。《齐民要术》、《艺文类聚》等书所引《诗义疏》(《毛诗义疏》)是经传笺疏合钞本,而“陆机《毛诗疏义》”和《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均为单疏本。“陆《疏》”辗转钞存于各种《毛诗》义疏、类书、农书等著作中,各种抄写系统相互影响,已经很难以“原始文本”的“考证期待”去辨析其文字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要在茫茫的书法史中寻找现存最古的名人墨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存世法书真迹,那么这就是西晋的《平复帖》,是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建造的一座书学史上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3.
《成都西楼苏帖》,对于研究东坡的书法艺术和诗文,考证东坡事迹,都有重要的价值。东坡的书法在生前即负盛名,黄山谷评为“本朝第一”。他的墨迹被人们宝爱收藏,寸嫌片楮,亦视同拱璧。虽在元祐而党禁期间,东坡所书碑刻被毁坏的很多,但人们仍暗中宝藏  相似文献   

14.
赵仲邑先生撰《钟嵘诗品译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一书,为古代文论之普及读物。其注释、译文堪资商榷之处甚多,现不揣浅陋,摘录数条,述而论之,亦《诗品》所谓“轻欲辨彰清浊,掎摭利病”者也。一、《诗品序》云: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赵注:“平原兄弟:陆机、陆云。陆机曾为西晋平原内史,陆云曾为清河史。”译文:“陆机、陆云,蔚为文学作家中的栋梁。”按:陆机固有陆平原之称,然此处实指陈思王曹植及其兄弟。曹植于建安十六年,封为平原侯。陈延杰《诗品注》初版,亦误注。  相似文献   

15.
今草属今文字的范畴,长久以来,无论是书法界还是文字学界对这个概念的界定都不甚清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今文字中还有与今草形体相近的字体存在。所以。将今草同章草、行书、狂草等字体区分开来无疑成为界定这个概念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确是无边无涯。在这无边无涯的知识的海洋里,常是波谲云诡、鱼龙变幻,有不少似是而非之物,不善于辨察,就很容易弄错。这里仅列数条以供鉴识。一、钟嵘《诗品序》中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的句子。谈到“平原兄弟”,很容易使人想到陆机、陆云兄弟。陆机由吴入晋,曾官平原内史,称“陆平原”,陆云有《与兄平原书》,《诗品》卷上评陆机诗,又标明“晋平原相陆机”。  相似文献   

17.
张伯驹,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与红豆馆主溥侗、袁寒云、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民初,曾游走于军人幕,投身金融业,后致力于写诗填词。京昆名票,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1956年,张伯驹将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给了国家,以求免灾。这些文物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皆非俗物,实在是了得!  相似文献   

18.
从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到南朝的"宫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之人大多因“诗缘情而绮靡”这一论点而诟病陆机 ,指责其导致了南朝轻靡艳丽之文风的盛行。本文通过追溯从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提出 ,到南朝“宫体诗”的产生这一历程 ,直面陆机《文赋》消极的一面。同时 ,努力还历史以真实 ,发掘陆机这一论点于中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陆德明之《经典释文》是一部专门的经典释音著作,其学术价值甚为重大,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屡遭删改,今本已不复其本来面目。《尚书》因其版本的复杂性,更造成《尚书音义》原貌的变更,这一情况对该书之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探究其原貌成为《经典释文》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尧典释文》敦煌残卷与今本的细致对比为基础,结合陆德明之自序,对《尚书音义》之删改情况进行了大致推断,力图得出较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两种审美理想的“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在旧题梁武帝《书评》中被戏剧性地并置一处,致使原有阐释产生困境。通过对书学文献的考证爬梳,发现《书评》原旨在于主张一种具有“舒蹙之势”的中和之美。古代书法美学之研究,须具备考证功夫、会通视野与同情了解的结合,才能建构起中国性、本土性的书法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